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周婷,陳俏依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療惡性血液病的常用手段,術后5年生存率逐漸提高,可達80%[1]。患者移植期間入住封閉、無家屬陪護的無菌正壓層流病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如緊張、焦慮、恐懼等[2-6]。相對于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患者軀體癥狀更明顯,住院時間更長,醫療費用、移植后復查頻次、移植后并發癥等給患者的壓力更大。刁向媛[7]研究顯示,allo-HSCT患者移植前1周心理痛苦檢出率達57.6%,心理痛苦與移植后無病生存率相關。為進一步了解allo-HSCT患者在移植不同階段的心理痛苦程度及問題來源,本研究對180例患者進行縱向研究,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護理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allo-HSCT患者。納入標準:①確定行allo-HSCT,包括二次移植;②自我表達能力正常;③年齡≥18歲;④無精神類疾病;⑤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自體移植;②有服用抗抑郁等精神類藥物史;③合并嚴重的器官衰竭等病情危重者。納入180例患者,男109例,女71例;年齡18~65(39.76±11.30)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86例,高中以下94例;有配偶153例,無配偶47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79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3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12例,淋巴瘤(包括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NK/T細胞淋巴瘤、肝脾T細胞淋巴瘤等)3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例,原發性骨髓纖維化4例;細胞植入(連續3 d中性粒細胞>0.5×109/L)時間8~22(12.22±2.33)d;首次移植173例,二次移植7例。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包括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診斷、移植方式等基本信息。②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及問題列表。美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發布的心理痛苦處理指南[8],推薦使用DT量表及問題列表對患者心理問題進行評估。DT量表是0~10分的視覺評分尺,0分表示沒有痛苦,1~3 分為輕度痛苦,4~6 分為中度痛苦,7~9 分為重度痛苦,10分為極度痛苦。4分為臨界點[8-9],即≥4分需要心理專家進一步評估或治療。問題列表共39個條目,包括5個類別:實際問題、家庭問題、情感問題、軀體問題和信仰/宗教方面。本研究采用齊偉靜等[10]的中文翻譯版。
1.2.2調查方法 統一培訓并考核合格3名血液移植病房護士為調查員。一般資料信息從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直接獲取,調查員兩人核對。DT量表及問題列表由患者自行填寫,不能自行填寫者由調查員協助完成。調查時間分別為入層流病房時、預處理期、造血抑制期(白細胞計數<0.01×109/L)和細胞重建期(白細胞計數逐漸恢復)。由于細胞植入的中位時間在移植后12 d,分別于入層流病房當日(T1),預處理結束后1 d(T2),移植后第7天(T3)和移植后第14天(T4)開展調查。180例患者均完成4個時間點調查。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Excel2019后導入SPSS23.0軟件。采用廣義估計方程比較4個時間點心理痛苦得分,檢驗水準α=0.05。
2.1患者移植不同時間心理痛苦水平 見表1。

表1 患者移植不同時間心理痛苦水平(n=180)
2.2患者移植不同時間心理痛苦的主要問題來源 見表2。

表2 移植不同時間患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問題來源(n=180)
3.1allo-HSCT患者移植不同時間心理痛苦水平 本研究顯示,allo-HSCT患者在移植不同階段心理痛苦程度先升后降,整體處于輕度水平。DT得分低于對腫瘤患者的相關研究結果[11-12]。盡管與郭彩玲等[2]調查時間點和量表選擇不同,但得分隨時間變化而先升后降的趨勢相同。allo-HSCT患者DT≥4分主要是預處理結束后1 d(43.9%)和移植第7天(47.2%),與Hefner等[13]的研究結果接近(44%)。因此,護士應動態評估患者移植不同階段的心理痛苦水平,尤其是預處理結束后至細胞植入這段時間,及時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減少中度以上心理痛苦發生率。
3.2allo-HSCT患者移植不同階段心理痛苦的問題來源
3.2.1入層流病房時 患者剛入層流病房時心理痛苦整體處于輕度水平,心理痛苦發生率2.8%,低于刁向媛[7]移植前1周研究結果,可能與本研究首次移植患者比例高有關。表2顯示,剛入層流病房心理痛苦的主要問題來源是情感問題方面的擔憂、緊張不安和害怕。患者擔心疾病預后,獨自住在層流病房不習慣,認為移植過程非常痛苦,擔心移植過程中的各種并發癥,擔心細胞采集會對親緣供者產生影響,擔心移植費用給家庭帶來壓力[4, 14-16]。因此,建議在患者入層流病房前強化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介紹層流病房的環境、移植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等,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減少擔憂,為移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3.2.2預處理期 患者在預處理期因放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乏力等軀體癥狀,會有輕中度心理痛苦。進食、疲勞、惡心是預處理期主要的問題來源。進食問題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導致胃口不佳,家屬配送的飲食不合胃口,無菌飲食導致食物味道變化,不知曉正確的飲食方法等。因此,在預處理期需重點關注軀體癥狀,提前告知患者移植過程可能會有的軀體癥狀,并詳細講解預防措施,讓患者有心理準備。預見性使用藥物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如給予合適的止吐、安眠、鎮痛等治療。軀體癥狀明顯時,護士給予正向引導,介紹成功案例增強患者信心,教會患者應對措施,并通過循證及多學科協作進行相應干預。家屬的支持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17]。鼓勵家屬每日與患者視頻,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3.2.3造血抑制期 造血抑制期(移植后第7天)的主要問題是進食、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等。進食問題主要由口腔潰瘍、腹瀉等癥狀導致患者無法經口進食,而此時惡心嘔吐較預處理期明顯好轉。文獻證據指出,進行營養評估和篩查、合理的飲食指導和營養教育、明確選擇腸內或腸外營養的指征、選擇合適的營養素及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方案等,是促進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營養管理的重要手段[18]。因此,建議從預處理前就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飲食指導,采用宣傳冊、視頻教育、科普文章等方式。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可能也因軀體問題引起,在細胞“零”期,極易發生細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加重其軀體癥狀;加之患者無法知曉造血干細胞何時能夠成功植入,容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16]。可以采用音樂療法、肌肉放松法等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減輕心理痛苦。
3.2.4細胞重建期 在細胞重建期(移植后第14天),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下降至輕度水平,出院回家后的外出、化療藥物引起的脫發和皮膚色素沉著等外貌改變、服藥相關問題是此階段患者主要的問題來源。護士需重視患者心理需求的變化,肯定患者積極想恢復出院的狀態,提高治愈信心,促進回歸社會;同時,對出院后的感染預防、自我管理、服藥事項等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做好出院準備。研究表明,細胞恢復期細胞是否正常植入對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的影響極為明顯,而且影響后期生活質量[19]。應每日關注患者的血常規變化,對移植后第14天細胞仍未有增長趨勢的患者要給予更多的心理干預。
綜上所述,成人allo-HSCT患者移植期間存在輕度心理痛苦,總體呈先升后降的趨勢。預處理期和免疫抑制期患者心理干預的需求較高,主要問題來源于軀體問題和情感問題。護士需要動態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針對移植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給予癥狀管理、聯合治療、家庭支持和心理干預。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局限,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