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
摘要:21世紀以來,中國家裝行業高速發展。為滿足海量的設計需求,中國家裝行業自發形成基礎施工設計與部品設計相分離的現象。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設計拆分作為權宜之計,其內在問題與矛盾日益凸顯。為解決這些問題,家裝業內也開始探索設計整合路徑。本文探究了家裝設計拆分的成因,分析其導致的問題,并述評當前行之有效的整合路徑。
關鍵詞:住宅室內設計 家裝行業 設計拆分 住宅部品 設計管理
中國新建住宅多以毛坯房的形式交付,住戶裝修后方可入住,因此,中國家裝業一般以住戶為直接服務對象,通過零售的形式提供服務。中國家裝市場龐大,家裝設計從業者專業水平良莠不齊,零售式家裝要滿足一案一例的高度個性化需求,因而家裝客戶很難普遍獲得優質的家裝設計服務。基于家裝部品制造業的成熟,中國家裝設計拆分現象應運而生,形成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選擇、靈活滿足個性需求的特點,并逐漸得到普及。
一、中國家裝設計拆分的現象
中國家裝工程大量采用工業化成品,通過現場裝配實現住宅的某項功能,如凈水系統、定制壁柜、定制櫥柜、集成吊頂等,均是家裝所需的部品[1]。多數部品在生產或安裝前需經過測量、設計,才能順利實現其功能。而家裝的基礎施工亦需要通過設計,對復雜的工序、工藝以及人員、材料進行統籌。因此,理想的家裝設計,應是包含部品和基礎施工在內的完整方案,但現實中基礎施工設計常被高度簡化,并與部品設計相分離,因此形成了家裝的設計拆分。
一般情況下,住戶選定施工方后,經過初步溝通,形成基礎施工的設計方案后方可進行施工。如果選定的施工方是裝修公司,通常會有設計師提供全套設計施工圖紙作為參考;如施工方是無設計師的施工隊,則設計方案由住戶和工長商議,以口頭或者現場標定的方式確認。無論設計形式如何、有無設計圖紙,基礎施工設計一般都不包含詳細的部品設計,僅為部品留有適應性的余量。住戶一般會在市場中自行采購部品,不同的部品供應商將分別與住戶協商,并在施工方的配合下完成部品設計。
家裝涉及的部品種類繁多,不同部品的設計時間節點有所不同。例如,中央空調、管道新風系統、凈水、軟水等設備需在開工前設計,為水電路改造方案提供依據;定制壁柜的設計要在墻地面基層處理完成后才能進行,以確保測量的尺寸精準;而櫥柜的設計需兼顧以上兩種情況,所以有二次設計:水電路改造前進行初步設計,廚房瓷磚鋪貼后再次測量并完成最終設計。(圖1)無論是基礎施工設計,還是部品設計,都在設計的同時生成預算,為業主的選購決策提供依據。
二、家裝設計拆分原因
1.生產方式的差異
中國家裝的基礎施工多采用濕式工法,將粉狀建材加水攪拌后,以手工抹、刮、打磨等方式進行基層處理,施工過程高度依賴工人的經驗和手感,常常以順平[2]而非水平作為平整度驗收標準。受限于半手工式施工方法,高精度的設計既無必要也難以實現。因此,基礎施工的設計圖紙雖然標有尺寸,但常允許一定的施工誤差,由工人根據現場情況,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自主調整。
而部品均是工業化產品,經現場組裝完成,其加工精度遠高于基礎施工的精度。例如某些品牌的定制家具,已實現從開料、封邊、鉆孔直至分揀、包裝的自動化生產,加工精度能達到0.05mm。而且部品的設計一旦完成,進入機械加工環節,便無法更改。因此,部品對設計的精度要求遠高于基礎施工。半手工式基礎施工與高度工業化部品制造,對設計的精度和完備度提出了不同要求,這是家裝設計拆分的根本原因。
2.設計人才供應不足
中國家裝市場發展十分迅猛。隨著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滿足了家裝的勞動力需求,但優質設計師的缺口卻難以快速得到補充。一方面,學院培養的室內設計人才除了進入家裝業外,還有許多流向地產開發、商業空間設計和展覽展示設計領域。另一方面,優秀的家裝設計師除了需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長期而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現階段優秀設計師的供應速度趕不上家裝行業的發展。
