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根腫病生防菌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定殖能力及防效分析

2021-10-12 12:50:08蔣歡唐貴婷吳朝君張勇彭玉梅蘇宇趙冰峰王旭祎
植物保護 2021年5期

蔣歡 唐貴婷 吳朝君 張勇 彭玉梅 蘇宇 趙冰峰 王旭祎

摘要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是一株對十字花科根腫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具有抑制作用的優良生防菌株。為探明其生防潛能,本文通過抗生素抗性標記法、盆栽試驗和田間小區試驗研究了B18在不同土壤pH、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初始接種濃度、蔬菜作物以及不同土壤類型中的定殖動態。滅菌土試驗結果表明:調節土壤pH 7.5~8.5,含水量10%~30%,放置于10~25℃,70 d后B18定殖菌量保持在105~107 cfu/g。盆栽試驗結果表明:初始接種菌液濃度為109 cfu/mL時,45 d后根際土中定殖菌量可穩定在104~105 cfu/g。將50 mL濃度為2×109 cfu/mL的生防菌菌液接種于田間不同類型土壤后,第30天定殖菌量分別為病田8.7×105 cfu/g,病土1.02×105 cfu/g,健田8.5×104 cfu/g,健土2.6×104 cfu/g,即定殖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病田>病土>健田>健土。且病田中B18在根際土中可存活至45 d且菌量保持在104 cfu/g,根內可存活至31 d且菌量保持在104 cfu/g。田間調查結果顯示B18在病田和病土中對榨菜根腫病的防效分別為4201%和47.53%,增產率分別為37.24%和40.22%。

關鍵詞 生防菌;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 定殖菌量; 根際土; 根腫病菌; 防效

中圖分類號: S 436.344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6688/j.zwbh.2020630

Analysis of the colonization ability and biocontrol efficacy of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 against clubroot disease

JIANG Huan, TANG Guiting, WU Chaojun, ZHANG Yong, PENG Yumei,

SU Yu, ZHAO Bingfeng, WANG Xuyi*

(Southeast of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ling 408099, China)

Abstract

Antagonistic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 is an excellent biocontrol strain which can inhibit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biocontrol potential, the colonization dynamics of B18 in different soil pH values, soil temperatures, soil water contents, initial 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s, different vegetable crops and different soil typ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labeling method and conducting pot experiments and field plot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sterilized soil test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oil pH 7.5-8.5, water content 10%-30% and 10℃-25℃, the amount of colonized bacteria remained at 105-107 cfu/g after 70 days. The results of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 was 109cfu/mL, the amount of colonized bacteria in rhizosphere soil stably remained at 104-105 cfu/g after 45 days. When 50 mL of 2×109 cfu/mL biocontrol bacterial solution was inoculated in different soil types in the field, the amount of colonized bacteria on the 30th day was 8.7×105 cfu/g in the infected field, 1.02×105 cfu/g in the infected soil, 8.5×104 cfu/g in the healthy field, and 2.6×104 cfu/g in the healthy soil.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colonization ability of B18 from strong to weak was as followed: infected field infected soil, healthy field and healthy soil. In the infected field, B18 could survive for 45 day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ith an amount of 104 cfu/g, and 31 days in the root with an amount of 104 cfu/g. The resul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B18 had control efficacy of 4201% and 47.53% against clubroot disease of mustard tuber in infected fields and infected soils, with yield increase rate of 37.24% and 40.22%, respectively.

Key words

biocontrol bacteria;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 colonization quantity; rhizosphere soil;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control effect

十字花科根腫病是由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影響全球十字花科作物生產的土傳病害[1]。在中國,根腫病常年危害面積占十字花科作物種植面積的 1/3以上,造成的產量損失達 20%~30%,發病嚴重田塊產量損失可達 60%以上,有的甚至絕收[2-4]。根腫病菌是一種不可人工培養的專性寄生菌,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且有生理分化[5],經土壤、種子、流水等傳播,防治十分困難。國內外針對該病原菌進行了大量防治技術的研究,包括抗病品種選育[6]、農業和化學防治[7-8]和生物防治[9-10],其中生物防治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并初見成效。

