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
付出注意力是一種關心,而大多數時候關心比理解更為重要。
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與他人建立聯系的最基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傾聽。很多時候只是聽著就行了。也許我們能給予對方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注意力。付出注意力是一種關心,而大多數時候關心比理解更為重要。
一個朋友告訴我,當她試圖講述她的故事時,人們經常打斷她,告訴她他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然后,她的故事微妙地變成了他們的故事。也許我們都太寂寞了。當我們打斷別人時,或許表明我們已經理解了,但我們也同時把關注點轉移到了自己身上。只有當我們認真傾聽,別人才能看出我們發自內心的關心。因為有人傾聽,很多不幸的人得到了解脫。
我甚至學會了用傾聽來回應別人的哭泣。過去,當有人在我面前傷心哭泣時,我常常會伸手去取紙巾,直到我意識到哭泣者從我遞紙巾的行為中獲得的不過是“就此打住”的信息。現在,我只是聽著。當他們哭完了,就會覺得我的心和他們貼在了一起。
這個簡單的事情,我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學會的,因為這與我從小就形成的認知完全不同。我過去認為,人們在交流中沉默,不是因為膽小,就是因為寡聞或無知。一個充滿愛的沉默,往往比最善意的話語更有助于溝通和心靈的治愈。
汪潮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