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紅珍
摘要:群眾文化活動是在政府、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引導和扶持下,在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下,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以自創自辦、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方式,實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非職業性重要社會文化形態。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品牌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有利于提升基層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精神文明程度。近年來,金川區著力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開創性的舉辦了“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臺”“千人廣場舞展演”“百姓文化大講堂”“金川畫家畫金川”等獨具地方特色的群文活動品牌。
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在文化發展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最直接最明顯的特點是社會響應度最大、群眾參與度最高、綜合運行成本最低,可以讓各類文化基礎設施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文化場地設施的運行效率,使之真正與基層群眾的需求無縫隙對接,又可以把社會團體、文化志愿者、甚至企業等社會力量組織調動起來,充分體現群眾文化活動的大眾參與性、民間自主性、服務社會性。
二、金川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實踐
近年來,金川區秉持“創新載體·以文惠民”的理念,立足基層、深入調研、大膽創新,為全區人民群眾搭建了“百姓演、百姓賞、百姓樂”的惠民平臺,實現了“百姓大舞臺周周演、千人廣場舞月月辦、書畫精品展覽季季賞、精品舞臺劇目年年有”,著力打造了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項目,以品牌活動引領全區群眾文化活動"火起來",逐漸呈現出了全體動員、全民參與、全面覆蓋的群眾文化活動大發展大繁榮景象。
截至目前,建立了金川區業余文工團、金川區退休職工歌舞團2家館辦業余文藝團隊,指導基層業余文藝骨干建立了43支文藝團隊,實現農村社區全覆蓋。成立了金川區文化志愿者協會及金川區紫金家園廣場舞協會,招募文化志愿者1500余人。開展的活動既有拉丁、街舞等現代藝術表演形式也有小戲小曲等民間藝術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真正形成了“城鄉互動、全民同樂"的生動局面,體現出鮮明的活動特點:
一是廣場文化活動遍地開花。廣場文化活動開展以來,文藝團隊演出的場次之多前所未有。自“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臺”舉辦以來,吸引了域內不同年齡段、各類職業的群眾自發走上舞臺展示風采,甚至眾多周邊市、縣、區藝術團也前來交流演出。創辦8年以來,每年演出30余場次,截至2021年共演出250余場次,參與演出團體120余支,受益群眾達20萬余人次。活動得到了43家專業特色團隊的支持和配合,掀起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新高潮。2016年,金川區通過實地尋訪、微信發布公告等方式,將活躍在各地區的廣場舞隊伍召集起來,迅速地組建起了會員人數近千人的“金川區紫金家園廣場舞協會”,并定期舉辦千人廣場舞展演或比賽,自成立至今,已舉辦10余次千人廣場舞展演,6萬余人參與其活動中。
二是主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金川區以各類節慶日為契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春節期間,連續5年舉辦社火秧歌展演、小戲小曲調演,為全區人民獻上了節日盛宴;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契機,自2014年起連續3年舉辦了“抹不去的美麗鄉愁”、“金川區民間民俗作品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展覽活動,為推動和發揚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平臺。以“中秋節”為契機,連續3年舉辦了花城月餅大賽,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品牌文化活動彰顯特點。在不斷擴大群眾文化活動覆蓋面基礎上,深化活動效應,構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是金川區不斷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發展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以來組織藝術名家走進本地景點、鄉村寫生采風,連續4年舉辦了“金川畫家畫金川”系列寫生采風活動,先后邀請省內外30余位書畫名家走進金川,審視金川本土文化,創作出了500余幅具有金川文化特色的藝術精品并進行展出;2017年創立了以“品味·賞析”為主線,受惠群眾達5萬余人,掀起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新高潮。
三、金川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創建的啟示
一是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文明新風尚。金川區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歌唱的是《百年奮進鑄輝煌》《十九大精神放光芒》等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展現經濟社會進步的時代主旋律,表演的是《鄉村振興齊奮進》等干部群眾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傳播的是《家·歸來》《婆媳互夸》等傳遞文明家風,帶動鄰里和諧的文明新風尚,得到了全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是讓百姓演主角,讓草根變明星。隨著鄉鎮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普通老百姓也渴望從幕后走到前臺、由觀眾變成主角、變成明星。無論是“活力金川·百姓大舞臺”或是千人廣場舞展演,都為普通老百姓搭建起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全面展示了我區群眾良好的精神面貌與風采,進一步激發了隱藏在百姓中的群眾文化創造活力。
三是發掘地方特色資源,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在金川區群眾文化活動中,特別注重展現當地的民間民俗文化魅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搬上舞臺,開展金川區織褐子、制氈技藝、婚嫁禮俗、小戲小曲等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和傳藝帶徒活動,讓群眾體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同時,組織域內書畫家、作家等文藝工作者審視金川地區本土文化,通過特色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四是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創新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為了使金川區群眾文化活動走上長期持續、規范運行的發展軌道,我區不斷加大體制機制創新,逐步形成為群眾文化活動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和支撐的相關制度,同時,逐步完善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內在動力和運行效率的評比機制、獎勵機制、規范機制等。
參考文獻:
[1]陸吉星;方延厚.對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的思考[J].電影評介.2012(13)
[2]徐美輝.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4.12(7)
[3]黃蘋;山東省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現狀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游元超;社區群文團隊管理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