趙洪斌
都市型高新區具有城市功能性、創新前沿性、主體多樣性、要素密集性、社交便捷性等特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強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創新功能。都市型高新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產業創新策源地、高端產業創新區、創新總部集聚區。
一、激發科技創新源動力
集聚優勢科研力量,推動原始創新。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芯”動力,關鍵核心技術需要自立自強、自主創新。高新區要聚焦主導產業,對接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技術需求,依托“大院大所”和高校優質創新資源,以打造源頭創新為要旨,高質量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國家級新型研發機構集群,加大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攻關。近年來,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以下簡稱“麒麟科創園”)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遷建項目、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項目為核心,形成中國科學院“1+N”創新發展體系,引進一批大院大所研發機構,大力攻關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信息通信等重大技術,努力突破原創成果實現“0到1”的技術轉變。“十四五”時期,將高標準建設麒麟科技城創新高地、高質量建設南京綜合性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圍繞紫東科創大走廊建設,進一步加強與各方資源對接,匯聚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建設一流科教融合機構,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與關鍵共性技術平臺,著力支撐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在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中走在前列。
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提升創新濃度。創新具有明顯的集聚效應,科技型企業、科技人才、創新載體等的集聚極大促進知識共享和合作創新,形成顯著的技術溢出效應。高新區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研發成果項目型企業,推動技術和產品走向市場,實現“萬到億甚至百億”的市場裂變,全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活力和潛力。牢固確立“創新發展人才優先”的理念,加快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持續推進創新載體建設,為創新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提供空間保障。麒麟科創園引進了一批大院大所研發機構,集聚一批來自中科院、一流高校等創新人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攀升,創新產出成果明顯。“十四五”時期,麒麟科創園將堅持以打造源頭創新新高地為要旨,高質量建設研發機構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研發機構,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和研發能力,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和關鍵技術轉移;壯大創新創業主體,構筑多層次創新發展空間,大力提升創新創業載體能級。
二、構建產業創新策源地
突出發展優勢產業,培植鏈主企業。產業鏈自主可控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和發展大局,推動產業發展是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高新區要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尋找產業鏈條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進一步做大做強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企業和市場銷售企業。讓創新型產業成為高新區經濟結構的主體,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高新區主導產業,推進高新區產業與技術創新的進程和層次,將高新區打造成為數字經濟高端產業創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策源地。麒麟科創園已初步形成“兩高一新”(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兩大科技創新產業高峰+企業總部、互聯網服務平臺企業等新型經濟業態) 經濟發展格局,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十四五”時期,將聚焦發展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產業,加強產業鏈企業協作發展,培育產業龍頭企業,持續優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力爭在南京市八大產業鏈中擁有若干家創新能力突出的“鏈主式”企業。
布局特色產業集群,提高發展能級。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高新區需要明確產業集群的思路和重點,捏緊拳頭,聚力做強符合園區發展戰略的特色產業集群,推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產業密切聯系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形成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圍繞產業集群布局多維協同的創新體系,優化空間布局,提升發展效率和質量。加大對外通道建設,強化高新區之間的合作,建立產業鏈之間的空間聯系,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麒麟科創園初步形成“中科系、高校系、總部系、海外系”四系特色產業集群,“十四五”時期將持續做好“四系”品牌文章,推動中科系裂變式發展、促進高校系匯聚式發展、加快總部系倍增式發展、聯合海外系跨越式發展,堅持走集群發展之路,培育壯大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力爭在“十四五”或較長一段時期建成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聚焦模式創新新路徑
培育新型經濟業態,增強創新活力。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方興未艾,新型經濟業態無疑是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高新區要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園區發展能級。以數字技術創新催生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大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打造數字經濟新熱點。高起點打造總部企業,用好總部企業資源,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閉環,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平臺產業生態,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孩子王、華能國際能源先行區等新型經濟業態為麒麟科創園發展帶來強勁發展動力。“十四五”期間,麒麟科創園將高標準規劃建設、高起點打造總部經濟產業園,加快發展高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總部經濟,加速推進南京應用數學中心、南京大數據集團等重大平臺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企業總部、互聯網服務平臺企業等新型經濟業態實現產業化和規模經濟,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深化院校融合發展,積蓄創新動能。院校是人才聚集、智力集中、校友企業項目豐富的場所,高新區應利用院校巨大的人才、科技和項目優勢,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加速項目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進與院校在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平臺共建、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多方位深層次合作,集聚一批校屬企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不斷完善園區與院校、校友之間的溝通渠道,著力集聚一批院校系創新型企業。支持企業與院校加強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和重大戰略產品的開發,為產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新源泉。“十四五”時期,麒麟科創園將深入開發中科院、高校及校友優質資源,重點舉辦發現東南大學新一代企業家系列活動、校友數字經濟論壇等,切實推進東南大學校友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建設和運營,打造校地合作典范,增強產業創新發展內核。
四、發揮融合創新驅動力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釋放創新效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關鍵在立足科技創新,釋放創新驅動效能。高新區應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服務,持續跟進研發機構運營進展,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落地,形成研發一批、轉化一批、儲備一批的技術開發格局。以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和關鍵共性技術平臺等核心創新方向、創新成果為牽引,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和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催生一批新業態和新產業。建設或引進世界級的創新驗證平臺,建立功能性、普惠型新型基礎設施及中試平臺。麒麟科創園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運營紫東綜合交通實驗室、信息高鐵科技創新綜合實驗平臺、南京應用數學中心、開源軟件供應鏈項目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大力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加快形成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成果,充分釋放科技創新對園區創新高地建設的驅動效能。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厚植創新土壤。創新發展離不開優質的生態環境,高新區追求創新發展,必須加強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在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上下足功夫。完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提供高水平公共技術服務、公共人才服務。落實各項人才政策,加大創新創業人才激勵力度。高水平發展與國際接軌的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交易等專業服務體系。積極創辦高端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建立高層次、常態化的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發揮創新創業主體在創新決策中的重要作用。麒麟科創園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變革大趨勢,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推動科創資源高度集聚、創新活動高度活躍、創新活力高度迸發、高端產業及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功能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科創園區,力爭建成創新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服務集中的創新生態示范園區。
(作者系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