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保護過程中,草原物種保護十分重要,草原為中國的綠化環境做出重要貢獻,植樹造林也被列入中國發展戰略中,由此可見,草原種植對中國環境保護及國家綠化發展的重要性。但目前草原建設及保護并不樂觀,給中國草原建設及保護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務必要重視植物和動物的保護,并積極探索有效方法來保護草原。
1草原保護問題
1.1草原保護意識較差
草原生態環境與牧業發展息息相關,牧民為了維持生計而選擇放牧,但放牧會給生態環境帶來較為嚴重的破壞,牧民對草原保護意識不足是草原保護工作中的主要問題。牧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意識不夠,所以要想推動草原保護,就要從根本上提高牧民素質及樹立其對草原的保護意識。
1.2草原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弱
在草原保護過程中主要對草原進行修復和維護,對草原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的強弱取決于草原保護部門監管技術的高低。例如全球氣候變暖為病蟲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加劇了病蟲的繁殖,嚴重影響了草原的保護工作。另外,由于中國草原處于偏僻地區,新型保護技術應用較慢,草原保護部門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監管能力不足,難以滿足新時期草原建設的需要。
1.3草原保護政策不足
隨著近年來全球環境的變化,中國逐漸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其中中國在較早之前就已經實施了草原保護措施,但草原保護政策不足,實施程度較差,很難徹底實施草原保護工作。
2草原保護的有效策略
2.1堅持整體保護的觀念
首先,草原保護部門工作人員要定期對牧民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向牧民宣傳先進的草原保護知識。其次,國家要規范草原保護部門工作人員工作態度和行為,避免出現工作人員在監督過程中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在早期監督工作中,監督人員務必要定時定點監督牧民行為。最后則可向牧民了解草原生態情況,分析區域草原管理問題。
2.2發揮牧民價值
草原保護工作不僅要保護草原植物,還要保護草原動物,畜牧業是牧民生活的主要來源,牧民對草原狀況最為了解,因此草原保護工作者在管理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牧民價值。將牧民列為草原保護工作人員,這樣既解決了牧民的生計問題,又能減少動物對草原的破壞。
2.3分類規劃,分類治理
草原保護分為植物保護和動物保護,所以在進行草原保護工作時要分類規劃,分類治理,從草原保護技術和草原推廣應用2個方面入手,使用先進技術種植草原植物,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廣草原保護技術,利用無人機等信息技術定期調查草原物種情況,如果發現問題,則及時與相關專業人員進行溝通。
綜上所述,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人們不當的經濟生產活動對草原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因此,在日后生活中,民眾務必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及草原保護意識,促進中國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甘肅省臨潭縣城關鎮草原站董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