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欽 陸玉婷 鄭雅謙 李文濤 范淋淋
摘要:觀之中國社會,實現和諧美麗社會的建設,在著眼綠水青山與國民關系之外,流浪動物的治理無疑也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相關措施建議需要得到重視,提上議程。本分析報告從“社會倫理視角下治理、保護流浪動物的必要性”以及流“動物的社會救助公益服務制度設計分析”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流浪動物治理難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思路,助力相關難題的解決,為弘揚人道主義精神與民族道德情操、建設和諧美麗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 社會倫理;流浪動物;公益服務
一、社會倫理視角下治理、保護流浪動物的必要性
(一)流浪動物生存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但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流浪動物的數量也日益增多。在我國,每年都有會不少于4000萬只狗狗在流浪。也有報道說,中國每年有將近5000萬的流浪貓狗。也許,流浪貓狗的數量難以確切統計,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生活得并不幸福,甚至連生存都是問題。[1]初次野外過冬的新流浪貓們大多數都活不過第一年冬天。它們找不到取暖的地方,找不到能躲避的地方,學不會怎么躲避車輛,不懂得不能躲在溫熱的機器里。危險太多太多。即使熬過了冰冷的冬天,一些來自人類的惡意如也會讓它們受到極大傷害。
(二)流浪動物出現的原因及其危害
1.流浪動物形成原因
①主人自主遺棄
流浪動物的產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主人的遺棄是造成流浪動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分主人不自覺的對照顧小動物產生厭煩的心理、居民家庭發生變故或者經濟實力不足,難以再承擔對寵物的飼養、居民外遷,寵物無法跟隨住戶遷走而留置、寵物因意外導致病殘,主人無心或無力醫治等,導致寵物被遺棄而成為流浪動物。
②寵物走失
例如主人帶著寵物在公園散步,偶爾寵物掙脫繩索再也不回到主人身邊,或是寵物一時間貪玩跑遠,迷路時出現意外或是其他無從獲得重新回到主人身邊的途徑和方法。
③流浪動物再繁殖
流浪動物由于相關部門缺乏管理或是救助不到位,難免存在疏漏,許多流浪動物并未進行絕育手術,導致大量的流浪動物聚集在一處進行繁衍生殖。
也就是說,流浪動物其實就可以約等于“流浪的寵物及其后代”。
2、流浪動物產生的危害
目前,我國流浪動物的數目十分龐大且分布廣泛,在公園、大學校園、住宅小區已經形成了流浪動物的聚集地,其數目之多讓很多人為之驚嘆。流浪動物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它們不僅嚴重的影響著城市居民們的生活,還給城市交通帶來一定困擾,更有甚者流浪動物身上所攜帶的病毒,對于人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2]流浪動物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刻不容緩。我國流浪動物現場管理面臨諸多困境,流浪動物數量十分巨大而且在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許多城市的流浪動物已經泛濫成災,流浪動物對社會公眾有一定的威脅性,同時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關于流浪動物的倫理思考
和諧社會的內涵不僅包括了人與人的和諧,還包括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于流浪動物的倫理思考將目光放在對流浪動物的保護與管理上,首先就是在對待動物的倫理上有所重視,其實際上又更是人類社會交往倫理的一部分。對待動物的惻隱之心,也是對人惻隱之心。著眼于保護與管理流浪動物,能潛移默化中弘揚與豐富人道主義精神,向人們傳遞正確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此外,對流浪動物的有效管理能緩解流浪動物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壓力,從而改善人與動物、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從社會倫理的視角下,對正處于生存困境、管理無序的流浪動物進行保護和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流浪動物的社會救助公益服務制度設計分析
(一)救助公益服務對于治理保護流浪動物的重要性
為確保每個收留的流浪動物的安全和健康,緩解城市流浪動物問題,若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那便難免會出現漏洞與鞭長莫及的情況,因此,若想更好地解決流浪動物的治理問題,不僅需要從政府層面開展相關立法工作與治理,還需要民間社會組織與公益服務事業的幫助,動物收容所丶動物保護協會等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成立、救助公益服務的建設在當下的城市流浪動物問題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只有政府牽頭,民間組織與公益服務積極協作,才能更深入全面地解決相關問題。
(二)我國境內關于流浪動物社會救助公益服務制度的現狀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自發形成的保護、救助動物的民間團體越來越多,民間自發組織的救助動物的團體正在慢慢形成規模。比較典型的有成都地區的“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西安地區“西安愛心小動物救助基地”等。
而雖然我國有動物保護協會,動物收容所等公益性機構與組織,但這些組織與公益服務仍有許多問題。
(三)對我國境內流浪動物社會救助公益服務制度的設計建議
1、借勢互聯網平臺:
在寵物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要加速領養流浪寵物,一方面是觀念上要繼續宣傳“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另一方面則是需要整合各大流浪動物基地的領養信息,以更高效率的方式傳播出去, 讓供需雙方的信息更加暢通。
2.以商業促公益:
通過商業模式,建立起集寵物寄養、寵物美容、寵物醫院、寵物攝影、寵物俱樂部、寵物婚禮等全方位寵物服務為一體的新型寵物服務鏈, 獲得寵物救助的主要資金來源;公益模式則會建立流浪動物之家,救助收留流浪動物,并將有條件的流浪動物進行訓練,例如訓練導盲犬免費贈予有需要的人;建立流浪動物應用程序,及時發布和收集流浪動物救助信息,方便愛心人士收養和救助流浪動物;并招募救援志愿者。以商業模式為流浪動物救助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而公益行為也會促進商業模式的發展。[4]
三、結束語
流浪動物也是動物,在人類社會中處于弱勢,在成為流浪動物之前,人類所需思考的亦是如何避免流浪動物的形成。當人類逐漸消除了對這些弱勢群體的歧視,逐漸重視并且保護流浪動物,將流浪動物納入道德關懷的范圍內,這不僅是將中華民族傳統人倫道德發揚繼承的體現,亦然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助力之一。
參考文獻
[1]晏楠.城市流浪動物的治安隱患及其管理建議[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07):49-52.
[2]何波平.城市流浪犬的危害、治理難度及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01):79-80.
[3]劉璐,蘇曉燁,丁鵬,范姝,林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視域下動物保護協會工作路徑研究[J].湖北農機化,2020(01):166-167.
[4]許蒙蕾.探尋加速城市流浪動物領養速度新思路[J].明日風尚,2018(09):338+355.
作者簡介:譚欽(2002-),男,籍貫:湖南祁陽,民族:漢族,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