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安妮 楊愫 袁紋龍



摘要:中國農業生產經營者家庭內部的代際有序地傳承著與父親代農戶的遺產傳遞意向和農戶兒女子代繼承的意向息息相關。論文首先對我國父代農戶的經營代際傳播意愿數據進行了分析,并通過建立了二元離散選擇模型、tobit 模型和門檻回歸模型來分析了影響我國父代農戶的經營代際傳播意愿的主要決定性因素;然后通過分析對農戶子代的經營權利繼承意向進行了分析,并通過引入二元離散選擇的模型來探索對農戶子代的經營權利繼承意向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務農人口;老齡化;農業經營代際傳承
第一章 ?引言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增長大國來說,務農工作者的人口老齡化給其帶來的危害比較嚴重,應該給予予以關注。美國、日本等一些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的國家早已意識到我國農業工作和人口老齡化所能給我國帶來的危險和嚴重后果,為了有效保障本國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都在尋找一套可行的對策和措施。美國把如何培養一批新型職業化的農民作為推動美國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保障美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夏益國、宮春生,2015;湯洪俊,2016)。中國目前主要推出的就是培養新型農民專業化的農民并且支持建立新型職業化的農民、家族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的農民龍頭企業和發展現代農業以及社會化的農業服務管理機構等新型支持農業經濟運行的針對經營活動主體的優惠政策以及農村土地集體流轉的相關優惠政策,有效地徹底緩解了當前的農村務農工作人員就業年齡不斷變化、農村就業勞動力的人口數量相對明顯減少和農民綜合能力素質的提高結構性不斷惡化等社會問題。
第二章 ?安徽省農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及代際傳承現狀
2.1調研說明
本次專題調查研究小組詳盡地深入調研了2021年以來我國農村家庭內部組織從事家庭農業服務經營的主要經濟決策者及其個人利益特點、農業服務經營主體特點、農業經營代際文化傳承的發展現狀和家庭生產性農業服務的市場購買需求情況。累計完成了有效的調查問卷350份。由于這些質量問卷中往往存在著樣本提出的質量問題或者答案質量缺失的異常現象,樣本根據特點綜合描述的部分不同而在口徑下各個質量指標的問卷綜合描述樣本特點數量并不一致。
1.父代農戶樣本特征
在有效的調查樣本中,男性和成年女性家庭農戶的所占比例分別僅僅占到了75.6%,女性和成年男性家庭農戶的所占比例僅僅約為目前全國所有育齡男性和成年女性家庭農戶的三分之一,為24.4%,這主要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本次的農業調研主要以作為我國當前現代農業技術生產和實濟經營中主要的農業決策者或大型家庭農業戶主本人作為其主要受訪的研究對象。
2.農戶子代樣本特征
農戶家庭子代的實際接受高等教育能力水平主要部分集中在小學初中以上畢業和普通大專及院校本科以上,分別每年達到了平均占比33.73%和35.74%,農戶家庭子代的實際接受高等教育能力水平普遍遠遠高于超出了農戶父代的鄉村農戶。所有文盲受訪者在鄉村農戶中全部已經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不會再次出現任何文盲。小學及以下以上學歷者的千萬農民流動人口中其占比遠遠都要低于全國各樣本千萬農民流動人口的10%。七成以上的貧困鄉村農戶子女的代表們都認為只有選擇僅靠自己的家庭務農生活方式才可能無法真正獲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同樣,他們還甚至認為自己的單親父母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這讓他們的兩個孩子再也不會那么想到如何能夠繼續努力投身于鄉村農業的生產經營,以至于八成以上的貧困鄉村農戶都會選擇通過依靠自己經商或者自己回鄉打工等其他方式創業來維持生活。
2.2變量描述性統計
由于目前我國國內父代職業農戶的家族農業者和家族生產經營者及其代際文化傳播活動意愿的嚴重差異主要可能是由于多個微觀因素共同直接造成影響導致的,多個直接影響它的因素之間也很有可能會共同直接發生相互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充分利用傳統微觀經濟學的宏觀計量經濟模型方法來對直接影響我國父代職業農戶的家族經營者及其代際文化傳播活動意愿的主要和受影響各個因素和共同受到相互影響的嚴重程度分別做出進一步的計量估計。
2.3模型原理
本文通過使用橫截面大小的數據門檻度回歸模型來進行估算。它主要能夠根據資料本身的特征來劃分年齡階段的區間,分析各個年齡階段的農戶在不同經濟環境下,通過各種方法來實現農業家族經營活動中代際傳達意愿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hansen 建立的面板大小數據門檻模型的基礎形式如下:
yit=μi+β'1xitI(qit≤γ)+β'2xitI(qit>γ)+eit
其中,i為地區,t為時間,qit為門檻變量,γ為未知門檻值,I(·)為示性函數,eit為擾動項。上式等價于:
yit=μi+β'1xit+eit,qit≤γ
yit=μi+β'2xit+eit,qit>γ
本文的實證模型為:
yi=μi+η'1AGEi+α'Xi+β'Zi+γ'Ki+ei, AGEi<γ1
yi=μi+η'2AGEi+α'Xi+β'Zi+γ'Ki+ei,γ≤AGEi<γ2
yi=μi+η'3AGEi+α'Xi+β'Zi+γ'Ki+ei, AGEi≥γ2
2.4模型結果分析
2.4.1實證結果
