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 原夢雪
中圖分類號:G81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48-01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提高。在這種大趨勢下,智慧體育產業應運而生,如今也已成為體育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智慧體育重在“智慧”,即是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分析,并應用于現實場景中,從而更精準地服務大眾。本文通過走訪調查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對該項產業的特征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智慧體育 ?體育產業 ?特征 ?發展對策
一、前言
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興熱點,該產業能夠在方方面面上滿足人們的需求,方便人們的生活。從長遠來看,該產業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人們對運動與健康認識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與效率的追求,該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為了讓該產業更好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對該產業的特征及其發展對策進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智慧體育產業的特征分析
(一)寬廣的領域
體育產業本身具有多樣性和融合性,這為該項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這也是該項產業發展迅速且影響廣泛的重要原因。從產業的多樣性來看,體育競賽、健身、教育培訓、場館建設、信息傳遞等領域都屬于體育產業。從產業的融合性來看,該產業與健康、文化、科技等領域都相關。因此,該產業的首要特征即是具有寬廣的領域。
(二)技術的發展
該項產業即是將日益進步的信息技術與體育產業相結合的重要成果。如今是信息化的高科技時代,信息化技術水平每時每秒都在迅速發展著,而隨著信息化水平與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也推動了該項產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隨著人們對該產業的認識不斷加深,對該產業的重視不斷提高,更多的人才和資源隨之投入其中,從而讓該產業實現更大的技術飛越。
(三)效率的提升
該產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資源傳遞效率。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技術手段的處理,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獲取所需要的體育資源。
(四)資源供給模式的改變
在傳統的體育產業中,資源的供給雙方主要以傳遞現實存在的、肉眼可見的具體事物為主。而該產業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傳統的認知,將現實世界轉變為數字世界,并通過強大的互聯網技術為大家提供智能化的服務,改變了傳統的資源供給模式。
三、智慧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分析
(一)互聯網平臺的建設
要想進一步發展該產業,對該產業的互聯網平臺建設則是尤為重要。如今,有很多體育項目門戶網站以及賽事直播、體育資訊網站等,都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網站。這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體育知識與信息,而且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此外,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和需求,隨時隨地搜索需要的體育信息,有些平臺還會提供體育課程等服務,為人們提供了便利。
(二)體育資源的搜集
隨著如今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傳遞的方式也是日趨方便。因此,搜集到更多優質的體育資源尤為重要,是該產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重視體育信息人才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才的跟進。因此,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為了讓該產業的智能化技術水平更加進步,體育知識專業度進一步提高,一定要重視對體育信息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這樣才有助于該產業的進步。
(四)智慧體育場館的建設
要想進一步發展該產業,對其場館的建設也不容忽視。區別于傳統的體育場館,智慧體育場館的建設目標是以用戶為中心,將物聯網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融入場館的每個角落,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獲取資源,更加快捷和方便,而且更加隱私化和專業化。最重要的是,場館的建設是該產業最好的宣傳者和實踐者。
(五)遵循標準化發展
要想長久發展該產業,一定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遵循標準。每個行業都有其建設標準,若是這項產業偏離了標準軌道,那么即使這項產業發展得再好,前景再優越,也終會化為一灘泡影。所以,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遵循它的標準,以使該產業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等都有章可循。
(六)加大科研投資力度
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因此,要建議國家加大對該產業的科研投資力度,讓該產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身其中,助力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結語
隨著社會科技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現如今推動智慧體育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了體育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從領域、技術、效率、資源供給模式等方面對智慧體育產業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同時,又從建設互聯網平臺、搜集體育資源、體育信息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場館的建設等方面對智慧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對智慧體育產業更好地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新秀,邵廣天.“互聯網+”環境下體育產業新業態現狀與特征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04):41-44.
[2]陳錦,邱楷,張媛媛.“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體育平臺建設方案[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03):125-130.
[3]曾偉志.“互聯網+體育產業”生態域參考模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77-81.
[4]左偉,李建英.論“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內涵、特征及呈現方式[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