面對優秀設計師的供需失衡,家裝行業的應對措施之一便是設計拆分。家裝公司設計師無須熟知部品細節,部品設計師也只需了解本公司產品。每一類設計師僅對自己的設計領域負責,設計師更像是家裝產業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經短期培訓,熟悉設計工具即可上崗,滿足了家裝設計的人才需求。
3.家裝公司經營模式制約
多數家裝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施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的施工量越多,其收益越高,家裝設計自然也要為上述宗旨服務。因此,處于服務前端的家裝設計師常兼任銷售。家裝公司設計師的薪酬結構中,工程款提成的收入往往遠高于設計費和底薪,這決定了銷售才是設計師最主要的職能。
選擇施工方時,客戶的時間與耐心有限,作為銷售的設計師必須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高銷售效率。簽單前,設計師一般只提供簡略的平面示意圖;簽單后,設計師迅速提供全套施工圖和效果圖,并轉向下一個客戶。因此,套用模板和模仿流行風格的快速設計模式成為家裝公司設計的主要模式。家裝公司并不關心部品設計,因為部品供應商隨后會接手這一工作。此外,多數家裝公司規模較小,即便有部品銷售的業務,也多采用代銷的形式,部品設計依然由部品供應商提供。
4.用戶需求程度低
家裝消費屬于低頻大額消費,消費周期長達十年或更久,多數住戶缺乏裝修經驗又高度重視家裝,因此希望對部品有更多了解。先進行簡略設計及早開工,再依工序逐步填充部品,將基礎施工設計與部品設計分離,既為住戶增加了決策的緩沖時間,又縮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家裝的時間成本。
此外,施工方提供的部品有限,難以滿足住戶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客戶便傾向于在市場中尋求更多選擇,將部品與基礎施工分別設計,分開采購。
5.設計取費困難
當設計成為施工的附屬服務時,住戶更愿意為看得見的產品和勞務支付費用。設計師僅提供圖紙,并不提供具體的有形產品,且設計方案高度依賴住戶自身的需求,住戶難以衡量設計的價值。而部品設計的成本一般包含在產品價格中,并不單獨計費,住戶既然能得到免費的部品設計服務,自然不愿付費委托家裝設計師整合并完成這部分工作。
客觀評價標準的缺失,也是設計難以取費和定價的重要原因。目前多由家裝公司自行對所屬設計師進行等級劃分,制定不同取費標準。而有關協會和機構設立的設計師專業認證,并未獲得市場的普遍了解與認可。在缺乏判斷標準和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家裝設計拆分后成本低廉的設計服務更容易被住戶所接受。
三、家裝設計拆分產生的問題
良好的設計應對生產要素(例如人、財、事、物)和各子系統(例如各部品設計)具有整合優化的作用。但是,經過簡化拆分后的家裝設計在系統整合方面存在明顯缺陷。
1.缺乏合理的流程規劃
不同部品須在施工的不同階段進行設計,設計太早無法獲得有效測量數據,太晚則耽誤工期。但住戶作為施工方和部品商之間的溝通橋梁,缺乏專業知識,常錯過合理的設計時間。例如,施工方需確定水電設計細節時,住戶尚未選定櫥柜,為了不耽誤工期,住戶只能倉促進行櫥柜的選購和設計。再如,室內門在地面未找平時就提前進行設計,若地面找平高度低于測量預期,就會造成門下縫隙過大,影響木門隔音性能。缺乏合理的流程規劃,住戶往往就會在裝修中疲于奔命,影響施工的進度和效率。
2.功能沖突
基礎施工與不同部品之間關系密切且互相制約。由于商家各自獨立且缺乏統籌,家裝功能上的沖突或缺漏在所難免。有些問題猶可返工,有些則難以挽回并可能長期影響居住體驗。例如,定制家具遮擋開關插座,是基礎施工和部品相沖突造成的問題。內開窗碰撞水槽龍頭或晾衣竿,則是部品之間的沖突造成的問題。
3.責任不清
因設計拆分導致的沖突和問題涉及多個設計主體。事后發現時,常常難以回溯并追究責任歸屬。施工方和部品供應商都不愿承擔設計失誤的責任,造成難以解決的糾紛。住戶或忍受現狀,或艱難維權,或自行承擔返工維修的成本。
4.無效設計
為適應陸續提出的部品設計要求,基礎施工需不斷進行調整。一方面頻繁無序的施工調整容易出現錯漏,另一方面反復測量、多次設計造成了重復和無意義的勞動。例如定制外窗、定制窗套和窗簾制作都要測量窗口尺寸,但這三者的設計師并不能共享測量數據,而是分別進行測量。再如,住戶若選購定制壁柜,則要對壁柜所在頂面進行水平處理,如果天花板傾斜度過高,就要額外進行吊頂處理,這一般是在初始的施工設計規劃之外的,需要施工方配合修改施工內容。為配合各部品的要求家裝設計方案被不斷調整后,最初的施工設計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需要推翻重來。
