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杜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各沿線國家聯系變得更為緊密,貿易往來明顯增多,對跨文化商務交際者的溝通能力的要求逐年攀升。然而,能夠很好勝任跨文化商務交際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欠缺,表現出能力不足較為明顯。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提出了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英語教學;跨文化商務交際
一、前言
中國教育非常重視英語科目的學習,被列為最重要在三門課程科目之一。所以中國學生從很小就開始英語學習,基礎也較好。由于中考高考英語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考試就成為了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目的。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英語運用的能力較差。學生將英語作為一門功課,用其進行交際和傳播文化的意識還十分缺乏,更沒有主動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的動機,在國際交流活動過程中具備傳播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能力還很不足。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現狀
筆者通過實地訪談、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領域文化傳播力不夠,交流時不能做到游刃有余等問題的客觀因素,了解當前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通過分析,得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面凸顯出來的不足。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到百余個國家和地區,主旨在于加強交流與合作,謀求共同發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單位和機構要進行有效且順暢的溝通和交流,語言是前提。雖然都統一用國際語言——英語進行交流,但各國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文化體系和思維方式,那么表達和溝通時難免都會帶有本國的特色。再加之交流的情景千變萬化,語言環境也千差萬別,交流內容豐富多彩,這樣無疑增強了商務溝通的困難,導致在商務活動過程中很難做到捏拿有度、游刃有余,普遍表現出力不從心。所以在培養國際化人才過程中,不僅僅只是考慮英語母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還要考慮眾多其他目標國的文化,考慮交流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掌握相關語種的特色,掌握目標國的文化,培養學生的國際化、復合型外語能力。
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都有著自身的文化信仰和文化禁忌,而學生對此關注度不夠。不少學生認為只要掌握國際商務相關知識,具備英語翻譯能力和溝通技巧,便能夠完成跨國商務交流任務,但實際情況與想像中的相去甚遠。不同國家,時間觀念差異也很大,有些國家認為時間是線性的,一去不返,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但有些國家認為時間是環性的,可以循環使用,今天就是昨天的重復。有些國家在談判時直奔主題,有些國家則習慣于先喝茶喝咖啡聊天,再慢慢進入談判主題。所以在跨國交流活動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彼此的習俗和文化差異,盡量避免談判和合作過程中發生一些矛盾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注重各國文化差異的對比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達156個,各國國情差異大,歷史背景不同,傳統文化迥異,存在著廣泛的文化差異。教師在教授英語的同時,一定要更多的關注文化因素的滲透。帶領鼓勵學生去了解文化,并且善于學習和深刻理解文化背后隱含的價值觀。要培養學生懂得各國的社交禮儀、稱贊與謙恭的表達、節日的習俗、交往的基本準則等等。認真挖掘詞語的文化意義,有的詞與他的字面意思不一致,有著深厚的象征意義。對"狗"的理解,中西就有較大差異,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雞鳴狗盜"等,在中國"狗"帶有貶義,形容壞人壞事。但在英語中,有"a lucky dog"(幸運兒),"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樣忠誠),顯然,在西方,狗代表著忠誠勤勞。諸如此類的情況還很多。所以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應補充教授一些詞語蘊含的特殊含義,或者指明中西有差異的地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每個詞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增強夸文化交際能力。
(二)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特色的情景教學案例
要培養具有國際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就要將學生培養成在視野和思維層面,充分具備國際化知識結構。而要在學校、在課堂去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引入情景教學案例是最佳的選擇方案。教師以真實常見的跨國交流情景為基礎,創設相關交流活動,讓學生自然融入其中,觸景生情,激發探索和學習興趣。教師在完成英語基礎知識講授同時,還要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文化背景、經濟現狀、未來趨勢等,精選編制一些有意義的案例,讓學習者能夠親自感受、親身經歷一些商務交際活動,通過不斷的接觸,不斷的演練,去了解和感受各國在交際中的差異和相似性,逐漸掌握跨國商務交際活動的方法和精髓。教師在英語課上,應該有意識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歷程、經濟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商業貿易規則與特征、談判的方式等知識逐漸融入日常英語教學中,進而全面培養學生跨商務交際素養,提升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
(三)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本土文化的傳播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跨國商務交際者,不僅要了解他國的文化習俗,要懂得用英語恰當地表達,更不能忽視了本國特色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缥幕涣髡?,要熟知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表達方式,達到"文化互通"效果。英語教師應該具備雙向性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講授異國語言和文化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英語表達、介紹和傳播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能力。教學內容中,適當增加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中文特色語境的范文,增添代表性事物,如京劇、詩詞、武術、書法、傳統節日等。引導帶領學生用跨文化視角去理解和掌握課本重點知識,加強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升本土文化的表述能力,為傳播與發揚中國文化貢獻力量。
(四)豐富課外跨文化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組織舉辦各類跨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多渠道文化信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①舉辦豐富多彩的各類比賽和文化活動,如配音比賽、英語演講、翻譯比賽、英語角、戲劇大賽、民俗活動節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文化差異,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②開設英文影視賞析、國際貿易、國際交流等相關選修課,幫助學生理解中外不同的貿易規則、思維模式、溝通方式、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差異,了解其所蘊涵的文化底蘊及社會現象,激發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培養國際文化素養。③不定期開展文化專題講座,邀請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和國情的專家學者,多角度介紹其他國家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提高學生對他國文化的理解深度、鑒賞水平、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促進跨文化意識積累和跨文化溝通力。④給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或者圖書館文獻資料主動搜索查找答案,激發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今后的跨國交際活動奠定基礎。
(五)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各高職院校,具備跨國際交流能力的師資力量尤顯不足,直接導致學生國際交流能力難以提高。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構建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專業化師資隊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的保障。①加強英語教師的跨文化素養培訓,學校應舉辦專題培訓,請有經驗的教授專家進行講座,深化英語教師的跨文化理念和素養。②下現場鍛煉,鼓勵英語教師利用寒暑假,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從實踐中學習總結經驗,切實提高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③對新進教師提出明確要求,新進英語教師中,必須要有從事跨文化商務交際實踐經驗。④學校擇優聘請能力突出的外教,讓學生可以直接接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習俗、風土人情,進一步深入理解異國文化。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的國門開得更寬,國際交流活動不斷增加。高職英語教學工作應該緊密對接行業標準要求,不斷探索和改革課程教學標準,推廣適應社會要求的各種實踐活動。希望本文能為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拋磚引玉,促進英語課程的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Zuzana.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Czech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usiness Economics: A teaching experience[J].Perspectives in Science.2015.
[2]劉余梅.“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1).
[3]宋佳.“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8(07).
[4]陳藝.“一帶一路”視域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改革策略[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
[5]黃斌,毛梅娜.“一帶一路”背景下地方理工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國際化培養路徑探析——以重慶理工大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8,39.
基金項目: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英語教學中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HNTKY-TK202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