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維
摘要:文物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精神財富,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科學價值。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說文物安全尤為重要,要把它們的保護和現有各項建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博物館建設。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文物的保護經驗,從完善立法、科學規劃、加強預防性保護、培養人才、提高公眾保護參與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文物保護措施[1]。
關鍵詞:文物安全;博物館建設;文物保護措施
1保護文物的必要性
1.1歷史悠久
我國的歷史都是從老一輩人那里一代一代流傳出來的,也有通過歷史書籍讓后代進行了解的,應通過文化遺產讓后代了解歷史,了解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要學會分析歷史,取其精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化傳統更加感同身受。
1.2傳承古代知識
祖先為我國留下了許多重要的財富,我們的文物是有紀念價值的,它承載著我國的歷史進程。文物是需要進行研究的,通過文物能夠了解古時候朝代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這些文物需要相關人員進行研究,這樣可以讓歷史重現在世人的面前。我們也要感謝現在,現代社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國家繁榮昌盛,物質生活空前富裕。
1.3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這些文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有助于考古學家發現未解之謎以及研究缺少文字記錄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這些歷史事件不一定有有效的文字記錄,卻可以從文物中探究出來,作為考古學家推究歷史真相和發現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有效抓手,科學研究價值高。
2與文物保護有關的措施
2.1政府改進相關系統的準則
為了保護文物,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政策用來對不法分子進行嚴懲和管制,此外,我們公民也需要努力,嚴格遵守博物館的條款和文物的相關規定,比如不可以拍照,不可以搞破壞。文物是一種不可再生的事物,有些有了缺陷才能證明它受過時間的磨煉。
2.2妥善處理文化遺產和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如此迅速,但是在發展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危害,會出現環境污染、生物無家可歸的情景。如今,有些房地產公司為了建造房屋,對大量樹木進行砍伐,并對土地進行挖掘,在挖掘的同時,有大量的文化古跡顯現出來,所以,對于文物的挖掘和保護,政府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對相關文物出臺相應的政策,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進行相應的建設,以進行合理的監督和管理。
3文物管理保護面臨的現實安全問題
3.1人為因素
文物保護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時常發生,主要還是人為因素,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文物進行破壞。但因為了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時常出現文物古跡不自覺地就被破壞了,反而沒有引起重視,但這類危害尤為嚴重。為了城市基建發展,肆意破壞了地下文物和遺址,有可能還破壞了原有地質結構的穩定性;為了開發旅游產業,在古跡名勝處周圍建設酒店、商場等,破壞了文化古跡的環境風貌。
3.2自然因素
還有一種因素就是自然災害,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潮汐、臺風等。此類自然災害對文物有著相當大的威脅,往往難以預防。例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二王廟大殿和伏龍觀屋面受地震影響垮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部分文物標本受地震影響,均不同程度受到損壞。
3.3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工作人員能力有待提高
社會中文物保護熱潮掀起,但通過觀察,很多單位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上至領導層下至普通職工群眾都沒有真正地樹立起文物保護意識,甚至有些人受利益的驅使私自違法占有文物、隨意破壞文物出土的周邊環境,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源于人們保護意識的缺失。
4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
4.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文化文物的保護,也要讓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得到加強,我國的許多博物館在人民群眾和政府的支持下建設得較好,但是現在還是出現了一些漏洞。在這些軟件的支持下,博物館中的文物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和保護,提高了文物自身的價值和質量,讓博物館的文化保護得到了持續化的發展。
4.2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對于文物的保護管理,博物館應以互聯網為載體向公眾提供豐富的文化遺產,讓博物館與時俱進。人民在網上也可以閱覽博物館里面的展品,還可以查閱相關的文案。信息技術能夠從各個角度展現文化遺產,讓人民了解文化遺產的美并深入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中的美好精神是需要讓年輕人進行了解和傳播的,博物館需要對文化遺產進行不斷的保護以達到優化,提高服務人員的品質,并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讓文物于無形中傳播正能量。
4.3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
博物館是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肩負著保護文物和傳播知識的重任。政府要加大對博物館的資金扶持,不斷增強博物館的硬件設施建設,為更好地保護文物提供支持。博物館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沒有額外的收入來源,大部分扶持和運營資金依靠財政撥款,這些資金包括基本的管理費用以及人員開銷。文物保護需要專業的人才進行,聘用專業能力不足的員工不僅不利于文物的保護,還可能造成文物受損。政府要高度重視政策扶持,更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適當地增加博物館的編制數,錄用更多專業人才,同時做好人才的學習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博物館的軟實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硬件和軟件實力,起到保護文物的作用。
4.4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
保護文物就是要保護好文物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底蘊。對于珍藏品檔案的管理要堅持報備的原則,杜絕檔案遺失以及缺漏問題。要充分結合博物館的實際情況展開運營,何時開館、何時閉館、何時檢修和維護都要統籌推進。崗位職責要明確到人,嚴格堅持并執行責任到人、文物到人、時間到人的制度,真正實現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抓,杜絕推諉行為的發生。
4.5強化文化保護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
文物保護工作方向以及流程的正確與否,直接與工作隊伍整體的工作能力相掛鉤,而保護意識的強弱則是最關鍵、最基礎的因素。此外,還要定期開展“宣傳進社區、進街道”等活動,將相關知識通過喇叭、宣傳頁的發放等向群眾宣傳,從而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其次,根據實際的工作要求積極拓寬人員聘用渠道,提高人才準入門檻,從源頭提升隊伍質量。另外,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單位對于內部的工作人員也要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提高信息素養,方便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由此既能擴大工作隊伍,提升工作活力,也能構建一支高素質、高能力、高專業的技術人才,從而促進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4.6提升基礎性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
文物保護工作極為重要,為了讓文化保護工作質量更高,需要對很多基礎工作的運作方式進行完善。首先,相關人員可以提升文物普查力度,政府部門可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文化戰略工作,積極參與各個工作環節。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大局觀,及時反饋文物保護工作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其次,在實施文物保護的時候應該重視日常的修繕工作,定期對所有文物進行檢查,及時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這對推進后續工作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環節。
結語
博物館是國家文化傳承的關鍵,展望未來,文物管理保護的總基調不會改變,重點在針對各種不同質地的文物進行不同標準的管理保護措施以及環境影響因素辨別與評估,文物管理保護技術操作流程與規范,以及提升文物管理保護裝備設施水平等方面開展工作,從而推動文物管理保護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推動文物管理保護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應用普及與推廣[3]。
參考文獻
[1]徐艷.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14):216-217.
[2]擺小龍.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研究[J].參花,202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