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高潔
摘要:中學生小偷小摸行為是指中學生通過偷盜行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但數目金額不大,尚未構成犯罪的違規行為。中學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特殊之處在于他們在社會中處于尚未具有民事能力的弱勢地位,心理上正處于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侵犯。本文從多個方面闡述了中學生產生小偷小摸行為的成因,并且結合法律法規和自身的工作經驗來探索如何有效地處理中學生的小偷小摸行為。
關鍵詞:中學生;小偷小摸;處理策略。
一、闡述
中學生小偷小摸是指中學生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但數目金額不大,尚未構成犯罪的違規行為。
這是校園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違規行為,它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盜竊,但是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防微杜漸,就會釀成“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嚴重后果。不僅會給個人、家庭和學校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易使學生一錯再錯,進而導致學生道德品質和社會風氣的惡化。
針對這種情況,我從本班發生小偷小摸行為的成因進行分析探討,并在實踐中探索處一些應對措施,來和大家一起防范于未然。
二、中學生小偷小摸行為的成因
1、妒忌心理
妒忌是魔鬼,是看到別人在某些地方超過自己而得的“紅眼病”。個別中學生在學校看到別的同學有的在學習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穿名牌服裝等等,總希望自己也有讓人羨慕的地方,可是兜里沒錢啊,于是走上偷竊的道路,從一元、五元至十無、五十元,越偷越大。
2、捉弄心理
有偷竊行為的學生,往往無法體驗到自己的做法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和損失,只貪圖一時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別人的心態,會做出一些偷盜的行為。比如我班有位學生將同學的鋼筆故意拿走,然后看著同學找來找去的著急樣,反而覺得特別解氣。
3、攀比心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零花錢日益增多,但家庭條件不一樣,有些學生家里沒那個條件,因而文具比同學少,零食難得吃,游戲用具幾乎沒有。看到其他同學擁有漂亮的玩具、名牌的衣服和高檔的學習用品時,他就會產生攀比心理,但條件不允許,于是要么將同學的東西偷偷據為己有,要么想辦法弄錢去買,進而就產生了盜竊的想法。
4、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通訊等信息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為人類進步帶來契機的同時,也經常有一些負面的、消極的事物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有少數同學非常樂于模仿從這些渠道學到的各種奇異行為,當然也包括偷竊的行為。
三、處理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條明確指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立足于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有闡述: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特殊之處在于他們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從心理上正處于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侵犯。
因此,我們對犯錯誤的學生既要耐心教育,又要細心保護;對他們的糊涂行為要及時制止,對他們的心靈又要盡量照顧。
具體實施中,我們可以嘗試采取以下策略:
1.堅持正面教育,拉近師生距離。
對于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教師必須保持頭腦清醒,理性地對待,而不能武斷將學生定為“小偷”。教師應單獨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知道小偷小摸是恥辱,一旦問題擴大,后果難以預料。然后,通過談心,了解他的動機。最后,共同相討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妥善地處理好此事。
2、以關愛為武器,展開心理攻勢。
中學生出現偷竊行為,心理負擔較重。擔心被人發現,暴露后又擔心教師責罵、同學諷刺。這時候,教師應該察言觀色,及時掌握學生的心態,鋪以必要的疏導,使其盡快解除心頭之慮。可以曉之以理,與其重溫《中學生守則》有關內容,講述誠實為人的道理,強調誠實的可貴,指出偷竊的危害。還可以動之以情,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打動其心扉,用老師殷切的關愛啟發其良知,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3.開展集體活動,正確引導學生。
與其封堵,不如引導。精心組織的集體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并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習慣得到培養,意志得到磨礪,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為了防范學生小偷小摸行為的發生,我組織開展了 “我是社會的好公民”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全班同學都動腦思考,動手寫稿并積極參與進來,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思想教育活動。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節日,開展團隊活動,把學生引向正義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又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豐富學生的生活。
4.深入學生心理,開展心理訓練
社會的進步導致了社會的復雜化,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進一步增多,心理素質有待于提高。目前,學校教育存在著重智力輕品德,重學科成績輕整體素質的現象。學生有許多思想癥結,許多不良習慣在萌芽時期就被忽視,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或糾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學生心理咨詢室,專門負責解決學生心理上的一些問題。我在班上設立了班主任信箱,歡迎學生把自己的心里話和各種困惑告訴我,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排憂解難,盡可能地把不良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終上所述,中學生的小偷小摸行為需要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找出問題原因,采取穩妥有效的手段,才能切實解決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培養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只要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共同關心、努力和重視,我們的學生必將朝著健康的、誠實的心靈之路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國法制出版社第5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法制出版社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