生防微生物在實際應用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土壤環境條件的復雜性及多樣性、土壤微生物之間的競爭、生防微生物與植物根部的親和能力等,這通常也是造成生防菌在田間效果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防微生物被引入土壤后能否在寄主植物根圍以及體內定殖關系到其對植物病害防效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如果能成功定殖,則可少受或不受外界復雜生態環境的影響,充分發揮其防治植物病害的潛能。因此,生防菌在植物體內和根際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是評定其是否具有產業化前景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已發展出多種標記方法監測目標微生物施用后的定殖情況,常用的主要有抗生素抗性標記法[11-12]和熒光標記法[13-14]。抗生素抗性標記法具有簡便、快捷、費用低等優點。任玉珍等[15]測定了艾草Artemisia argyi內生放線菌Ac10對4種抗生素(萘啶酸、利福平、氨芐西林、鏈霉素) 和5種殺菌劑(啶酰菌胺、啶菌噁唑、苯醚甲環唑、噁霜·錳鋅、多抗霉素)的抗性,篩選出抗性菌株及其相應的抗藥濃度,并采用加入相應濃度藥劑的培養基,測定了Ac10在玉米、番茄、白菜和黃瓜4種植株體內的定殖能力及對這些植物胚軸和胚根生長的影響。Wu等[16]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胞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Y 162與有機肥混施后在盆栽和田間均可在煙草根際土壤中定殖并顯著降低煙草青枯病的發病率。邱小燕等[17]的研究結果表明枯草芽胞桿菌B.subtilis菌株515-126在玉米植株的根際土壤、根表有很好的定殖能力,且在田間對玉米紋枯病相對防效達到49.37%。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是一株從榨菜根際土壤中篩選出的對榨菜根腫病防治效果良好的菌株。為評價B18的潛在應用價值,有必要對B18的定殖能力進行全面的研究,本文通過抗生素抗性標記法對B18在土壤、榨菜根際以及根內定殖動態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包括土壤pH、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菌懸液的初始接種濃度、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土壤類型對B18定殖能力的影響。以期為榨菜根腫病的防治以及B18在田間的應用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蔬菜種子以及培養基

供試菌株:根腫病菌菌根(未進行單孢分離)采自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根腫病試驗田,-20℃保存;B18為本團隊從榨菜根際土壤中篩選出的對榨菜根腫病防治效果良好的菌株,經鑒定其為劉志恒菌屬真菌Zhihengliuella aestuarii,菌體于甘油中-80℃保存;MB18為B18抗利福平突變株,拮抗濃度為200 μg/mL。

供試蔬菜種子: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涪雜2號,甘藍B.oleracea var.capitata‘綠園4號,大白菜B.rapa var.glabra‘豐抗90。

豆粉液體培養基:大豆粉10.0 g,葡萄糖10.0 g,NaCl 2.5 g,蛋白胨 3.0 g,CaCO3 2.0 g,蒸餾水1 000 mL,pH 7.2~7.4;NA固體培養基:蛋白胨10.0 g,牛肉膏3.0 g,NaCl 5.0 g,瓊脂粉15.0~18.0 g,蒸餾水1 000 mL,pH 7.0。

1.2 供試土壤的采集及處理

土壤采集自無根腫病菌的榨菜田,自然風干研碎后過40目篩,170℃干熱滅菌2 h,翻攪再滅菌2 h,備用。

1.3 抗生素標記

吸取5 mL B18菌液接入含10 μg/mL利福平(Rif)的100 mL豆粉培養液中,180 r/min,30℃條件下振蕩培養48 h后將菌液梯度稀釋至10-6,吸取10-4、10-5和10-6 梯度的菌液100 μL涂布于含10 μg/mL Rif(記作Rif 10,下同)的NA平板,30℃黑暗倒置培養2~3 d,挑取單菌落于含更高濃度Rif的豆粉液體培養基繼續培養,涂布于相同濃度的抗生素平板,每次培養液中Rif的濃度均增加20 μg/mL,直至200 μg/mL。然后用含Rif 200的NA平板檢測并挑取能穩定生長,且抑制根腫病菌孢子萌發與野生型菌株差異不顯著、菌落形態變化不大的突變菌株,命名為MB18。

