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偉 馬云娜
一、寫作背景
1984年秋,詹姆斯·P·沃麥克和丹尼爾·瓊斯等人在結束一次國際會議后宣布他們出版了一本新書《汽車的未來》,該書討論了世界汽車工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他們認為,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對歐美國家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必然有所沖擊,為了防止這一事態的發生,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事關重要。 1990年,《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的出版,對精益生產方式的推廣起到了空前絕后的作用,頓時成為了管理領域的暢銷書,至今仍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盡管近些年,豐田多次遭受“質量門”事件的影響,這本書所倡導的“精益生產方式”仍然還難以落下帷幕,豐田還是“精益生產”的符號。
二、基本內容
而本文的重點內容在于定義了精益生產方式,包括詳細說明了其由來,要素以及擴散;而汽車工業作為一個實例說明來引入精益生產方式的概念;從文中可以找到汽車從單件生產—大量生產—精益生產的一個發展路程,以及大篇章對于福特的大量生產的歷程以及具體的相關內容的描述,以及大量生產和精益生產的對比,和精益生產在大量生產的基礎上擴散的現狀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必要性。要想理解精益生產方式的含義,則必須對單件生產方式與大批量生產方式的對比。
《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的第一篇《精益生產方式的由來》可以看做是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末的世界汽車產業的生產方式的簡史,第二章主要介紹單件生產方式的沒落已經大批量生產方式的興起(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第三章則介紹大批量生產方式的沒落精益生產方式的興起(20世紀50年代至今)。為了分析精益生產方式的特征,我們分析一下大批量生產方式、精益生產方式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
在1903年以前,汽車行業還只是實行單件生產方式,手工打造,產量極低、價格高昂,那時候,只有富有的資本家才能擁有一輛個性化的汽車,汽車和其他奢侈品一樣成為身份的象征,到了1903年,亨利.福特發生產T型汽車后,汽車的產量極大地提高,大量生產的規模效應下,汽車的價格逐步下降。1913年8月后,福特在底特律海蘭公園新廠房裝置了移動的總裝線設備,工人們只需站在原地不動,總裝線將汽車送到他們的面前,這個變革又使得工人的平均工作周期由2.3分種減少到1.9分鐘。由于改變了傳統方式大單件生產方式,福特汽車的生產量快速上漲,到20世紀初期,同一種車型的產量達到了200萬輛,同時也使得汽車的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三分之二,在加上福特汽車在使用和維護上的方便性,汽車基本上進入了美國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福特當時的夢想就是讓汽車進入美國的千家萬戶,后來這個夢想在上世紀60年代基本上得以實現。
1955年,美國汽車產業依靠福特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和斯隆的多系列生產政策,使大批量生產方式成為20世紀上半葉最成熟的生產方式,大批量生產方式達到了鼎盛時期。可悲的是,也是在這一年,美國汽車產業開始失去了過去三十多年的競爭優勢,因為,大批量生產已經基本普及到了世界各個國家,歐洲國家的諸多汽車公司復制了大批量生產方式技術,在運動型和緊湊型汽車上比美國搶先登陸市場,從而贏得了美國消費者的信賴,特別是在石油危機的情況下。大批量生產方式的優勢也不是永恒存在,到了上世紀70年代,工人工資的上漲與有限的縮短工作時間(勞動效率提高的有限度)的矛盾,使大批量生產風光不在,此時日本盛行的豐田生產方式閃亮登場,快速地取代了大批量生產方式,詹姆斯.沃麥克和他的研究團隊把這種生產方式命名為“精益生產方式”。
《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的第二篇《精益生產方式的要素》的五章內容,前四章,即《管理工廠》、《汽車設計》、《協作配套》、《用戶關系》,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精益生產方式的各個環節,同時也介紹了大批量生產方式與精益生產方式之間的區別。該篇的第五章《管理精益企業》分析了精益生產方式是如何系統地運用于全球化精益企業,并介紹了如何管理精益企業。實際上這五章的內容是“精益生產方式的五要素”,它貫穿本書的中心體系。
三、精益生產方式的反思
《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的貢獻并不在于提出了大批量生產方式與精益生產方式之間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它創造性地將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重新命名為“精益生產方式”,它提出了新的理念,并且在產業界內容引導了新一輪的學習風潮,它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精益生產,指建立在力求消除一切浪費和不斷提高生產率基礎上的一種生產理念,它覆蓋了從產品設計直到產成品發送一整套的生產活動,只要這些活動是出產一件最終產品所需要的,包括從原材料開始到產成品生產各個階段,都必須向消除一切浪費、不斷提高生產率的目標看齊。概括地講精益生產就是指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要的產品。精益生產是一種減少浪費的經營哲學。
企業學精益生產切忌生搬硬套,而應該靈活運用。從本質上來說,精益是降低浪費,提高效率的核心手段,但是三十年過去了,時代的浪潮是互聯網,是創新,是開源打敗了節流,通用已經在上波的經濟危機中宣布破產,新聯汽車廠也已經在前幾年關閉了,時代的浪潮在前進。在浪潮中倒下的只有一個個的企業,但是關于精益求精的思想,我認為是每個管理者應該不斷深入思考的要素。只要能夠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于日常的生產中,精益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相信總有一天,當我們面臨生產計劃跟不上變化的時候,不是改變計劃,而是學會控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