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2019年,有分析報告顯示,49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中,88.4%的大爺大媽都有健身習慣,66.4%的中老年人幾乎每天都健身。在老年人健身意識不斷增強的同時,老年人的鍛煉方式更加個性化、多樣化。
中國老年人花樣健身忙
每日清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中心的中山公園里,抖空竹、打柔力球、甩鞭子、抽陀螺、唱歌跳舞……一群老年人演繹著他們的“朝氣蓬勃”。
“公園里鍛煉項目多,但每個人喜好不一,我就喜歡空竹。”張萬成說。75歲的他是這里有名的“空竹老人”,在退休之初也曾嘗試過廣場舞、羽毛球、網球、毽子等,最終選擇了不受場地、時間、搭檔等限制,隨時隨地就能抖起來的空竹,并且一堅持就是11年。
據他介紹,抖空竹要用眼盯著,要求手臂、頸椎、腰部和腿部協調動作,對鍛煉老年人的眼力、反應能力、身體靈活性都很有幫助。“前些日子,我去參加駕照年審,視力測了5.0,現場還做了兩個深蹲,工作人員都很佩服。”張萬成說。
2014年,銀川市空竹協會成立,目前有70多名成員。“我們雖然退離單位了,但又融入空竹協會這個組織,有事干、有朋友,也不覺得孤單了。”張萬成說。
空竹抖得好,還能“舞龍”。62歲的張春山是銀川市空竹協會數得上的一名“舞龍”達人,他的空竹上經常掛著一條7米多長的“長龍”。隨著他擺臂、旋轉、抬腿,紅色長龍伴著陣陣“龍吟”,或繞身飛舞,或直沖長空。
張春山8年前手術后病退離崗,開始了健身養生之路。多年來,早晨抖空竹、下棋,下午練雙杠、在地上寫毛筆字等已成為他的生活日常。
“我每天都來,下雪天也要在公園轉兩圈,掃塊干凈場地活動一會兒。”他說著還來了段自編的順口溜: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按時睡、按時起,跑步跳舞健身體……
抖空竹、甩鞭子、抽陀螺等都是“力氣活”,而許多老年人上了年紀,難以適應劇烈運動,因此更喜歡能讓人心境平和、身心舒展的太極系列運動,如太極劍、太極扇、太極拳、柔力球等。
65歲的薛春燕是寧夏老年人體育協會柔力球專項委員會副主任。據她介紹,全銀川市的柔力球愛好者有近700人,而她本人打柔力球也已經13年了。“別看柔力球上手簡單,花樣多著呢。老年人退休后時間寬裕,多學一種套路,就多一份成就感和自信。”她說。
“人老心不老”,薛春燕認為這正是運動帶給老年人的轉變。“以前外出參加柔力球表演或比賽,一些老姐妹總抹不開面子,動作扭捏,但現在放開了,都想展示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她說。
這些年來,薛春燕還發現一種積極變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一退休就自發融入健身隊伍。她說,過去一些老太太買完菜就回家了,現在很多逛完早市后,先轉道公園晨練兩小時,再回家做飯。
“我想培養一些55歲左右剛退下來的‘年輕人,他們精力相對旺盛,學套路快,能帶動更多人參與柔力球運動。”薛春燕說。
賽事助推老年體育發展
在湖北,一場省級老年人乒乓球交流活動,吸引了120多名老年乒乓球愛好者參與。“以前都是在鎮上跟球友們切磋,從沒想過自己還可以參加省級比賽。”黃石市陽新縣興國鎮70歲老人許俊平笑得格外燦爛。他溢于言表的喜悅,正代表了很多參賽者的心情和感受。
許俊平老人所在的陽新縣把老年人體育事業作為“健康陽新”的重要內容,相繼建成老年大學、蓮花湖運動健身中心等一批健身活動場所,并舉辦一系列老年人體育賽事。其中,鄉村老年人運動會已在七個鄉鎮連續舉辦七屆,今年在排市鎮舉行第八屆。據該縣老體協常務副主席姚振書介紹,全縣19個鄉鎮全部成立老年體育組織,384個行政村覆蓋老年體育組織達70%。在縣老體協開展的多個運動項目中,僅乒乓球注冊會員就有220余人。
來自浙江杭州的譚芬芬是杭州蕭山區廣場健身舞協會的一員,她說:“現在比賽越來越多,我們也經常組織隊員去衢州、杭州乃至全國各地參加比賽,每一次都有收獲。來到了更大的舞臺,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手,互相切磋學習,覺得自己也來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表現能夠更加精彩。有時候我們看到其他隊伍在編排上比較有表現力,就會和他們一起聊一聊,互通有無,回來開會分享收獲。”
除了賽事本身,比賽后能出去游覽一番也讓隊員們覺得身心舒暢。譚芬芬說:“老年人的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大家在比賽完通常會在當地旅游幾天,看看祖國的山山水水,讓生活更加精彩充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在云南麗江參加廣場舞大賽。麗江的美景也讓人流連忘返,雖然有個別隊員出現了高原反應,但是大家相互關心、愛護,十分讓人感動。我們的退休生活比上班時還要精彩。”
堅持運動的老人收獲多
健康離不開運動,那些一直堅持運動的人,到老年都怎么樣了?下面兩位老人也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在2020年9月8日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84歲鐘南山院士上臺領獎時矯健有力的步伐為大家所驚嘆。但其實早前接受央視采訪時,鐘南山院士自述2004年因透支太厲害,突發心肌梗死,家人及時發現并送醫,最后放了一個支架。此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鐘院士每周都會抽出3~4天下班后的時間,進行40~50分鐘運動。
在他看來,鍛煉和吃飯同樣重要。“堅持運動,一般在30或40歲,鍛煉與不鍛煉,感覺沒那么明顯,但當你50或60歲時,你會感覺不一樣。當然,在我這個年紀,會有一個更明顯的區別。”
幾十年如一日的鍛煉,使鐘南山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他說:除了不能再參加大運動量的比賽,感覺年齡對我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我現在還可以承擔日常的所有工作,這跟堅持身體鍛煉有很大關系。
對于喜愛瑜伽的人而言,應該都聽說過白金芹這個名字,她是來自天津的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奶奶,因為練習瑜伽而走紅網絡,憑借多年的瑜伽健身不僅保持著纖瘦有致的身姿,優雅淑女的氣質更是出眾。
白金芹奶奶從2005年開始練習瑜伽,雖然起步比別人晚,但憑借驚人的毅力,她堅持了下來,還收獲了專業的肯定,打敗了很多年輕人成為知名的瑜伽大師。
對于白金芹奶奶來說,正是因為失去過健康,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而她剛開始接觸瑜伽時,正是大病初愈后,想要鍛煉身體。這一堅持便是16年,在氣質優雅的背后,是白金芹奶奶意志堅定的努力和汗水的付出,她在2019年接受采訪中談到“我們不能阻止老化,但通過鍛煉可以放慢老化的速度。與其把錢花在看病吃藥上,不如把錢放在健身上。”
摘編自新華網2019年5月3日、《中國體育報》2021年8月26日、澎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