1.4 根腫病菌孢子懸浮液制備

將-20℃保存的根腫病菌菌根(以下簡稱菌根)解凍洗凈切成小塊,按比例(m菌根∶m水=1∶5)加入純水于榨汁機中打成勻漿,勻漿八層紗布過濾,濾液稀釋至10-1、10-2、10-3后用血球計數板于顯微鏡下計數,計算濾液中的孢子濃度,最后將孢子濃度用純水調至2×108個/mL備用。

1.5 MB18在不同pH,溫度及含水量土壤中定殖菌量測定

每100 g供試土壤(處理方法見1.2)中加入MB18培養液(2×109cfu/mL)5 mL后做如下處理:1)加入無菌水10 mL,使含水量為15%,用HCl和NaOH粉末調節土壤pH至4.5、5.5、6.5、7.5、8.5和9.0(用HCl調節pH時記錄加入的HCl體積V1,則加入無菌水的體積為10 mL-V1),室溫(重慶涪陵4月日均氣溫約為16~25℃,下同)下放置;2)加入無菌水10 mL使含水量為15%,用NaOH粉末調節土壤pH(使用土壤pH計進行測定)至8.0~8.5之間,分別置于10、15、20、25、30、35℃和40℃黑暗培養;3)調節土壤pH至8.0~8.5之間,加入無菌水調節土壤含水量至5%、10%、15%、20%、25%和30%,室溫下放置。

每處理3次重復,處理后每隔14 d對土壤中定殖菌量進行分離計數。

土樣含菌數量(cfu/g)=每板平均菌落數×稀釋倍數×基礎液體積/[土樣克數×(1-土樣含水量) ×菌懸液加入量]。

式中,基礎液體積:土樣加入無菌水后的母液體積(mL);稀釋倍數:母液進行梯度稀釋后的倍數;菌懸液加入量:涂板時加入的菌液體積(mL)。

1.6 不同初始接種濃度下MB18在榨菜根際土以及根內定殖菌量測定

1.6.1 榨菜苗準備

將表面消毒(75%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浸泡5 min,滅菌水漂洗4次,晾干)的榨菜種子播種于營養基質上,于光照培養箱中28℃黑暗催芽2 d后,轉移至組培架上(L∥D=16 h∥8 h,溫度22℃)培養至兩葉一心后移栽至無根腫病菌的榨菜土壤(土壤裝于口徑16 cm×高12 cm的塑料花盆中,每盆移栽1株)中,培養(L∥D=16 h∥8 h,溫度22℃)7 d后做如下處理:

1)用移液槍分別吸取濃度為2×107、2×108、2×109 cfu/mL的MB18菌液接種于榨菜苗根圍土壤中,每株10 mL;

2)用移液槍分別吸取濃度為2×107、2×108、2×109 cfu/mL的MB18菌液和濃度為2×108個/mL的根腫病菌休眠孢子懸浮液接種于榨菜苗根圍土壤中,每株10 mL MB18菌液+10 mL根腫病菌休眠孢子懸浮液。

每處理移栽20株,第10天采集根際土和榨菜苗進行MB18分離計數,以后每7 d取樣1次,最后1次取樣為接種后45 d,共取樣5次,每次每處理采集3株榨菜苗及其根圍土壤。

1.6.2 根際土的采集及根際土中MB18定殖菌量測定

將植株整個根系完整挖出后,用采樣鏟輕敲根系,使與根系結合較松的土壤自然落下后棄去。將與根系緊密結合的土壤連同根系放入自封式采樣袋,用手輕輕揉搓根系,使與根系結合較緊密的土壤落入采樣袋中,所得樣品即為根際土。取兩份根際土,一份用于烘干后測定含水量,一份用于菌落計數。

1.6.3 根內MB18定殖菌量測定

分離根內標記菌株時,先將根組織進行表面消毒。用70%乙醇浸泡3 min,再經NaClO消毒5 min,然后用70%乙醇浸泡1 min,最后無菌水沖洗4次,取最后1次沖洗材料的無菌水100 μL涂平板,檢測表面消毒是否徹底。后取1 g無菌材料置于研缽中,加9 mL無菌水研磨后靜置15 min,取上清液梯度稀釋后涂布于Rif 200的NA平板進行菌落計數。

