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理工類專業高校教師的心得體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于鋒
(1.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兵團綠色化工過程重點實驗室,新疆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學兵團工業研究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習“四史”特別是黨史,有利于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領悟建黨百年來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發展規律,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黨史堪稱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認真學習黨史并踐行黨的理論,可以有效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作為一名理工類專業高校教師,除了常規的日常學習之外,我還結合自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進行學習。例如,學習黨史中黨的教育方針、做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養工作;學習黨史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做好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工作;學習黨史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做好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科教融合工作;學習黨史中文武兼修的體育強國理念、履行兵團人才能文善武的維穩戍邊使命。
本文結合自身的黨史學習過程,介紹了學習、實踐和分享黨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如圖1所示。首先,分類歸納、系統學習。通過梳理黨史中關于教育方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技術、體育強國的理論、方針和政策,進行歸納總結,逐類進行系統化學習,認識并遵循其中的規律。其次,學以致用、融入實踐。利用黨史中的理論,融入到日常的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職能工作中,特別是人才培養、課程思政、科教融合和維穩戍邊,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實踐能力。第三,總結經驗、分享心得。針對學習黨史和踐行黨史中發現的問題或者總結的經驗,及時進行分析和歸納,與身邊的同事進行分享和討論。與此同時,撰寫和發表與人才培養、課程思政、科教融合和維穩戍邊等相關的論文10余篇,期待與全國的黨史學習者和踐行者共同探討和商榷。

圖1 學習、實踐和分享黨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中國共產黨在發展的過程中,針對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針,極大地推動了不同時期的人才培養。黨的教育方針已經成為一個時期內黨對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性指導方針,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期探索的結果,彰顯了黨關于教育事業的初心與使命,極大地推動了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肩負起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和改革開放時期,黨的教育方針一直堅持“國家利益為重,人民利益當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人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并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有效途徑就是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如圖2所示,首先,在理論學習方面,不斷學習和理解黨的教育方針,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并將初步的認識和理解撰寫在《如何理解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養”三問》一文中。其次,在人才的培養類型方面,針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兵團)高校的特點,建議培養具有且需要擁有能繼承和弘揚兵團精神,具有“兵”的意識、能力和責任,能執行“維穩戍邊”使命的高素質“能文善武”的“兵團人才”,相關建議已經撰寫在《兵團高等學校實施“準軍事管理”培養“兵團人才”的可行性》一文中。第三,在人才的能力培養方面,針對“人有三觀、才有三力”中的領導力,采用“情景再現”教學模式介紹了領導力在大局觀思想、角色定位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相關內容已經撰寫在《采用“情景再現”教學模式探討團隊管理中的領導力》一文中。

圖2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人才培養思維導圖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實踐中,從黨情和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不斷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規律,相繼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這些重大理論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了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理工類專業高校教師,要將這些思想政治理論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如圖3所示,為達到思政育人效果,積極尋找思政育人元素,設計思政育人案例,做好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可以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知識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圖3 學習與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課程思政思維導圖
例如,針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的開學第一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思政教案,挖掘了與教學內容“門當戶對”的文化自信、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思政育人元素。同時,設計了瓷器china英文單詞的由來、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玻璃瓶的地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鐵水泥的作用等思政育人案例,實現了課程教學目標和思政育人目標“比翼雙飛”的目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相關內容已經撰寫成《“開學第一課”的課程思政教案設計——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緒論為例》、《“情景再現”教學模式在高校專業課“課堂思政”建設中的運用——以陶瓷的制備為例》和《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等論文。
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國防力量的加強。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幾代黨的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了“在技術上興起一個革命”,并成功實現了“兩彈一星”的突破,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基礎。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并指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有效釋放了知識分子作為主題科技力量的能量。江澤民同志將“科教興國”的思想提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并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胡錦濤同志提出把“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融入到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促進社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理實融合、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等“三個融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著力點(見圖4)。其中,科教融合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核心辦學理念,可以將豐富的科研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科學研究隊伍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建設科技強國的有效方法。作為一名理工類專業高校教師,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開設研究型課題,將高質量的前沿領域實驗研究成果融入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項目、各種自主創新型實驗和本科畢業論文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圖4 包含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個融合思維導圖
近年來,基于本人的科學研究內容設計了多項科教融合的綜合實驗,吸引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和實驗競賽中。學生通過SRP項目、創新實驗、創業大賽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基礎科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中國共產黨人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時期,都非常重視“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做到筆戎兼顧、文武兼修(見圖5)。毛澤東同志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和“黨指揮槍”的思想,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為國家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當今,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實現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轉變,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目標和任務。

圖5 學習與踐行筆戎兼顧文武兼修的體育強國思維導圖
作為兵團高校的一名教師,擁有維穩戍邊的歷史使命,更應該擁有筆戎兼顧文武兼修的意識,掌握能文善武的本領,培養具有“兵”的意識、“兵”的能力、“兵”的責任的優秀兵團人才。首先,用正確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體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體育強國可以有效提升全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體育強軍可以“利而不害、為而不爭”,有效維護國家利益與世界和平。其次,用科學的體育訓練強健體魄。科學的體育訓練可以有效減少和預防體育訓練中的傷病,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逐步增強自身體質,建立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第三,履行好維穩戍邊的歷史使命。除了常規的體育訓練,還可以增加維穩演練項目和搏擊類武道項目。這將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增強民族自信心,促進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在提升個人和團隊維穩戍邊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為兵團各行各業輸送擁有維穩戍邊能力的優秀人才。
通過分類歸納、系統學習,掌握了黨的教育方針、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文武兼修的體育強國理念;通過學以致用、融入實踐,進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養工作、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工作和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科教融合工作,踐行了兵團人才能文善武的維穩戍邊使命;通過總結經驗、分享心得,撰寫和發表相關論文,與黨史學習者和踐行者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