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碟
摘要:在新形勢下,針對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布局而言,要進一步有效優化和完善,對此,可以通過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項目來有效推進各項工作,進而呈現出應有的國土空間利用質量和利用率,為國土資源高質量的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持。結合這種情況,本文有針對性的探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內涵、主要作用以及發展策略等相關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優化策略 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布局
一、引言
隨著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進一步推進,相關方針政策和戰略舉措等不斷的出臺,切實有效地落實,由此可以看出,國家相關方面越來越關注土地資源的宏觀調控,對于國土空間規劃進行更有效的優化布局,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有效完善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項目,使其呈現出更加良好的發展,以此進一步有效保護耕地,對土地資源進行節約利用,進而為城鄉建設用地的優化布局和科學合理的發展而提供必要支持。
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內涵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主要指的是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相關項目,以原有的土地規劃為基礎,進一步明確總體規劃目標,然后進行用途方面的規劃和分析,進一步有效滿足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的要求。在該類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進一步有效通過更科學可行的工程技術手段,確保擬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能夠融合在一起,進而有效形成一種建新拆舊項目區,然后進一步有效利用建新拆舊和土地復墾,這樣能夠在不增加項目區內建設用地總量的基礎上更充分地保護耕地,使耕地的質量和數量不會降低,進而針對國土資源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優化和布局,使用地更科學合理,符合國土資源管理目標和相關要求。
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重要意義
(一)使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布局更科學合理。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項目的推行,這樣可以更充分的優化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相關布局,更有效的治理好村莊,實現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而提升農村的人居環境,同時對于城市的建設用地也能夠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使空間結構符合城市發展要求。另外,在空間布局方面對于分散的土地資源進行重新的治理和規劃,這樣可以統一的規劃管理各類住宅小區或者分散用地,有統一的容積率,進而有效引導農民群眾更有效的融入到農村的環境整治和治理過程中來,為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更有效的優化城鎮的建設用地,使用地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耕地總量日益減少,但城鄉建設用地對土地資源有越來越多的需求,此類問題日益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效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推行,在村莊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實現用地的節約,把相應的節約指標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進行有效應用,這樣可以使城鄉建設用地指標緊張的問題得到充分的解決。
(三)為土地資源保護和規劃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當前的城鄉建設用地規劃和空間布局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規劃不夠科學合理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效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這樣可以進一步有效確保耕地總量能夠保持平衡,進而使土地資源利用更科學合理,規劃布局更完善,進而有效體現出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和管控的目標。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過程中,使各類土地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進而充分解決當前的城鎮新增建設用地供應不足等相關方面的問題,使各個方面的權益得到充分的維護,
四、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布局的建議
(一)要貫徹落實社會統籌優先基本原則。在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過程中,要貫徹落實社會統籌優先的基本原則,在城鄉土地統籌和建設用地統籌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社會統籌的作用和效能。例如,在戶口以及相關社會保障統籌方面要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使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得到有效加強,使人口和生產要素得到充分的協調,實現自由的流動,在社會層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國土空間的合理布局,這樣能夠進一步有效推進城鄉社會經濟實現良性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進而為社會的良性發展和土地資源空間結構布局更有效的優化提供目標的支持和保障。
(二)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中,政府要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在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項目推進中,政府要保持中立的態度,切實有效的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的效能,不能代替群眾,要體現出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有民主的效能,要確保民眾在充分掌握各類信息的基礎之上,可以自覺自愿的進行決定,是否進行相對應的拆遷,改造,或者怎樣改造,在具體的決策和實施的過程中,民眾都要具備應有的知情權,對于該類情況能夠充分掌握,同時要充分明確自身的主體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等等,對于民眾的權益進行切實維護,同時對于該類事項、決策和策略等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融合統一,合理確定增減掛鉤引起的新增收益分配方法,確保相關權益惠及民眾,體現出農民集體土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相關方面的利益分配關系,明確具體的分配比例,以此使農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護。
(三)優化和創新相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方式。在新形勢下,針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推進工作而言,也需要進一步有效優化和完善相對應的掛鉤方式,不能一刀切,要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體現出應有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特征。允許農民或村集體實現自我掛鉤改造,同時進一步有效融入相關企業或者相關主體等等,進而逐步確保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優化,使使用權轉化成為資本,體現資本運作效果。同時,也要進一步有效節約農民或者農民集體節約出的建設用地,在確保集體產權不變的基礎之上,通過與鄰村進行置換的方式,新建相對應的新型社區,以此獲得相對應的經濟效益,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國土資源的利用率,使國土空間規劃結構和布局得到更切實優化。
五、結束語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進一步有效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推進,這樣可以呈現出更為顯著的作用和效能,使國土資源和土地空間結構和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把握國家相關方針政策,使該類項目呈現更大的效用,為國土資源和空間結構的優化提供必要支持。
參考文獻:
[1] 楊巧玲.對城鎮與農村建設用地掛鉤政策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技,2017(2):536-538.
[2] 王朋英.關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思考[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5(6):154-158.
[3] 李曉明,胡玉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亟待規范[J].江淮論壇,2019(6):5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