每克土樣含菌數量計算方法同1.5。

每克根組織含菌數量(cfu/g)=單菌落數×10×稀釋倍數/根組織克數。

1.7 MB18在不同蔬菜作物(榨菜、甘藍、大白菜)的根際土以及根內定殖菌量測定

菜苗準備方法同1.6.1,菜苗移栽后做如下處理:

1)用移液槍吸取濃度為2×109 cfu/mL的MB18菌液分別接種于榨菜苗、甘藍苗和白菜苗根圍土壤中,每株10 mL;2)用移液槍分別吸取濃度為2×109 cfu/mL的MB18菌液和濃度為2×108個/mL的根腫病菌休眠孢子懸浮液接種于榨菜苗、甘藍苗和白菜苗根圍土壤中,每株10 mL MB18菌液+10 mL根腫病菌休眠孢子懸浮液。

每處理移栽20株,樣品采集方法、時間以及菌株定殖菌量的測定方法同1.6。

1.8 MB18在田間定殖菌量的測定及對榨菜根腫病的防治效果

從苗床拔出榨菜苗后分別在濃度為2×109 cfu/mL的MB18和B18菌液中浸根30 min后移栽至田間,同時用菌液進行灌根,處理如下:

1)病土(有根腫病旱地,下同)中榨菜苗用B18菌液浸根后每窩澆灌50 mL,3個重復(用于榨菜成熟時調查病情);用MB18菌液浸根后每窩澆灌50 mL,6個重復(其中3個用于榨菜成熟時調查病情,另3個用于田間定殖能力測定);2)病田(有根腫病水旱輪作地,下同)中榨菜苗處理同病土;3)健康土(無根腫病旱地)與健康田(無根腫病水旱輪作地)中榨菜苗用MB18菌液浸根后每窩澆灌50 mL,3個重復,用于田間定殖能力測定;4)CK:病土與病田中榨菜苗用相應的無菌培養液代替生防菌菌液澆灌,每窩50 mL,3個重復。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小區長4 m,寬17 m,移栽60株,田間常規管理。第1次取樣于移栽后10 d進行,以后每7 d取1次樣。榨菜成熟時調查發病率、病情指數以及產量。

榨菜根腫病田間分級標準參照高明泉等[18]的分級方法。

產量測定:榨菜植株去除根部以及葉片,剩余的瘤莖用于產量測定。

病株率=發病株數/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病級代表值×各級病株數)×100/(調查總株數×最高級病級代表值);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1.9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用SPSS 26.0軟件中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抗生素標記

標記菌株MB18與野生型菌株B18相比較,菌落形態與顏色無變化(圖1),對根腫病菌休眠孢子的抑制率分別為71.85%(MB18)和73.89%(B18),抑制作用相當,可用于后續的定殖試驗。

2.2 MB18在不同溫度、pH和含水量的土壤中的定殖菌量

溫度、土壤pH和含水量對MB18定殖影響顯著(表1),MB18對pH敏感,土壤pH 7.5和8.5時定殖菌量最大且定殖時間長,接菌后70 d菌量仍可達6.5×105、8.9×106 cfu/g。pH 4.5~5.5時接菌后菌量迅速降低,第28天時菌量降為0。

MB18定殖能力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弱,溫度越高,菌量減少得越快。10℃和15℃定殖菌量顯著高于其他溫度,接菌后70 d時菌量仍可達2.1×107 cfu/g,40℃下定殖菌量最低,接菌后42 d菌量降為0。

MB18定殖能力隨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強,土壤含水量為30%時定殖菌量最大,接菌后70 d菌量為3.8×107 cfu/g。土壤含水量5%時定殖菌量最低,接菌后56 d菌量降為0。

2.3 不同初始接種濃度下MB18在榨菜根際以及根內的定殖菌量

不同初始接種濃度對MB18定殖影響顯著(表2),榨菜根際土以及根內定殖菌量隨接種濃度升高而增加,在接種濃度為109 cfu/mL 時定殖菌量最大,107 cfu/mL時定殖菌量最小;同一接種濃度下,當接種濃度為107 cfu/mL時,含根腫病菌的根際土中定殖菌量與無根腫病菌根際土中定殖菌量無顯著差異,接種濃度為108 cfu/mL和109 cfu/mL時,接種后10~17 d,含根腫病菌的根際土中定殖菌量顯著高于無根腫病菌的根際土;接種后24 d二者無顯著差異,接種后31~45 d根腫病菌根際土定殖菌量低于無根腫病菌根際土。

