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廣播電視大學 張瑜
相比較傳統的學校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有著明顯的區別,有其自身的基本框架,主要體現在:
在現階段職業院校培養學生過程中,學校教師承擔絕大部分的授課內容,而其缺乏一線工作經歷,脫離行業的最新發展態勢,授課方式也是單一的理論講授,導致很大一部分畢業生沒有實踐操作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而現代學徒制的“雙主體”培養模式,讓企業也加入了培養學生的隊伍當中,學校和企業都是教學的主體,校企可以聯合開發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育人模式,建立相應的標準和制度等。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有著兩個不同的身份,一方面是學校的學生,另一方面又是企業的學徒。作為在校學生,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完成學校各項考核,受到學校的管理;作為企業的學徒,依據《勞動法》,企業需與其簽訂合理的用工合同,根據學徒的工作量給予一定的福利、報酬。
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組建一支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資深師傅組成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學校教師承擔理論教學任務,企業師傅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學校專業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一線,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熟悉、掌握前沿技術等,并把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同時企業也可以挑選一批工作經歷豐富,實踐能力強,又具有一定傳授經驗的員工擔任學生的企業師傅。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也需要相互溝通,交流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反思。
在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教學指導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也要掌握實踐技能,那考核就不能僅限于單一的理論考試,企業同樣需要參與考核。一方面學校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另一方面,企業師傅根據行業標準,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再按一定的比例,結合兩者成績,進行最終的評價。從考核中,導師們也可以發現教學問題,及時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
現代學徒制在培養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場所、考核標準等方面有較大的突破,針對這些變化,相應的學生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有:
在現代學徒制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對于學生的思政、安全教育往往是缺失的。企業追求的價值在于經濟效益以及工作效率,這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價值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加強思政教育,學生心理難免會失落。學校教師需要將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引導學生樹立誠實守信、虛心求教、愛崗敬業的價值觀。
學生安全問題一直是學校工作的第一要務,在學生去企業之前,必須征得家長的支持與同意,簽訂同意書。即便學生學習環境從學校轉移到了企業,但在學徒期間的交通安全、工作安全、生活安全也都是學校需要考慮的。特別是現階段網絡信息發達,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無孔不入,學生對此辨別力又不強,更需要學校加強安全教育。
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教學大多是在企業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完成,包括但不限于崗前能力培訓、企業項目實踐、頂崗實習等,特別是頂崗實習,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企業當中,而學校沒有太多的人手把學生管理人員安排到企業對學生進行管理,大部分學管人員還是以學校工作為主,即使在企業聘請臨時的管理人員,與學校的溝通也不甚通暢,學校在管理企業學生方面仍停留在校內階段,對企業學生的管理處于真空狀態。即使學生受到企業的管理,但是企業管理模式不同于學校的“封閉式”管理,大多是“開放式”的,面對社會的各種誘惑,學生沒有一定的自制力。在學徒期間,學校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校內,必須延伸到企業,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徒期間大多分布在不同企業、不同崗位、不同指導老師,考核的標準也不盡相同。而大多數的高校在考核學生最終成果時,形式比較單一,僅包括實踐技能單一測試、撰寫實習日記或論文等,而且大多數學生也只是在臨近考核日期時,臨時抱佛腳補寫實習日記等,全方位全過程性的考核少之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成果大打折扣。
現如今,高職學生人手一部手機,接受訊息十分的方便,班主任、輔導員也大多通過手機微信群、QQ群發布通知。雖然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相關內容,及時反饋意見,但是群發通知缺乏規范性,而且發布信息較多后就會覆蓋先前信息,導致學生很容易錯過重要通知,特別是與他們密切相關的助學政策、考核安排、校企合作情況、企業招聘、學術報告以及校園新聞等等。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的理念和方式,同時,也將深刻影響教育教學的發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更好的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有著巨大作用。
學校、企業、教師、師傅、學生是現代學徒制中涉及到的五個當事人,這五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通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見圖1)。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打通各個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互聯共享。

圖1 現代學徒制當事人關聯圖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大部分時間不在校內,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阻礙,必須采用信息化技術才能消除這些影響,而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管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這勢必要求學校層面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與企業聯合開發一個符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信息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學校、企業、教師、師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全過程的監管,學生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學習與反饋。
首先,在這個平臺中必須包括學生、企業、教師、學管人員在內的基本信息。學生信息主要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年齡、專業、電話號碼,同時還必須得有家長號碼以及家庭住址,以防在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的聯絡到學生家長。企業信息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等介紹企業經營范圍,所需學徒崗位以及企業導師介紹等,方便學生進行選擇。同時,平臺上也要有學校教師以及學管人員的聯系方式、專業技術或管理特長,方便學生在需要時能與相應的老師取得聯系,及時獲得學習、生活上的幫助。
其次,平臺中必須要有學習功能。根據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特點,教學任務需充分考慮企業用工需求,又要保障學生學習時間。學習功能是為了學生在工作之余,可以借助平臺上的在線課程、精品課程、微課等信息化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同時,學習功能中還得添加企業實踐課程,而且必須要有上傳、下載、直播、監控等功能。企業導師大多承擔了企業較重的工作任務,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學生身邊指導學生,這就需要一個平臺記錄下學生現場操作過程,企業導師在工作之余給學生進行打分,同時學校教師和學管也可以通過平臺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從而調整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方法。
再次,還要有查詢功能。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賬號和密碼登入平臺,查詢各科目的考核安排、考核成績、所修學分情況,做到學習結果心中有數。同時,還未正式畢業的學生對于實習就業的信息是非常關注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查詢,如果學生對現階段實習企業不甚滿意,也可在平臺經個人申請,家長同意,學校審核后重新進行企業選擇,經過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后,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簽訂三方協議,明確三方的責任與義務。國家對在校學生給予了多項補助制度,包括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等,現代學徒制學生也可通過平臺進行申請,查詢審核情況。
最后,平臺還需要有交流功能。學校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一些新聞信息,讓學生隨時了解學校動態,營造離校不離人的環境。學生在平臺上也可以通過論壇進行溝通交流,發布自己平時學習、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求助其他同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見圖2)。

圖2 信息化管理平臺基本框架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大方向,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在信息化背景下,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現代學徒制學生管理模式結合起來,貫穿整個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