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當前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在知識產權中,著作權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實中需要合理的使用著作權。著作權體現的是著作權人保護的前提下,通過獲取和分享信息的本身權利,合理使用知識,不僅可以提高最終授權人的效益,而且還有助于促進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權重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重視程度,以此來完善信息的交流及溝通。
關鍵詞:知識產權;著作權;合理使用
著作權合理使用有助于體現出公平和效率,本身的價值公平體現了合理的使用性。效率體現了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加強對知識產權中著作權合理使用的優化,規避在以往使用中的規則主義,根據時代發展的方向來優化整體的運用模式,從而保護信息資源。
一、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概述
知識產權主要是指人們根據治理勞動成果所依法享受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在治理成果一段時間內享有的專有權和獨占權。我國知識產權包含的是著作權和工業產權制作權,群眾要在允許的范圍之內使用作品,這樣不必征求權利人的許可,也不必支付相對應的報酬。即如果是合理的使用,使用過程滿足我國法律法規的依據,并且基于正當理由,那便不需要經過作者和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要支付任何的報酬,不構成侵權,屬于合法的范圍之中[1]。
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機制的建立體現了內在公平和效率本身的價值,通過利益之間的調節來提高后續著作權的管理效果。在管理目的中,主要是為了防止著作權人濫用相對應的權利,剝奪他人欣賞和創作自由,以此來推動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合理使用著作權能夠真正保證創作自由,從法律的基礎上限制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不但使作品的借鑒成為可能,而且還降低實際的創作成本和物質成本,為后續創作活動的有序實施提供重要的方向[2]。其次,合理使用的著作權,能夠使社會公眾保持一定的教育權,教育活動屬于知識傳播的范圍,然而一些著作權人在實際中會對作品的傳播有壟斷性的權益,導致文化的絕對封閉性,會和人們的實際使用需要產生一定的沖突,因此需要通過合理性的解讀來化解這一矛盾,提高著作權的使用效果。
二、著作權合理使用的策略
(一)立法模式的優化
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列舉出了12種合理使用的情形,然而在法律實施時并沒有進行一般性的規定,也沒有設置可操作性較強的條款,屬于非常單純的具體列舉的立法模式,形成了單純的規則主義,這對于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一模式下,在司法裁決方面的自由裁量余地是非常突出的,但是會導致出現僵化的問題,無法面對新時期的新情況,因此在實施工作中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從而使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適當的借鑒國外在著作權規定方面的一些啟示,優化整體的立法模式,使得整個立法條例既可以符合一般的情形,還可以符合具體的使用情形,明確法律的適用范圍,從而使得法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3]。對于一般條款來說,需要列舉新生社會現象和技術進步下的利益沖突問題,融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從而解決在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僵化而單一的管理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著作權合理使用的要求及標準,也無法滿足法律的預測效果,所以在實施工作中需要轉變以往的工作模式,通過概括加舉例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立法模式的實施效果,多方位的保護著作權的合理使用,為后續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二)適用對象的完善
在我國法律法規中明確指出了在規定情況下可以不經著作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是要指出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稱等等,并且不要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法律所享有的權利。在傳統意義上普遍認為合理使用制度適用于著作財產權利,而不適用于著作人身權。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現的是作者的人格在著作權中要進行合理性的劃分,例如對于人身權而言不要剝奪,也不要轉讓,要永久性的保護作品的合理性質,能夠推進公眾合理地接近作品,創新作品,但是這只涉及到著作財產權,并不適用于著作的人身權。在著作權保護范圍擴大的過程中,一些作品利用方式逐漸朝著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斷的發展,這就限制了公眾對作品的掘進和作品的合理性使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全面解決這一問題所暴露出來的弊端,提高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效果。首先需要根據作品使用的目的和性質來確定作者本身的權利,在不違背公共管理的同時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不要進行作品字面上的改動,按照作品本身的形式來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要根據社會的發展現狀,適當的放松著作人身權利排除適用規范的標準,對于一般條款設置來說需要考慮因素主義和規則主義,構建新型的工作模式。
結束語:
在知識產權中進行著作權合理使用時,還會存在諸多的矛盾需要解決,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完善我國的立法,不斷的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同時還需要考慮在著作使用方面的一些突發情況,以此來填補在法律法規中的一些空白。在設置著作權合理使用規范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完善我國的立法機制,從而提高信息保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雯箐.知識產權法價值的中國語境解讀[J].法制博覽,2019(16):125-126.
[2]譚旭.知識產權法的法律價值淺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8(3):109-110.
[3]徐小奔.知識產權損害的價值基礎與法律構造[J].當代法學,2019(03):119-120.
作者簡介:金晨(1990年2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北京,工作單位:上海蘭迪(太原)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