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財界有句話:一個人到晚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在年輕時透支無度,揮霍青春,則會影響晚年的生活。那么,對年輕人而言,什么才算是靠譜的投資呢?
聚沙成塔,定期儲蓄
在初入職場時,忌諱月月花光自己的收入。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存儲習慣,才能感受到賺錢的不易,才能讓在未來很多事情上形成控制力。自控力對于社會人士來說,是必修課程,而定期存儲則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拒絕攀比,量入為出
虛榮心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但是青年人更強烈一些。在生活中,少與他人攀比物質生活,對自己的消費有明確的計劃。一年一度的“雙11”“618”,無處不在的直播帶貨,都在誘惑著人們購物。如果當前消費過多,建議采用每周記賬的方式,逐步縮小消費金額。
建議:最多開兩張信用卡。
嘗試權益,重在體驗
對于權益類的產品,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可以少量參與,重在體驗。因為權益投資贏錢的概率往往和閱歷經驗成正比,因此越早接觸,越能感受市場的殘酷,能夠樹立風險意識,積累經驗。
提示:絕不建議借錢投資。
隨手理財,錙銖必較
對于青年人來說,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在互聯網影響下的今天,很多財富管理機構都有很多的理財促銷活動,比如返優惠券、信用卡優惠活動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積極參與。手頭的活期錢也可以做好現金管理。
投資自己,回報無窮
充實自己,對年輕人來說是最好的投資方式,因此,建議青年人可以通過報名學習班以及考證的方式,投資自己,讓自己的專業更進一步。
青年人也可以考慮一些具有年齡優勢的理財方式,比如少部分考慮保險投資(沒必要反感保險),年輕越小,繳費越低;各家機構往往都有流動性很好的理財,這個也可以是邁入理財的第一類產品。
比如每個月拿出10%作為工資理財計劃,月入5000元,每個月就是500元,一年也有6000元,兩個人一年也有1.2萬元,幾年下來,車子、蜜月的錢都有了。
雖然是“我賺的錢我做主”,但是做儲蓄、敬畏風險、適當參與都是逐步要建立的一些理財觀念。期望青年人在踐行使命與夢想的路上,也能夠實現財富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