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夕陽下》(王洋·攝)
《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說的是孔子只用魚竿釣魚,而不用大網來捕魚,用帶生絲的箭射鳥,但不射歸巢棲息的鳥。儒家學說重視天人關系,主張萬物和諧共存,大網撈得多,對魚類和自然會造成傷害,歸巢的飛鳥不要去打擾,因為它們也需要棲息繁殖,這讓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次釣獲放流。
2011年5月25日下午,和風容與,明日映天,我驅車來到郊外,背著漁具歡快地走在芳草如茵的鄉間小路上。在不冷不熱的季節到水邊釣魚,真是件無比愜意的事,絢爛野花隨風搖擺,桑葚滿枝惹人喜愛,微風習習神清氣爽,把魚言歡怡然自得,自己仿佛在返璞歸真中融入了大自然。
此地我以前來過幾次,小鯽魚之外并無別的收獲,也就索性沿用一支手竿搓餌釣小魚、兩支海竿掛盒飯釣組守大物的組合。要說這釣魚還真是實踐不息,求索不止,一下午風平浪靜無戰事之后,五點半左右兩次鈴聲驟起,兩條三四斤重的草魚相繼出水上岸,此后便寧靜依舊,無魚問津,再一次讓我見識了令人費解的“趕上這撥兒魚”。
落日斜暉漸漸映入眼簾,收拾好裝備和垃圾后,我把相機架在漁具包上,設定好倒計時自拍,小心翼翼地把兩條大草魚放回水中,收獲了本文的題圖——如畫亦如詩的“放流夕陽下”。
日薄西山,漁者踏歸。此刻的鄉間小路,比來時更加夢幻迷人,走在夕陽灑落的光芒里,一首似曾相識的歌聲在我耳邊悠悠吟唱——
當晚霞灑滿歸途/
我們已不再匆匆趕路/
夕陽下/晚風中/ 放慢腳步/
靜靜地感知幸福……
這的確是釣魚人才能感知到的幸福,讀得懂的快樂。獨釣,卻不是“獨樂”,是天樂地樂,是水樂山樂,是我樂魚樂,是花樂草樂……是垂綸天地間的“眾樂”。
這次放流經歷,讓我對做個什么樣的釣魚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觀念穿越千年,歷久彌新,都強調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的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表達了我們的先人對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認識。這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桑葚滿枝野花飄香
晚霞灑滿歸途
當然,雖然我不時地放流魚獲,但我從未因此把自己置于所謂的“道德制高點”。我一向覺得,在放流的問題上,首先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配套規定,比如《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垂釣管理工作的意見》(農辦長漁〔2020〕3號)曾對加強釣獲物管理提出過要求:“各地要明確可釣的魚類種類、數量和最小可釣標準。誤釣小于當地最小可釣標準的幼體及禁釣品種,或釣獲物超過當地許可的垂釣獲取數量的,應當及時放回原水體(外來入侵物種除外)。要制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誤釣應急救護預案,減少對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傷害。嚴格禁止釣獲物買賣交易,有交易行為的視同非法捕撈。”毫無疑問,各地據此制定的實施細則,釣友們要嚴格遵守。
其次,不要動輒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對于合法垂釣、依法放流之外那部分魚獲的放流問題,比較恰當的立論出發點可能是《孟子·盡心上》講的“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這句話的大意是:善于教人射箭的人,引滿了弓,卻不射出去,只擺著躍躍欲動的姿勢。也就是說,先行一步的釣魚人,要善于引導和啟發自覺的放流行動,而非不顧蕓蕓釣友的覺悟程度,肆意“上綱上線”進行口誅筆伐。
話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咱釣魚人也要應勢而動,順勢而行,緊跟時代潮流,莫拖時代“后腿”。新時代的釣魚人長啥樣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我看:既精通釣技釣法,又懂得敬畏自然;既依法適量索取,又習慣適度放流;既收獲垂綸青山綠水相伴閑魚野鶴的悠然樂趣,又想著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有我一份責任。
或許,這就是新時代釣魚人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