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濤,楊寶平,杜 伊,康亞明
(1. 寧夏超高壓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1; 2. 寧夏躍元工程有限公司,寧夏 固原 750000; 3. 北方民族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變電站各種支架基礎、變電站主變壓器基礎、屋外配電裝置構支架及基礎和戶外 GIS 設備等基礎在回填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基礎周邊的回填土由于空間小等原因不宜夯實,導致基礎的沉降和回填土的沉降不一致,從而出現了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另外,電纜溝周邊回填土由于雨水長年累月的沖刷,出現了回填的壓實土被沖刷而出現了塌陷,以上這些問題并非是設計的不合理,而是傳統回填方法和回填材料就決定了這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依托賀蘭山750kV變電站塌陷治理,嘗試用沙漠砂貧混凝土,采用碾壓夯實的方法進行回填治理,一方面沙漠砂貧混凝土的強度來源主要是水泥固化后的膠結力,而非傳統壓實土擠密后的粘結力,故壓實度的差異并不主導最終強度,另外,固化后的沙漠砂貧混凝土具有很強的抗沖刷能力,徹底避免了電纜溝周圍雨水沖刷而誘發的塌陷。
一般對貧混凝土定義為每方水泥含量不超過200kg,也常稱之為經濟性混凝土。在滿足技術指標的前提下,這里設計3種配合比,砂灰比分別為10∶1、10∶1.5和10∶2。前期現場勘查發現,該變電站出現的塌陷和不均勻沉降,并非是變電站建設時設計和施工的不合理,而是傳統的回填工藝對狹小空間無法夯實,導致了不均勻沉降的出現;電纜溝附近的孔洞是雨水長年累月的沖刷造成的,這是常規回填壓實土抗沖刷能力差所決定的。
本試驗中沙漠砂為賀蘭山變電站廠區周邊干凈的風積沙,因為現場的沉降絕大多數為獨立基礎周邊的不均勻沉降,勘查現場后決定采用沙漠砂貧混凝土碾壓夯實處理方案,故按上述預設的配合比,在鋼模具中采用夯實的方法制備了4組試塊,48h后脫模,脫模后置于標準養護箱中養護28d[1-3]。

圖2 試塊的標準養護
試塊養護28d后取出烘干,烘箱設置為70℃,烘干48h后稱重,若2h內質量無變化,認為已經烘干,然后稱重測出其干密度,并置于水中飽和48h后測其飽水質量,換算出其體積和質量含水率;利用力學試驗機分別測出干燥和飽和時的單軸抗壓強度。這些基礎數據匯總后如下表1所示。

表1 碾壓沙漠砂貧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學特性
從表1可以看出,碾壓沙漠砂貧混凝土有以下幾個特征。
(1)隨著水泥含量的增大,干密度隨之增大,吸水率隨之下降,這說明隨著水泥含量提高其密實度也有所增加;
(2)與傳統的普通混凝土相比,碾壓沙漠砂貧混凝土每方水泥含量控制在200kg以內,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性和技術指標;
(3)從單軸抗壓強度角度出發,該貧混凝土可定性為(極)軟巖一類,從剛度參數也即抵抗變形的角度,該貧混凝土可歸入硬土一類[4-6];
(4)考慮到技術因素和經濟因素,本次現場試驗采用沙灰比為10∶1.5即可,既保證了強度和剛度,也兼顧了經濟性。
碾壓沙漠砂混凝土貧混凝土的強度來源于兩個方面,一部分來自顆粒擠密壓實形成的粘聚力,另一部分來自于水泥固化后形成的膠結力,因為砂顆粒之間的粘結力比傳統的壓實土小得多,故碾壓沙漠砂貧混凝土的強度以水泥固化后的膠結力占主導作用,而由于水泥摻量較小,故其強度和剛度參數乃至應力-應變曲線,都與傳統的普通混凝土有顯著差異,這里給出四種不同砂灰比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水泥摻入量的提高,試塊的強度也隨之提高,考慮到變電站運行過程中可能受到的移動荷載,選取沙灰比為10∶1.5就可以滿足要求,并且從經濟性角度也較為適宜。

圖3 不同沙灰比時的應力-應變全過程曲線
賀蘭山750kV變電站作為寧夏大壩電廠三期2×60萬kW機組電能輸送的橋梁,是寧夏750kV主網架結構組成之一,承擔了寧夏大壩電廠2×60萬kW電能的送出和消納。變電站建成后的運行后局部出現了不均勻沉降和塌陷,影響檢修車輛的運行,典型的塌陷病害如圖4所示。
經過實地勘察,針對這些典型的變電站塌陷病害,分析后一致結論認為,如果依然沿用傳統的灰土夯實,那么局部狹小空間依然無法夯實,而電纜溝等溝槽周邊常存在雨水的沖刷,那么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變傳統灰土,也就是要加入水泥制備貧混凝土,貧混凝土的強度主要是固化后的膠結力,而不是靠擠密得到的粘結力,另外,貧混凝土具有很強的抗沖刷能力,這對于長期受雨水沖刷的溝槽周邊的回填,將是一次徹底的治理。
(1)變電站地基病害主要是不均勻沉降和溝槽或管廊周邊的塌陷,其成因非前期設計或施工原因,而是傳統材料和工藝的缺陷所致;
(2)沙漠砂貧混凝土的強度來源是固化后的膠結力,股壓實度不決定其最終強度,這對于狹小空間不宜夯實區域具有重要意義;
(3)對于管廊或溝槽附近容易受雨水沖刷部位,采用沙漠砂貧混凝土可以徹底解決沖刷而誘發的塌陷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常規壓實土容易受沖刷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