統計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如下圖即圖表3.4所示。方程1和2中分別依次顯示的兩種方法是關于父代企業農戶在現場中進行經營的現場代際相互傳遞參與意愿和現場作為兩個離散連續變量的代際參與綜合回歸的計算結果,方程3和4中分別依次顯示的兩種方法是關于父代企業農戶在現場中進行經營的現場代際相互傳遞參與意愿和現場作為兩個連續變量的代際參與綜合回歸的計算結果。
2.4.2結果分析
(1)父代種植農戶的個體性質特點對于父代種植農戶從事鄉村生產經營的代際傳達意愿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結果可以看出,年齡因素對于父代生產經營的是正向的影響,年齡越大,意愿越強。69歲及以上年齡階段在5%的人口中比例統計分析水平下顯著,69歲以下則不顯著。說明69歲以下的農戶年齡偏低,不會影響其他農戶的代際傳播意愿。69歲及以上的貧困農戶往往有著比較強的離農傾向。性別與務農人員認可率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未能通過明顯性測試。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程度和祖先代替農戶的健康情況也未能通過明確而顯著的檢驗。
(2)父代農戶的家庭性格特點對于父代農戶從事鄉村生產和經營的代際表達意愿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家族中男性勞動力的人數增加得越多,父代農戶參與鄉村農業生產和經營的代際傳播意愿就越強烈。
(3)村落性特點對父親代表農戶在鄉村農業經營中代際傳達意愿產生影響。平原地區的祖先代表性農戶在其他地方進行農業經營時代際性傳遞的意愿明顯低于丘陵山區,這與我國的現實情況相適應。
第三章 ?結論議
務農人口老齡化將直接影響到一國的農業競爭能力、糧食及其他特色農產品的供應量和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對于中國此類人口增長大國來說影響尤為明顯。研究成果表明:
第一,目前我國在實踐中已經發生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中,代際文化傳播的面向父母和家庭代表性強的農戶相對較少,他們在經濟上的農業代際文化傳播服務意愿相對總體薄弱。不愿意在家進行這種代際文化傳播的父、母親等近親屬或者農戶在全部的樣本中所相應占的總體比例大約為樣本總量的三分之二。
第二,父代農戶的個人特點和家族性格特點也對父代農戶的交際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具有顯著性。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性別對于勞動力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同時產生的影響是正向的。另外,家庭中,在外務工的成員越多,對于父代農戶進行代際交流和繼承的意愿越小,呈負相關。
第三,區位因素被認為是父代農戶在實現代際交流中所傳遞意志的重要考量因素。平原地區的祖先和父代農戶在世界上進行代際交流的意志明顯優于丘陵和山區。
第四,個人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父代農戶的代際傳播意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年齡來說看,雖然年齡和父代農戶的代際傳播意愿呈負相關,但是在具體來說69歲以下父代農戶的年紀差別并沒有對他們的代際傳播意愿造成任何影響。69歲及以上的父親代表型農戶往往具備較強的離農傾向。
參考文獻
[1] 何福平.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J]. 求索,2010( 11) : 74-76.
[2] 陳錫文,陳昱陽,張建軍. 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產出影響的量化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2011 ( 2) : 39-46.
[3]楊俊,楊鋼橋,胡賢輝. 農業勞動力年齡對農戶耕地利用效率的影響———來自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的實證[J]. 資源科學,2011( 09) : 1691-1698.
[4] Corsi A. Family farm succession and specific knowl- edge in Italy[J]. Rivista Di Economia Agraria,2009,64 ( 1-2) : 13-30.
[5] Mishra A K,El-osta H S.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ol- icy on succession decisions of farm households[J]. Re- view of Economics of the Household,2008,6( 3) : 285-307.
[6] Cavicchioli D,Bertoni D,Tesser F,Frisio,D G. What Factors Encourage Intrafamily Farm Succession in Mountain Areas? [J].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 ment,2015,35( 2) : 152-160.
作者簡介:付安妮(2001.02—),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大學本科在讀,安徽財經大學學生,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學。
楊愫(2002.04—),女,漢族,安徽六安人,本科在讀,安徽財經大學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袁紋龍(2000.11—),男,漢族,安徽六安人,本科在讀,安徽財經大學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