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北方游牧民族地區圖像比較的三大主要類型分為馬具、兵器、獸紋。獸紋又細分為反芻神獸類型、有角神獸類型、鳥形神獸類型、和普通動物神獸類型。在這里,我們就是從獸紋風格藝術,來展現中國北方與阿爾泰的聯系。
關鍵詞:獸紋;藝術風格;亞歐草原
一、亞歐草原的地理環境
亞歐草原是世界上最寬廣的草原地帶。自歐洲多瑙河下游起,呈連續帶狀往東延伸經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平原、哈薩克丘陵、薩彥-阿爾泰山系、蒙古高原,直達中國東北松遼平原,東西綿延一萬多公里。這一地區地理環境多種多樣,在北部,草原自然地延伸到森林地區,形成了森林草原過渡帶;在南部,草原向沙漠過渡,形成了荒漠草原帶;中間是典型草原、半干早草原,除此之外在一些大的山系中還形成了山地草原.這些山系主要包括烏拉爾山、薩彥-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等。
亞歐草原地帶基本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少雨,土壤較為貧瘠,不適宜耕種,但豐富的草場資源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幾千年來畜牧業一直是這一地區居民的主要經濟方式。位于亞歐草原東南部的中國北方地區,草原呈連續帶狀分布,東起西遼河流域.經燕山、陰山、賀蘭山,到達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行政區劃大體上包括了今天的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內蒙古中南部寧夏、甘肅和青海的東北部。中國北方地區的廣義概念是指從新疆到黑龍江的中國北方地帶,狹義是指正北方的所謂“中國北方長城地帶”,這個概念并非指歷代所筑長城經由的全體地域,而是指古來中原農業居民與北方游牧人互相接觸的地帶,主要范圍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附近。歐亞草原和中國北方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創造了不同于南部農業文明的牧業文明,而延綿不絕的草原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這一地帶幾千年來都是商品、新技術、新的宗教信仰和藝術的集散地。草原也被認為是世界?明的“傳送帶”,它促進了歐亞地區很多重要文化成果的散布,而中國北方和境外草原地區的交往是這個傳送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二、早期鐵器時代的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
公元前7世紀以后,境外草原人群創造大量輝煌燦爛的游牧文化,其中就包括黑海北岸的斯基泰文化、伏爾加-南烏拉爾地區的薩夫羅馬泰文化、哈薩克斯坦的薩卡文化、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塔加爾文化、圖瓦和阿爾泰等地以阿爾然和巴澤雷克大墓為代表的游牧部落以及蒙古和外貝加爾的石板墓文化。
隨著歐亞大草原土游牧化程度的加深,各地之間的交往更加廣泛。其中與中國北方交往最多的是西北方的亞洲內陸阿爾泰山脈。阿爾泰地區是早期游牧文化的中心之一,這里擁有豐富的金、銀、銅、錫等礦產資源,其氣候和環境非常適合游牧經濟。尤其在公元前 5~前 3 世紀,這里興起了一個十分發達的游牧文化巴澤雷克文化。由于其墓葬埋于西伯利亞凍土層下,因此物質遺存保存狀況非常好,豐富的出土物向世人展現了發達的游牧文化和藝術。巴澤雷克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動物紋裝飾,以巴澤雷克文化為代表的阿爾泰地區的草原藝術最顯著的特點是動物裝飾以平面藝術為主,基本不見金屬立體動物造型。
北方游牧民族地區圖像比較的三大主要類型分為馬具、兵器、獸紋。獸紋又細分為反芻神獸類型、有角神獸類型、鳥形神獸類型、和普通動物神獸類型。我們這里所說的神獸,是指人們為了某種且的根據自己的想象結合了兩種或多種動物特征而創造的動物主題,在現實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在這里,我們就是從動物紋風格藝術,來展現中國北方與阿爾泰的聯系。
(一)有角神獸類型(圖例1)
阿爾泰巴澤雷克文化中還有許多有角神獸裝飾,這類裝飾很重要的特點是神獸帶有一個巨型的大角,有些角上有成排的鳥頭。
(二)反芻神獸類型
阿爾泰巴澤雷克文化的動物紋裝飾種類繁多,其中翻轉動物紋最具特色。所謂翻轉動物紋,是指動物的后肢和前身的角度翻轉180度的一種動物紋藝術。在自然界中的動物是無法展現這一姿勢的。
(三)鳥形神獸類型(圖例 2)
阿爾泰巴澤雷克文化中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鳥形馬飾件,多為木質,造型往往是低頭、張翅、展尾,既有天鵝形狀的也有格里芬形的。
(四)普通神獸類型(圖例 3)
草原游牧民族對于動物的喜愛,使他們在裝飾品的制作和選擇上大量傾向與動物紋飾,動物種類繁多對于仍未分類的,暫時歸類到普通神獸類型。
通過對亞歐草原游牧獸性圖案分析,圖片均為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博物館館藏文物。其中就包括黑海北岸的斯基泰文化、伏爾加-南烏拉爾地區的薩夫羅馬泰文化、哈薩克斯坦的薩卡文化、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塔加爾文化、圖瓦和阿爾泰等地以阿爾然和巴澤雷克大墓為代表的游牧部落以及蒙古和外貝加爾的石板墓文化遺存,主要分析了阿爾泰巴澤雷克墓文化遺存發現。隨著歐亞大草原土游牧化程度的加深,各地之間的交往更加廣泛。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深受其影響,通過對境外相似文化遺存的圖像分析來比較中國境內的草原游牧文化,對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歷史發展淵源、周圍地理環境、藝術風格特色及其發展路徑提供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從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器看草原金屬之路[J]. 邵會秋,楊建華.考古.2015(10)
[2]匈奴聯盟與絲綢之路的孕育過程——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的文化。交往[J]. 楊建華,邵會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