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習羽
摘要:本文針對機械化深松整地進行了探討,首先分析了技術原理,包括增強抗旱防澇及蓄水保墑能力;科學調整土地結構,促進生態農業發展,接著探討了技術要點,從深松的深度、重點、方式、時間、間距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討論,最后對該項技術實施的原則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有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技術原理;深松整地;機械化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經濟的發展同農業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因為不科學的施肥方式以及耕種方式,導致土壤的水分流失,也極大地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不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優化生態環境,我國開始大力發展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文章闡述了該技術的原理,主要有增強抗旱防澇與保墑能力、優化土地結構,發展生態農業,并在此基礎上從深松深度、深松重點、深松方式、深松時間、深松間距這幾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有關人士提高參考。
一、技術原理
1、提高抗旱防澇與蓄水保墑能力
在開展深松作業時,可通過拖拉機來牽引深松設備,它的原理是讓土壤升起,再將其放下,利用上下移動的以及撕裂等形式,徹底改變了原有耕作中,由于器械壓實導致的堅硬犁底層,增強土壤的通透性。
2、優化土地結構,發展生態農業
在進行深松作業的過程中,它能夠做到只松土而不翻土,這樣將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長,以及土壤的恢復能力提供一定的助力,使其形成上松下實的土體結構。基于該土體結構,由于改進長期施肥導致的環境問題,比如沙化以及水體污染等,為生態農業的發展奠定夯實基礎。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所以應該大力推廣該技術,滿足相關技術人員和農民的需要。
二、技術要點
1、深松深度
深松整地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耕種層,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構建有利的環境。然而對于一部分農業部門而言,對于深松整地的方式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只是單純地認為,若是深松的深度較大,那么其效果便會更好。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對于深松的深度,需要按照該地區土壤的實際狀況來考慮,同時還要結合深松的目的,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看待。比如,若是想要改善堅硬的犁底層,改善土壤的通透能力以及保水保墑能力,那么在深松時,就應該將其深度控制在25至35厘米范圍內,這樣深松作業完成之后,才能確保土地的平整性;若是犁底層很厚,則需要通過聯合整地機,并運用深松鏟以及淺松鏟,通過復式深松的方式,把犁底層打破,從而改進土壤的緊實度。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土壤,在進行深松作業時都需打破犁底層,不要太深也不能太淺,需要結合土壤的實際狀況來深松。
2、深松重點
對于機械化深松整地而言,它有著很高的要求,通常對于土壤的含水量來說,要求其應該在18%左右,不管土壤中有較高的含水量,還是含水量較低,都將不利于深松作業的開展,導致土塊以及深溝等問題,這將不利于深松作業的開展。基于此,在進行深松整地時,需要全面分析地區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土壤的實際狀況,從而選取合理的深松方式,達到最佳的深松效果。大部分的農業部門,都普遍認為應該每年都開展深松作業,實際上這一觀點是不正確的。對于深松整地的周期來說,要求其應該結合土壤的質地等要素,因此,若是地區不同,那么整地的周期也是不同的。若是該地區采取一年兩作的耕地形式,那么就會多次運用農業器械,會導致土壤的犁底層變硬,需要降低深松周期。
3、深松方式
深松整地技術,常見的形式有全面深松以及局部深松的形式。對于全面深松而言,它主要是通過深松犁來對耕層較淺的土壤進行改善,該形式一般用于農田的基本建設,其深度應該控制在25至30厘米范圍內。對于局部深松而言,它主要是通過鑿型鏟以及雙翼鏟來完成間隔松土作業,主要是為了讓土壤的松緊程度適宜,確保其蓄水能力,以及保護土壤墑情。還有一部分農業部門,在選取深松器具的時候容易出現誤區,他們覺得全部的器具都可以用來進行深松作業,對于深松器具的選取,需要選取適宜的器具,來實現深松作業的要求。因此,也需要利用合理的深松方式,以達到較好的深松整地效果。
4、深松時間
對于機械化深松整地而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從而實現防洪耐旱的目的,所以開展深松整地作業時,最好是在雨季之前。一年時間里,比較合適的整地時間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在春季作物進行播種之前,以及冬小麥收獲完成后,通過深松整地技術來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有效防止雨水形成徑流,以此來實現排澇目的;其次是在冬小麥進行播種之前,以及春小麥收獲完成后,也是為了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增強其耐寒能力,以此來提升作物的存活率。
5、深松間距
在進行機械化深松整地時,最重要的是要確保深松的深度相同。全面深松整地的方式,通常建行距為35厘米上下,而且要確保各行的深度誤差在2厘米上下;局部深松整地的方式,應該綜合分析深松的深度,還要考慮深松完成后,將要種植的作物類型,以此來明確深松間距,并對其進行科學規劃。若是深松整地作業結合,想要種植窄行作物,那么就應該結合深度來判斷每行之間的距離。因此在開展機械化深松整地時,需要全面分析土壤的狀況,以及深松的目的和種植作物的種類等因素,從而選取合適的深松間距。
三、遵循原則
合理運用機械化深松整地,有助于全面增加農田產量及質量,為人們提供物質保障。但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還需要遵循相應原則。具體而言,需要遵循的原則,應涉及到土壤結構、整地,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應根據該地區的農田土壤結構,有針對性地開展深松整地技術,同時也應綜合分析農田附近的個別影響因素,需堅持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切實促進機械化深松整地的規模化發展及標準化發展,推動鎮、鄉及村協調發展,進而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業生產質量。
(2)機械化深松整地屬于新興技術,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農業部門,都應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實現政府及農業部門的價值,加強該項技術的宣傳及推廣工作,以使農民正確認識這項技術,提高他們的認可度。利用這項技術來提高農作物質量及產量,從而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3)有關的政府及農業部門需貫徹與之相應的政策,增加技術的利用率。切實落實機械化深松整地,進一步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正確看待該項技術的發展前景,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的職能。另外,還應強化農民對該項技術的學習,加強相關技術的培訓工作,對農民的技術操作進行科學指導,進而促進該項技術的發展及推廣,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馬克明.農業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探究[J].河北農機,2021,{4}(03):36-37.
[2]沈蘭.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的運用分析[J].山東農機化,2020,{4}(05):38-39.
[3]高艷華.淺析農業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J].現代農業,2019,{4}(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