MB18在根際土中定殖菌量高于根內,定殖時間也長于根內;根際土中在接種后45 d時各接種濃度下仍可回收到MB18;榨菜根內,接種濃度為108 cfu/mL和109 cfu/mL時,在接種后31 d及以后回收不到MB18,接種濃度為107 cfu/mL時,在接種后24 d及以后回收不到MB18。

2.4 MB18在不同蔬菜作物(榨菜、甘藍、大白菜)的根際以及根內的定殖菌量

分別測定不同蔬菜作物根際土以及根內MB18定殖菌量,結果(表3)顯示,菌株在不同蔬菜作物中定殖規律基本一致。根際土中定殖菌量在接種后24 d高于根內,且持續時間長于根內,接種后45 d菌量可穩定在104 cfu/g。根內接種后31 d菌量為0;除個別處理外,總的趨勢為:接種后10~24 d接種根腫病菌的根際土中及根內定殖菌量高于無根腫病菌的處理。接種后31 d根內定殖菌量均為0。

2.5 MB18在田間定殖菌量測定

不同土壤類型對MB18定殖菌量影響顯著(表4)。定殖菌量規律為:感染根腫病菌土壤中定殖菌量高于健康土壤,水旱輪作地(田)高于旱地(土),即病田>病土>健田>健土;根際土中定殖菌量高于根內,定殖時間長于根內;病田根際土中接種后45 d MB18定殖菌量為5.3×104 cfu/g,其余田塊菌量為0;病田根內接種后31 d定殖菌量為4.2×104 cfu/g,其余田塊根內菌量為0。

2.6 田間調查結果

MB18以及B18在田間對榨菜根腫病的防治效果如表5所示,結果顯示經過MB18和B18處理后榨菜根腫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顯著低于對照,產量顯著高于對照,且兩菌株之間的發病率、病情指數以及產量差異不大;MB18與B18對榨菜根腫病的防效明顯,均在38%以上,榨菜產量也顯著增加,增產率均在30%~40%之間。

3 結論與討論

探究生防菌在施用過程中的定殖特性及其作用機制對于提高生防效果以更好地應用于生產意義重大[13]。多數生防菌在實驗室內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但是在田間防效卻不理想,這就要求研究者在研究生防菌自身理化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影響生防菌定殖的土壤環境因素,優化生防菌在田間的生存環境,延長其在田間的存活時間,以便發揮更佳的防病效果。

研究表明,土壤pH對生防菌的定殖影響較大,不同生防菌對pH適應范圍不同。Ownley等[19]研究發現生防菌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d fluorescens 2-79 在pH 為 6.0~6.6 時的定殖效果最好。馬桂珍等[20]和王淑芳等[21]報道生防菌L1-9在酸性條件下對禾谷鐮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抑菌活性穩定,且在土壤pH 7時在黃瓜根表土壤中定殖能力最好,速度最快。蔣歡等[22]研究發現,榨菜根腫病發病土壤pH主要分布在4.0~7.0,其中pH 5.0~60的土壤最多,在土壤pH 4.5~6.0時根腫病菌休眠孢子萌發率高且榨菜發病嚴重。本試驗結果表明,B18對pH敏感,若土壤pH低于5.5,B18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約為21 d,且0~21 d之間隨著時間的延長菌量急劇減少。故B18田間防效不穩定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根腫病田土壤偏酸性,不利于菌株在植株根圍的定殖,從而導致防效不佳。

土壤溫度也是影響生防菌定殖的重要因素。Loper[23]報道低溫有利于生防菌的定殖,可能是因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隨溫度降低而減弱,故與外源菌的競爭作用也隨之減弱。黨文芳[24]等的研究表明,生防菌貝萊斯芽胞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在土壤溫度30℃時生長最好。本研究結果顯示B18對土壤溫度適應范圍較廣,10~25℃之間均能很好地存活至70 d而保持菌量在105~107 cfu/g,但10~15℃下B18定殖菌量更高,這與冬季栽培的十字花科作物移栽時的溫度相近,故有利于B18對根腫病的控制。

