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星智
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管理分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認真謀劃公園建設,始終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精準施策,做到群眾有所呼,公園有所應。
急群眾之所“急”。一是整治隱患“痛點”。抽調18人組成5個檢查小組,由局領導帶隊,對公園范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21家企業、8個地質災害點、11家農家樂、4條河流、199戶農房和43.5千米道路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制發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3份,現場整改問題4個,收集建議3條。二是回應民生“焦點”。為解決野生動物肇事問題,分局接到群眾舉報后迅速回應,借鑒各地相關經驗做法,經多次實地調研論證,采取投保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方式,實現“主管部門投保、保險公司理賠、受災群眾獲益”,最大限度保障公園原住民和游客合法權益。三是突破服務“難點”。開展“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建立學法用法動態管理庫,定期收集工作難點,由領導干部帶頭領題開展“每周一學”,組織局機關、管護點干部學習研討,專題分析解決。目前已開展學習研討27期,全覆蓋業務知識測試1次,聯合執法2起。

向群眾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

局領導帶隊到包保區域整改問題

向群眾宣講科學文明養犬科普知識

對公園范圍內的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檢查
解群眾之所“難”。一是“雙報到”助力社區共治。“落戶”洪雅縣城的分局積極參與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機關黨支部主動到“包保”社區報到,認領機關單位能夠提供幫助的專項任務;督促機關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參加志愿服務。二是“雙服務”助力小區自治。負責3個住宅小區和臨街店面“包保”工作,機關各部(辦)和在職黨員與1個社區網格、3個小區、12個樓棟單元“1+1”結對,認領服務內容,制定服務計劃,幫助小區解決具體困難。三是“齊發力”助力問題整治。統一設置衛生健康教育宣傳欄3處,定期開展衛生檢查評比并公示;協調專業公司安裝電瓶車充電樁,解決私拉亂接電線問題;聯合小區黨員清潔僵尸車30余輛;積極籌措資金全面解決小區安全隱患,協調網絡公司清理規范存在多年的“蜘蛛網”線路問題,拆除小區違建雜物間,在背街小巷安裝路燈,方便小區居民出行。
想群眾之所“愁”。一是領導領題查不足。局領導帶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大走訪大調研實踐活動,收集群眾反映突出問題4個;到聯系鎮開展基層換屆、疫情防控、森林防滅火等工作督導60多次。二是問需于民聽意見。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公園周邊村社、管護點座談,實地走訪原住民,宣傳國家公園相關惠民政策,了解劃入公園范圍后群眾生產生活狀況,收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突出問題和矛盾隱患6個,將本職工作與解決民生問題統籌推進。三是“按圖施工”清臺賬。將領導調研、問需于民所收集的建議和問題、矛盾隱患等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清單》,精準制定措施,逐個解決、逐項銷號。
幫群眾之所“盼”。一是攜手社區共建。在入口社區成立1個黨支部、建立1個行業管理協會、統籌N個經營實體和社區居民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黨員模范帶頭、旅游行業自律和涉旅企業齊抓共管作用,探索建立公園、景區、政府牽頭,社區、企業參與的“1+1+N”共建共管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二是聯合單位共管。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瓦屋山區域周邊開展“愛熊貓、做友鄰,文明養犬、共建和諧”主題活動,組織科普宣教和圖片展9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00多份,免費為70多只家犬注射疫苗、抽血化驗、收集唾液等。三是聯袂校企共享。提前思考謀劃,邀請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成都植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專家學者,召開眉山片區瓦屋山生態體驗小區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實施方案編制、科普讀物編寫專家咨詢會、評審會,在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中尚屬首例;面向全市中小學校、社區、企業開展自然教育科普宣教60余場次,舉辦自然研學和實踐活動80多場次,6000余名學生、群眾代表參加,普及自然教育,增強全社會認識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識,進而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