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
摘要:美是無處不在的,伴隨中國油畫美學思想的形成,油畫藝術的美分為多種種類,而藝術的典型美感就是一種特例,即油畫作品的美作用于觀者而引起的一種自我的意識活動和情感活動。筆者接下來將對我國當代油畫大家的著名作品加以闡釋其藝術的典型性,在深入探討過程中主要從羅中立、董希文,趙無極,靳尚誼的作品入手論證,分析解讀,說明其繪畫的美感典型性。
藝術典型有著很強的獨特性,與不同的用技法相結合會產生不同的藝術美感,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性,尤在藝術家個人作品中運用典型化的優化語言增強視覺沖擊力與豐富性。所以文中將結合當代油畫作品的典型美感來論證說明,我國當代油畫創作的前景和期盼。
關鍵詞:當代油畫;美感; 典型
一、畫家繪畫中的典型性是一種重要技法表現
1.1油畫典型的概念
當代油畫的藝術典型簡單說就是畫家的一張別具一格的明信片,是其獨有的,具有自身人格特色的非凡的藝術作品。具有繪畫典型的藝術特征很是鮮亮,給觀者一種撲面而來的人格特色,透漏出作者的人生情感,表達了畫家日常生活的本質特征。
此外,畫家要想創作出畫作的典型性就需深入生活實踐,突出自身的創作個性,和創作情感,要表達自身藝術構思活動中突出個性感情和不同于他人的藝術創新之路,從而形成一定的心理結構,這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典型內容。
1.2畫家獨一無二的典型性技法表現
藝術家的典型化技法也就是藝術家根據個體表現的一般規律,通過藝術構造,構思出一個典型的藝術意圖的過程。第二,藝術家藝術意境過程的本質是一個典型性形成的過程,其目的是創造高度理想化的藝術形象。
例如,靳尚誼先生的作品就是繪畫創作典型性的代表。油畫《塔吉克新娘》這幅畫運用古典主義技法,強烈的明暗處理,清晰的畫面輪廓,簡潔強烈的色彩,表現一個害羞矜持,優雅寧靜的新疆女人,以一個美麗動人的塔吉克新娘形象,略帶羞澀的表情,以及他對幸福生活追求的強烈奔放的情感,給人一種美而純的感覺,表現出他的主觀感受和對生活的強烈向往,融合了當代油畫藝術風格、審美理想和人生追求,非常典型。
二、油畫美感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表現形式
2.1繪畫中美感的闡釋
美好的事物無處不在,畫家的作品就是以無聲的言語,抒發思想、情感的典型性美感活動,把創作藝術的的美感從官能世界推向精神世界。對于繪畫工作者來說,美感的取向關聯到畫家的藝術修養和自身人格的提升;對于藝術家來說,美感取向的高低也會影響到作品成果的價值性和繪畫作品成形的品味素質。
2.2藝術家油畫作品藝術效果的美感表達方式
例如,當代油畫家羅中立先生的作品就是繪畫典型中美感的代表,給觀者甚至于痛感。《父親》,畫中滄桑的老農形象逼真,觀者感到沁人心脾,手里拿著粗糙的碗,畫家通過畫作來和觀眾溝通,反思,使觀者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釋懷。賦予人們的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感覺,甚至是痛苦,它真正代表了藝術的巨大魅力,這種美感往往更強大,更持久。
三、藝術家油畫典型性的美感在當代人物畫作品中的應用
3.1典型化美感在當代油畫人物畫中的呈現方式
油畫藝術的典型化也就是畫家在構想藝術創作的事情或者說在技法上添加時代生活的元素。是畫家自身個體表達的一種情感,構想具有典型性作品的過程和創作方法。藝術家藝術創作過程的本質是一個典型的過程,其目的是創造高度理想化的藝術形象,典型性也是藝術創造的基本規律。
董希文的作品《開國大典》是具有典型的時代特性,董希文將天空、紅色地毯、紅色園柱、大紅燈籠以及五星紅旗都進行了鮮艷的強烈的對比,畫家推陳出新,從在畫作右邊刪減一根紅柱,這也彰顯了繪畫中作者的運籌帷幄繪畫中的典型美感也呼之欲出,實在當代油畫繪畫中獨樹一幟的存在,繪畫的典型,值得我輩學習。
3.2典型化美感當代油畫人物畫中的作用與價值
油畫中的典型意象不僅是一個內涵豐富、意義深刻、藝術性強的藝術形象, 例如當代油畫大師趙無極先生,早期作品主要以印象派畫家為師,作者風格更接近自然風光,后來又受到 克利的畫作品的啟迪,隨機躍身于抽象畫林。比如他的杰作,《銀河 -- 1956年9月11日》這幅油畫揭示了趙無極生活中一個非常罕見的-- 銀河主題。藝術家以溫暖悠揚的色彩,表現宇宙與文明的輝煌與榮耀,展示他在創作生涯中對宇宙與自然力量、時間與空間的不斷探索。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藝術形象的典型美感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靈活性使當代油畫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藝術的典型美感可以與造型手段和其他技法相結合,進行實踐和創新。我們也應該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正如周思聰所說: “我寧愿做一個蹣跚的初學者,也不愿像一頭磨腳的驢子在斷路上行走。”。本文通過舉例說明,藝術形象的類型化在現當代大場景主題中有著突出的表現力,其表現形式豐富多彩,不僅可以表現當代中國油畫獨特的藝術美,而且可以創造出厚實的身體結構,為初學者減少犯錯誤的可能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寫實性,這些優良品質使繪畫更有可能,為當代油畫人物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使更多優秀的作品繼續呈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1]呂澎.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
[2]盧沉,周思聰.盧沉 周思聰文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11.
[3]王宏建.藝術概論(高等藝術教育九五部級教材)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