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兵
摘要: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除品種的自身遺傳因素外,在栽培措施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肥料,水稻平衡施肥法是目前水稻最佳施肥方法,不僅能提高水稻產量,提高稻米品質,還能節省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減輕水稻病害。平衡施肥的增產作用主要體現在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三個因素,與習慣施肥對比,穗粒數增加了3.3粒, 結實率提高2.26% ,千粒重提高0.38克。
關鍵詞:水稻 平衡施肥 ?增產
1、平衡施肥的意義
平衡施肥是根據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在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合理供應和調節作物必需的各種營養元素,以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達到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減少肥料浪費和防止環境污染的目的。
1.1提高耕地質量
科學合理地施用肥料可增加作物的經濟產量和生物產量,因此也增加了留在土壤中的作物殘體量。這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易耕性和保水性能,增強養分供應能力都有促進作用。長期施用單一肥料是造成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通過合理、平衡施用化肥,就可以保持和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避免板結情況的發生。
1.2改善農產品品質
農產品品質包括外觀、營養價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貯存品質等,都與作物施肥有密切關系。施肥對農產品品質產生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取決于施用方法。過多地施用單一化肥,會對農產品品質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能夠平衡施肥,則會促進農產品品質的提高。如氮磷配合施用能提高糙米中蛋白質含量。鉀對水果、蔬菜中糖分、維生素C、氨基酸等物質的含量和耐貯性、色澤等都有很大影響。
2.平衡施肥的步驟
2.1采集土樣
土樣采集一般在秋后進行,地點選擇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取樣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按S或X型進行取樣,樣點一般在20-25點,代表面積200畝。用四分法逐漸減少樣品數量,最后留1千克即可。取得的土樣裝入布袋內,做好標識。
2.2 土壤化驗
把采集的土樣送到化驗室進行化驗分析,化驗項目主要是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和PH值。化驗取得的數據要按農戶填寫化驗單,并登記造冊,建立土壤數據庫。
2.3 ? 確定配方
科學確定肥料配方。農場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配肥站可負責本地的肥料配方。
2.4 加工配方肥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實行統一配方、統一供肥、統一技術指導,為廣大農民服務。
2.5 ?科學用肥
配方肥料大多是作為基肥一次性施用。一般施肥深度15-20厘米,肥料與種子保持一定距離。根據作物生長情況可進行追肥。
2.6 ?田間監測
農場各級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戶相結合,搞好田間監測,及時反饋到專家和技術咨詢系統,作為調整修訂平衡施肥配方的重要依據。
2.7 修訂配方
平衡施肥測土每年進行一次,每三年進行一次大循環,取樣覆蓋面積達到100%。按照測土得來的數據和田間監測的情況,修訂配方,使之更具有科學性。
3.試驗材料和方法
3.1 試驗時間、地點、供試土壤地力指標
本實驗于2011-2012年在黑龍江省農墾八五九農場科技園區進行。供試土壤為草甸白漿土,土壤及本地地力水平為有機質含量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鉀143ppm;速效氮232ppm; 速效硅210.1 ppm。
3.2 試驗材料
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46%;磷酸二銨,含N18%、P2O546%;氯化鉀,含K2O60%;過磷酸鈣,含P2O512%。
供試水稻品種為空育131,主莖11片葉;龍粳26,主莖11片葉。
3.4 ?調查項目和方法
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每個小區設1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為1㎡,調查株高和單株分蘗動態,秋季收獲時每個小區取2個點,每點1㎡,進行考種測產。
4. 結果與分析
4.1各處理對株高的影響
從實驗可以看出各處理間氮肥水平的不同對水稻株高有極顯著的影響。在相同時間內無氮處理較施氮處理水平下,株高較低。無磷處理水平較正常施肥處理水平株高高,高為5mm左右。無鉀處理水平與正常施肥處理水平不大。可知,氮肥的施用影響植株的株高,對水稻生殖生長有直接作用。
4.2 各處理對單株分蘗的影響
從實驗可以看出,各處理配方施肥處理比常規施肥處理單株分蘗多。無氮處理單株分蘗明顯比其他處理分蘗少,常規施肥處理單株分蘗最少,兩個品種分別為單株3.5和3.4個分蘗;無磷處理單株分蘗最多,在配方施肥處理中兩品種分別達到單株6.8和7.2個分蘗;在無鉀處理中單株分蘗和常規施肥單株分蘗差異不明顯。
5.結果與討論
(1)水稻產量是由有效穗、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四個因素構成的,從試驗點的產量構成因素調查看,平衡施肥的增產作用,主要體現在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三個因素,與習慣施肥對比,穗粒數增加了3.3粒, 結實率提高2.26% ,千粒重提高0.38克, 田間調查還發現平衡施肥能促進稻苗早返青,分蘗快, 中后期生長穩健不早衰,個體與群體的生長都能得到協調發育。
(2)針對農田肥力和肥料投入的現狀,改善氮磷鉀投放比例,以N:P2O5:K2O=1:0.58:0.38作為宏觀指導施肥的參考依據。從平衡施肥的試驗實踐看,氮肥運籌上基肥比例與蘗、穗、粒肥比例分別以4:3:2:1為宜, 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除在質地較差的土壤提倡分次施用外,應作為分蘗肥和粒肥施用。在施肥方法上,應用全層施肥、集中施肥和根外追肥,強調碳銨、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
參考文獻
[1]專家教您平衡施肥——水稻. 現代農業,2006,3:29-29.
[2]林揚鵬,蔡火車. 水稻氮磷鉀平衡施肥應用研究. 福建熱作科技,2002,27(3):6-8.
[3]賴勝芳. 水稻平衡施肥技術初探. 江西農業科技,2003,11:5-6.
[4]吳躍明,向習軍,季金娟. 水稻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湖南農業科學,2006,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