生防菌在田間需要借助土壤自由水才能轉移到植物根圍土壤的生態位點上,所以土壤濕度影響著生防菌的定殖。杜嬋娟等[25]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土壤含水量為25%時,生防菌哈茨木霉gz-2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最好,王素芳等[26]和汪軍等[27]的研究結果顯示鏈霉菌 Streptomyces sp. S506和淡紫擬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 E7等拮抗菌在土壤含水量20%~25%時定殖最好。本研究結果顯示B18在土壤含水量10%~30%之間都能很好地存活70 d且保持菌量在105~107 cfu/g,在土壤含水量30%時,定殖菌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說明B18同其他生防菌一樣,適合土壤含水量高的環境。

本研究顯示,在初始接種濃度為109 cfu/mL時,B18定殖菌量最大,故田間施用109cfu/mL B18更有利于根腫病菌的防治。賈瑞敏等[28]的研究發現,生防菌濃度對甘藍種子的萌發率、甘藍苗期和結球期生長情況以及甘藍根腫病的防效都存在顯著影響,高濃度的生防菌對甘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篩選出生防菌對植株的最佳施用濃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拮抗作用。另外B18在接種根腫病菌的榨菜根際土以及根內的定殖菌量在接種后10~24 d高于沒有接種根腫病菌的處理,可能是因為根腫病菌與B18的競爭激發了B18的拮抗作用,從而使更多的B18定殖于植株根圍與根內以抵抗病原菌,說明B18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B18在不同蔬菜作物根際土以及根內定殖規律相似,說明B18應用范圍不只局限于榨菜,可用于不同的十字花科作物。

B18在田間的定殖規律與室內盆栽試驗結果一致,即根際土定殖菌量與定殖時間均高于根內,且帶菌土壤高于健康土壤,水旱輪作地(田)高于旱地(土),即病田>病土>健田>健土,生防菌在田間存活時間為31~45 d,說明田間單獨施用B18菌液后菌量迅速減少直至死亡,存活時間短,導致其防效不佳,故后續有必要將B18制備成菌肥或菌劑,以保證其在田間的菌量與存活時間。

綜上所述,生防菌株B18對pH敏感,對土壤溫濕度適應范圍較廣,但在10~15℃的低溫以及土壤含水量25%~30%的環境下定殖菌量更高且定殖時間更長,田間施用濃度為109 cfu/mL較為合適,可施用于不同的十字花科作物以防治根腫病。但施用于田間后菌量迅速減少,定殖時間短,導致對榨菜根腫病的防效不穩定,故B18需固定于合適的載體上,如與生物質碳或偏堿性的有機肥等混合后再施入田間,首先滿足B18對pH的要求,其次為B18 提供營養以及保護,以延長其在田間的存活時間,從而提高其對根腫病的田間防效。

參考文獻

[1] DIXON R. The occurrence and economic impact of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and clubroot disease [J].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9, 28(3): 194-202.

[2] CHAI Ali, XIE Xuewen, SHI Yanxia, et al. Special issue: research status of clubroot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on cruciferous crops in China [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4, 36(S1): 142-153.

[3] 王靖, 黃云, 李小蘭, 等. 十字花科根腫病研究進展[J]. 植物保護, 2011, 37(6): 153-158.

[4] 柴阿麗, 朱發娣, 王惟萍, 等. 我國蕓薹根腫菌遺傳類群分化研究[J]. 華北農學報, 2015, 30(S1):309-315.

[5] HATAKEYAMA K, SUWABE K, TOMITA R N,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r1a, a gene for resistance to clubroot disease (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 in Brassica rapa L. [J/OL]. PLoS ONE, 2013, 8(1): e54745, 10.1371/journal.pone.0054745.

[6] 王靜. 十字花科抗根腫病種質的篩選及應用[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9.

[7] 常文程, 劉彬, 張陳文, 等. 應用非化學防治技術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J]. 上海蔬菜, 2019(5):86-88.

