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下,通過開展不同水溶肥肥效對比試驗,篩選出最優水溶肥料組合,為溫泉縣玉米膜下滴灌施肥一體化技術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在玉米播種期施化肥345 kg/hm2作基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漿期分別施入川陵+尿素、恩瑞施+尿素、嘉施利+尿素、尿素等肥料,施用川陵+尿素、恩瑞施+尿素處理可明顯改善植株性狀,增加玉米產量,增效顯著,適宜在溫泉縣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的迅速普及,水溶性肥料因其溶解性好及易被作物根系和葉片直接吸收利用等優點受到廣大農民歡迎。目前市場上水溶性肥料價格高低不一,品種五花八門,施用效果千差萬別。為減輕環境污染,溫泉縣進行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水溶肥篩選試驗。
1供試材料
1.1試驗區基本情況
試驗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哈日布呼鎮呼都格村,試驗土壤為壤土,有機質24.5 g/kg,堿解氮100.8 mg/kg,速效磷16.7 mg/kg,速效鉀357.6 mg/kg,pH值為7.73。
1.2供試玉米
供試玉米品種為kws2564,播種時間為2020年4月28日。
1.3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為恩瑞施水溶性肥料(N10%+P2O520%+K2O210%)、川陵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N 6%+P2O530%+K2O230%)、嘉施利肥料處理(N 10%+P2O530%+K2O210%)、尿素(N 18%+P2O546%)、磷酸二銨(N 18%+P2O5 46%)。
2試驗設計與方法
2.1試驗設計
試驗區共設常規施肥(處理1)、尿素+恩瑞施水溶性肥料(處理2)、尿素+川陵大量水溶性肥(處理3)、尿素+嘉施利水溶性肥(處理4)、不施肥(處理5)5個處理。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32 m2,試驗地面積為500 m2,并設置了保護行。
2.2試驗肥料施用
各處理施肥情況如表1所示。
2.3試驗田間管理情況
各試驗處理于2020年4月28日進行機械播種,采用膜下滴灌種植模式,播種量45 kg/hm2,行距50 cm,株距22 cm。種植密度9.75萬~ 10.5萬株/hm2。采用常規施肥方式。全生育期灌水7次,單次灌水量600~750 m3/hm2,除施肥管理不同外,其他農藝措施完全一致。除空白處理5外,各處理水溶性肥料分別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漿期隨水追施,追施量分別為60、45、30 kg/hm2。
2.4測產方法
10月1日按照理論測產方法對各處理進行測產(籽粒含水量折成14%),去除邊際效應,每處理驗收3個點,每個驗收點隨機抽取10株進行生物學性狀調查并考種。10月6日每個處理分別進行小區實產實收。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水溶肥對玉米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通過水肥一體化施用不同水溶肥料對玉米農藝性狀的改善較明顯,施用水溶肥料可明顯提高穗粒數,其中川陵水溶肥料穗粒數最高達到537粒,穗粒數較常規增加14粒,各處理與空白處理間差異顯著;施用水溶肥料處理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其中川陵水溶性肥料處理千粒重最高,排序為川陵處理>恩瑞施處理>嘉施利處理>常規處理>空白處理;穗長、莖粗表現好的處理也為川陵水溶性肥料。說明施用水溶肥料較農民常規施肥對玉米農藝性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通過增加玉米穗粒數,提高了玉米千粒重,從而增加了玉米產量。說明施用水溶性肥料較常規施肥能增加玉米穗長、減少禿尖、有效改善授粉和灌漿質量,提高玉米千粒重,增加玉米產量。
3.2施用不同水溶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水肥一體化方式進行追施水溶肥與農民常規施肥相比均能顯著提高玉米產量,其中追施川陵+尿素灌肥效果最好,產量達1.97萬kg/hm2,增產1 393.8 kg/hm2,增產率最大,其次為追施恩瑞施+尿素、嘉施利+尿素、常規施肥。說明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保證氮肥施加量的基礎上,同時追施磷、鉀肥,增產效果明顯,經濟效益顯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田金平,娜孜古麗·托合塔爾,葛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