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也稱甘薯、紅苕,是一種種植范圍非常廣的旱地農作物,許多地區都將紅薯作為主食。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中國紅薯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本文分析了紅薯種植及管理技術要點,以期促進紅薯產業健康發展。
1紅薯生長特點
紅薯屬于經濟作物,食用、經濟、藥用價值均較高。同時,紅薯營養非常豐富。另外,紅薯莖部、葉子、根部都可以用來飼養家畜,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現代化的術與設備對紅薯莖部與根部進行加工處理,作為可以儲存的家畜飼料,進而有效提高紅薯生物價值,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紅薯也可以制作成紅薯粉、紅薯干、紅薯條等。
2紅薯種植及管理技術
2.1選用優良的紅薯品種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近年來農業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已經培育了多個優質的紅薯品種。因此,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土壤狀況及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紅薯種子,以期提高紅薯質量及產量。
2.2積極培育紅薯壯苗
在紅薯育苗過程中,可選擇薄膜覆蓋釀熱溫床育苗技術,進而有效提高紅薯種植效果。同時,確保育苗土壤的肥沃性,科學施加生物肥料及細秸稈等,厚度在20 cm左右均可,然后鋪上厚度5 cm的細土再播種。在播種時,必須確保紅薯種子均勻,依據大小、頭尾的方式擺放,再撒上1層細土,然后灑水,最后往上覆蓋1層薄膜即可。
2.3高壟密植
經調查可知,高壟密植的種植方式優勢明顯。高壟密植技術是指在田地里整出高壟,確保有效增加土層的厚度,進而提高壟的高度,這樣可以增加光照面積,促進紅薯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隨著壟高度的增加,可以擴大紅薯根系的生長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紅薯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促進紅薯生長。壟的高度一般為30 cm,在紅薯種植過程中,需將紅薯緊緊扎根在壟間,有效提高紅薯幼苗的成活率,進而提高土地利用率[1]。
2.4施肥
首先,要施用充足的底肥。在紅薯施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是每公頃地施加3萬kg腐熟的圈肥,同時在田間施加1 125~1 500 kg 40%測土配方肥、30~45 kg辛硫磷。在紅薯生長前期,對于高肥土地一般少施或不施加氮肥,但是需確保在分枝結莖期間莖葉能夠正常生長。盡早封壟可提高紅薯產量。需要注意的是,施加底肥時不能過深,避免紅薯生長緩慢,減少紅薯產量。其次,也需注重追肥。在8月中下旬,紅薯莖葉處于旺盛生長、塊根膨大后期,可適量施加速效氮肥,每公頃地一般施加375 kg左右。科學合理的追肥會推遲紅薯漸衰期、延長紅薯旺盛生長期,在生長高峰期每天可增加90 g[2]。
2.5田間管理
紅薯對田間管理要求較高,在種植完成后,種植人員需根據紅薯的實際生長狀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首先,在紅薯分枝階段,其生長狀態比較穩定,農戶通過觀察,若出現病株或栽種失敗的狀況,需第一時間進行補種。其次,蔓薯并長階段是紅薯生長發育最為關鍵的階段,此時紅薯生長速度較快,需及時追肥,以鉀肥為主,同時還可加入適量的氮肥作為補充,確保紅薯塊莖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強化生長效果。除此之外,紅薯種植人員也需做好除草工作,避免田間雜草與紅薯爭奪營養物質與水分,不利于紅薯的正常生長。
2.6病蟲害防治技術
紅薯主要病蟲害為根腐病與地老虎。防治根腐病時,種植人員應確認肥料經過充分腐熟,之后再進行相關的種植工作。與此同時,需將紅薯與其他農作物進行間隔種植,一旦發現病株,需及時將病株拔出并帶出田間,避免病株傳染正常植株。另外,農藥的不當使用也會對紅薯產生不良影響,必須控制農藥施用量。
2.7采收
在閩北地區,適宜秋季采收紅薯。一般來說,當溫度為15℃時紅薯停止生長,9℃會凍傷,所以,必須要在15℃及時采收,避免凍傷影響紅薯質量與產量。
紅薯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同時用途也非常廣泛,經濟效益較高。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紅薯栽培與管理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因此,應掌握科學的紅薯種植及管理技術,提高紅薯質量及產量。
參考文獻
[1]呂偉芳.紅薯種植技術及實施要點[J].時代農機,2016,43(12):81-82.
[2]耿軍.紅薯種植技術及實施要點[J].吉林農業,2019(17):84.
基金項目:山西省晉中市科技重點研發計劃“優質食用型甘薯三級脫毒快繁體系的建立”【山西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趙建武,郭琦(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