5.用戶體驗不佳
家裝設計拆分增加了住戶的決策成本,住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尋找合適的部品供應商,反復陳述需求,頻繁奔波于工地現場,參與測量和設計工作,協調部品供應商和家裝公司之間的配合。對于缺乏家裝設計專業技能和經驗的住戶而言,這既是煩瑣的負擔,又是艱難的挑戰。
四、家裝設計的整合路徑
以上問題在家裝行業長期存在,并嚴重影響家裝品質。但是,隨著技術發展和消費升級,家裝設計拆分的外部因素正在發生變化。許多家裝公司也意識到,設計服務和部品銷售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優化整合拆分的設計才能促進公司良性發展。因此,我們能看到一些新的家裝設計整合路徑正在出現,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彌合設計拆分帶來的問題,來提升家裝的品質。
1.部品集成化在新建住宅中的應用
部品集成化是將分散的部品進行標準模塊式生產,以集成化系統的形式投入應用。集成后的部品通過一次設計能滿足多項功能,降低了部品設計的復雜度。例如,在日本得到廣泛應用的整體浴室,用戶先確定空間尺寸和開門方向,再根據需求選取標準化配件,便可當場計價,形成設計方案。整體浴室包括一體成型的防水地面、裝配式保溫墻板、集成式通風照明采暖設備、給排水系統等,在一套系統內滿足浴室所需的全部功能。
20世紀90年代,中國已經開始探索集成化部品生產。例如,國內某住房設備公司于1997年開始生產集成化SMC復合材料整體浴室[3]。2014年建成的住宅項目吸取了某公司開發的公寓的內裝工業化和部品集成經驗,研發了四大技術集成:SI技術、干式內裝、綠色技術、舒適技術[4],對住宅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積極探索。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住宅工業化進程,并制定相關標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21年3月頒布的《綠色建造技術準則(試行)》也提出“建筑裝修宜優先采用裝配式裝修,選用集成廚衛等工業化內裝部品的要求”[5]。在可見的將來,隨著技術發展和集成化部品通用標準的完善,部品設計將大大簡化,裝配式內裝和集成化部品必將在新建住宅中得到廣泛應用,家裝設計拆分的現象在新建住宅中也將得到緩解。
2.全案設計師人才投身家裝設計
人才短缺是家裝設計拆分的原因之一,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家裝行業已經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資深設計師。他們有能力整合部品,全程跟蹤施工,確保設計方案的完整落地,這類負責家裝全流程的設計師被稱為全案設計師。全案設計師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傳播自己的作品及理念,并與住戶建立直接聯系。國內有很多互聯網設計師平臺,以其專業性和規模性,實現了優秀設計師與住戶之間的聯結。
以成立于2015年的某家居平臺為例,它通過分享家居裝修知識吸引大量用戶,以收取年費認證入駐的方式,在其平臺上為設計師進行展示推薦。用戶在該App上可以通過案例直接搜索設計師,也可通過用戶的所在地、房屋面積、裝修預算等信息,由程序進行智能推薦。搜索設計師時,用戶可以在“硬裝設計”“軟裝設計”和“全屋設計”三類服務中進行篩選,其中的“全屋設計”即負責裝修全流程的全案設計服務。根據該平臺上的介紹文章《專業設計師,究竟哪里好》所述,94%的該平臺認證設計師有穩定合作或自營的施工隊伍,這保證了以設計為中心的家裝模式得以實現。全案設計師能夠全面統籌基礎施工設計和部品設計,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控制,確保設計有效落地,從根本上解決了設計拆分帶來的問題。
