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張秀秀
(德州市公安局物證鑒定研究中心,山東 德州 253000)
在犯罪活動日漸智能化、專業化的今天,微量物證在偵破案件、證實犯罪過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犯罪分子在案發現場可以不留下指紋、破壞足跡、擦掉血跡,但卻無法毀掉那些人們難以察覺、無處不在的微量物證。微量物證一般都散落在現場周圍或附著在客體上,如嫌疑人、受侵害人身上或作案工具上等。許多微量物證本身就是一種附著物,因其體積微小,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或其他物質污染,在采集、包裝和送檢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污染或丟失,影響檢驗效果和質量。
現有常規現場微量物證勘查設備,只提供放置各種實驗日常勘查工具的地方,沒有專門提取微量物證工具的地方;針對犯罪現場上較為常見的油漆、油脂、纖維、橡膠、塑料、玻璃、金屬、花粉、炸藥、射擊殘留物等等進行提取的工具繁多,容易交叉污染。而且常規的現場微量物證勘查設備比較重,工具放置雜亂,微量微量取樣工具細小尖銳,使用人容易受傷害。
在前處理過程中,常用到的刀片、鑷子、挑針等小工具一般放在光滑的工作臺上,在處理工程中反復拿取工具,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發現,操作者往往不能一次性拿起置于工作臺面上的類似刀片的工具,這樣不僅降低了處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刀片鋒利,拿取過程中操作者容易受到傷害。由于上述因素影響,也有將刀片等工具放置在濾紙等其他載體上,而這種操作會因為工具放置不固定,容易使操作者在工作中被誤傷,且檢材容易受到污染。
根據不同需要,設計剝離、夾取、包裝等不同的功能區,同時在設計時功能劃分要清晰,方便取樣和處理操作,并在各功能區設計顯著標注。
結構設計中要求如下:①體積要小巧,方便放置在現場勘查箱中;②結構要清晰,方便拿取并操作;③各功能區要設計工具固定帶,防止工具盒攜帶時工具混亂;④在設計細小尖銳工具放置位置時,需要保護設計,防止劃傷、刺傷操作者。
造型設計上,要以簡單實用為主,采用常見工具盒外觀。圖案文字設計上,配上警務活動標志,突出工具盒用途。
功能的合理分區有利于使用者更舒適地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基本功能分為三個區域:功能區1 為操作工具區,分類放置手術刀、剪刀、鑷子、挑針、玻璃棒等各種操作工具;功能區2 為存放酒精脫脂棉球和回收棉球、刀片、導電膠皮等操作廢棄物品,既方面操作,又減少操作中對現場和實驗室的污染;功能區3 為常用物證和取樣耗材的存放區,可以存放為物證、取樣臺、導電膠、膠帶、酒精瓶、濾紙、刀片包、一次性滴管、物證袋、標簽紙、記號筆等。
3.2.1 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的結構設計是實現整體結構的關鍵,結構與功能相輔相成,基本功能被劃分為三個區域,圖1 為基本功能的結構設計。第一層為功能區1,從實際操作角度出發,采用皮帶固定設計,既可以保證攜帶過程中不會發生滑動錯亂,又可以在操作過程中方便拿取不同工具且防止扎傷使用者,有效地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第二層為功能區2,主要是存放酒精棉和回收各類操作廢棄物品,回收區采用滑蓋設計,可以隨時進行拆裝和清理,不會污染器具,保證盒內有序、安全和方便。最下層為功能區3,為方便存放各類不同的物品,設計出不同的隔斷使各類物品有序擺放。

圖1 工具盒圖
3.2.2 輔助功能結構設計
輔助功能的結構有兩個部分,圖2 為工具盒提手的結構設計,在移動時攜帶方面,提手為內嵌式放置時可以節約空間。圖3 為工具盒鎖扣設計,簡潔方便,在移動時防止工具散出。

圖2 內嵌式提手圖

圖3 鎖扣圖
由于微量物證取樣及處理工具盒的尺寸與便于攜帶、操作方便安全和器具存放密切相關。因此,確定工具盒外部尺寸時,要考慮可以容納各類器具和方便放置于勘查箱內,具體如下:①根據工具盒內需要存放手術刀、鑷子等20 多種器具,需要較大的空間,長度設計為350 mm。②盒內需要存放的工具最大的長度約為160 mm,因此將寬度為設計為200 mm,既有空間存放又方便拿取。③考慮到勘查箱的內部高度約150 mm,工具盒為多層設計,高度設計為130 mm。④工具盒第一層操作工具高度占用較小,設計為30 mm;第二層需要存放酒精棉盒,設計為40 mm;第三層需要存放各類耗材,需要空間大,設計為600 mm。
在盒體上正前方標志有三部分:最上面是微量物證工具盒名稱,中間設計為警徽,下面為單位名稱。各功能區設計醒目標注。
針對以上問題,本著操作規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受傷風險的理念,研發一種便攜式微量物證提取和前處理工具盒,為微量物證的提取尤其是現場微量物證的提取提供一個潔凈無污染的平臺,提高微量物證的現場提取率,且為操作工具提供合理的放置處所,對于進一步提高微量物證的檢驗效果和檢驗質量,降低操作者誤傷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工具盒解決了隨意放置處理取證工具、拿取不變容易誤傷等問題,保護了操作者,也提高了提取及檢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