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休閑農業同質化現象嚴重,休閑農業一度進入瓶頸期,那么,在進行休閑農業規劃時,除了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外,還要注意另辟蹊徑,融入創意手法,使休閑農業更能抓住游客的眼球,才能實現升級轉型。
動靜結合創意法
大眾農業體驗多停留在采摘與農事體驗等較簡單的活動上,而隨著人們體驗需求的不斷深入,使靜態的農業景觀升級為新奇動態的體驗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二者結合,能使休閑農業不再是單純的鄉土資源觀光,而更是對新鮮奇特事物的特別體驗。
養生創意提升法
現代人更追求健康養生、康體保健,在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設計時,可將相關休閑方式以此思路進行創意升級,如結合溫泉資源,在進行農莊規劃時,運用現代溫室大棚手法和創意溫室的形式建造“溫泉花園”,使溫泉康體養生成為休閑農業產品中極具創意性的打造形式。
特色設施創意法
傳統休閑農業園區中農業建筑與設施基本上逃不出“農味”,設計簡陋且不上檔次,濃郁的鄉村氛圍與現代休閑風格不相融合。未來休閑農業生態園設計需打破傳統思維框架,在建筑和農業設施設計上加入創意元素,使之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
時尚化創意法
時尚似乎與傳統休閑農業格格不入,隨著休閑農業消費群體范圍的不斷擴大,運用創新手法融合時尚元素、時下流行的休閑方式,如露營、戶外休閑等,成為了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所在。
產業創意整合法
傳統休閑農業主要是農業和服務相結合,以采摘和農家餐飲為主,而現代休閑農業則有更多的市場元素,以相關產業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產業化方式來運作,如將農業和加工產業結合,對農產品進行創意包裝,使休閑農業體驗達到最大化。
相關鏈接
國外五大休閑農業模式
英國模式:旅游環保型。英國農業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并沒有被削弱。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
德國模式:社會生活功能型。德國政府在倡導環保的同時,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市民農園和休閑農莊。市民農園利用城市或近鄰區的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種植過程中,絕對禁用礦物肥料和化學保護劑;休閑農莊主要建在林區或草原地帶。
荷蘭模式:高科技創匯型。較差的農業條件,促使荷蘭走上創意農業之路。荷蘭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精細農業基礎上,集約生產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擁有完整的創意農業生產體系。
法國模式:環保生態型。法國創意農業屬于環保生態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是以大田作物為主,采取較大規模的專業化農場生產,逐步減少小型農場。
日本模式:多功能致富型。日本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指出可以通過3個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改變農業發展前景。日本創意農業以“多功能致富型”為特征,大力開發農業的生態、體驗、休閑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