[8] 陳秀, 張頌函, 張正煒, 等. 4種殺菌劑不同處理模式防治甘藍根腫病田間藥效評價[J].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18, 39(4): 51-54.

[9] LAHLALI R, MCGREGOR L, SONG T, et al. Heteroconium chaetospira induces resistance to clubroot via upregulation of host genes involved in jasmonic acid, ethylene, and auxin biosynthesis [J/OL]. PLoS ONE, 2014, 9(4): e94144, 10.1371/journal.pone.0094144.

[10]FU Lina, LI Hanmei, WEI Lanfang, et al. Antifungal and biocontrol evaluation of four lysobacter strains against clubroot disease [J]. In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8, 58(3): 353-359.

[11]王卿, 林玲, 羅楚平, 等. 生防內生枯草芽孢桿菌 Jaas ed1在西瓜植株內的定殖能力檢測[J]. 西南農業學報, 2015, 28(5): 2079-2085.

[12]王恒煦, 劉澤平, 王志剛, 等. 3株芽孢桿菌在水稻根際定殖促生及其在土壤中的存活[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19, 35(7): 892-899.

[13]祁超, 寸海春, 何鵬飛, 等.生防菌YN201490 在黃瓜植株體內的定殖能力及防病機制的初步研究[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41(1): 172-180.

[14]劉海洋, 姚舉, 張仁福, 等. 甲基營養型芽胞桿菌AL7對棉花黃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及定殖能力[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7, 33(3): 378-384.

[15]任玉珍, 楊琴琴, 李潤潤, 等. 艾草內生放線菌 Ac10 在植株體內定殖能力的測定[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2016,30(2): 358-362.

[16]WU Kai, YUAN Saifei, WANG Lili, et al. Effects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plus soil amendment on the control of tobacco bacterial wilt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4, 50(6):961-971.

[17]邱小燕, 張敏, 胡曉, 等. 枯草芽孢桿菌的定殖能力及對玉米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0,28(4):492-496.

[18]高明泉, 彭洪江, 王旭祎, 等. 涪陵榨菜根腫病的危害與產量損失測定[J]. 植物保護, 2002, 28(6): 31-33.

[19]OWNLEY B H, WELLER D M, THOMASHOW L S. Influence of in situ and in vitro pH on suppression of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79 [J]. Phytopathology, 1992, 82(2): 178-184.

[20]馬桂珍, 付泓潤, 王淑芳, 等. 海洋多粘類芽孢桿菌L1-9 菌株發酵液抗菌譜及穩定性測定[J]. 海洋通報, 2013, 32(3): 316-320.

[21]王淑芳, 汪晶晶, 曹雪梅, 等. 土壤因子對海洋多粘類芽胞桿菌L1-9在黃瓜根表土壤定殖的影響[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7, 33(5): 675-680.

[22]蔣歡, 彭玉梅, 董代文, 等. 土壤酸堿度與榨菜根腫病的關系分析[J]. 南方農業學報, 2017, 48(9): 1617-1623.

[23]LOPER J 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popul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J]. Phytopathology, 1984, 74(12): 1456-1460.

[24]黨文芳, 李雪艷, 楊紅梅, 等. 土壤因子對棉花黃萎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數量及抑菌活性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 2020, 33(8): 1709-1715.

[25]杜嬋娟, 付 崗, 潘連富, 等. 哈茨木霉gz-2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規律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 2016, 29(1): 138-142.

[26]王素芳, 王占武, 李洪濤, 等. 土壤因子對鏈霉菌S506定殖和促生功能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9, 17(2): 335-338.

[27]汪軍, 潘江禹, 毛超, 等. 土壤物理因素和栽培方式對淡紫擬青霉E7在香蕉根際定殖和促生作用的影響[J]. 果樹學報, 2013, 30(2): 274-280.

[28]賈瑞敏, 胡禮芳, 王彤彤, 等. 三株生防菌對甘藍根腫病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20, 36(3): 405-413.

(責任編輯:楊明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二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精品性|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无码在线激情片|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欧亚日韩Av|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色|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www.91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站| a级毛片网| 亚洲视频在线网| 91色在线观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亚洲视频下载|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综合色天天|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 免费毛片在线|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久久免费视频6|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欧美第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911亚洲精品|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资源|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99精品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