目前,全案設計師多在大城市執業,人數較為有限,他們較高的設計費和普遍近兩個月的設計周期也大幅提高了家裝成本。因此,全案設計短期內難以得到全面普及。但全案設計師作為新的高薪職業路徑,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家裝設計。隨著時間和案例的累積,各平臺也將建立起全面的評價和信用機制,全案設計必將步入更健康的良性循環。目前在中國臺灣地區,以全案設計師為主導的家裝模式已經較為普及。以設計師平臺“設計家”為例,平臺內近千位室內設計師都可以承接全案服務,設計費大約在4000臺幣至10000臺幣每平方米,設計師可以僅提供設計,也可以進行有償施工監理,還可以整體承包家裝工程并提供售后服務。全案設計的普及有效提升了當地的家裝品質。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范例。
3.整裝服務完善化
整裝是將基礎施工、部品及其他裝飾材料進行打包,以套餐的方式提供給客戶的家裝模式。整裝服務是家裝行業發展日益成熟的產物。一方面,整裝較之于僅提供基礎施工的傳統家裝模式,能為家裝公司貢獻更高的客單價和利潤;另一方面,住戶可一站購齊家裝所需,省時省力,且所有產品都有家裝公司的信用背書,品質有保證。整裝服務一般會配有對應的項目經理,負責協調施工和部品的全過程。這樣一來,即便設計拆分的現象仍存在,但因為有專人統籌,流程規劃、功能沖突和責任不清的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但是,整裝服務要求家裝公司有很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目前,有能力提供優質整裝服務的多為大型家裝公司,一部分家裝公司已開始建立自己的部品制造工廠。例如國內某知名家裝公司網站上的整裝業務介紹頁面中,有其自建木作工廠的詳盡介紹,頁面還展示了整裝服務可選主材品牌。此外,家裝公司自建部品工廠在減少渠道損耗的同時,還提高了部品供應的控制力。整裝服務以家裝公司為主導,從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家裝設計拆分帶來的弊病。但在提高設計可靠性的同時,住戶的選擇范圍也會受到限制,設計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五、結語
家裝設計拆分是家裝產業高速發展下的自發而無奈的選擇,它以變通的辦法,用較低的成本滿足了特定時期家裝設計的基本需求,然而,這也對中國的家裝品質造成了負面影響。
中國的家裝從業者正以創造性的方式,嘗試著消弭家裝設計拆分帶來的問題。雖然短期內還無法徹底改變家裝設計的現狀,但這些發展預示著更好的可能性,需要時間來證明它們的價值。筆者亦希望借由本文拋磚引玉,引發行業參與者對家裝設計實踐的關注與思考,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推動家裝設計的良性發展,進而改善人們的居住與生活。
注釋:
[1]根據《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技術標準》(JGJ/ T469-2019),部品(part)是指“由工廠生產,構成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建筑單一產品或復合產品組裝而成的功能單元的統稱”。本文所述“部品”專指用于住宅內部裝飾、裝修所需的部品。
[2]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行業標準《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JGJ/T304-2013)規定:“地面平整度在2m范圍內偏差不宜大于4mm”。
[3]胡兵.遠鈴整體浴室[J].室內設計與裝修.1998:86.
[4]王唯博.保障性住房新型工業化住宅體系理論與構建研究[D].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16:86.
[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綠色建造技術導則(試行)[R/OL].[2021-3-16](2021-07-08).http://www. mohurd.gov.cn/wjfb/202103/t20210319_24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