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規改處(扶貧辦)

崔曉亮系四川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總站一級主任科員。2016年12月起,抽調至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專職從事林業生態扶貧工作。在近五年的扶貧工作中,該同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務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善于思考、勤于專研,狠下繡花功夫,兢兢業業,扎實做到“五個創新”積極推進林業扶貧生態工作,在拓寬貧困人口增收路子,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雙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加強扶貧理論學習。從事林業生態扶貧工作以來,該同志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各項決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該同志還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方針和業務知識學習,主動收集整理有關材料,形成文件匯編,深入學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扶貧方針政策,進行系統學習,從理論上吃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文件精神,為做好扶貧工作打下基礎。


深入研究扶貧政策。2017年該同志牽頭完成《深度貧困地區林業扶貧攻堅情況調研報告》獲林業廳年度調研課題一等獎。同時,該同志積極參與扶貧業務培訓和交流,應邀在國家林干院主辦全國林業精準扶貧專題培訓班以及全省林業系統綜合幫扶涼山州脫貧攻堅工作隊培訓班和全省林業脫貧攻堅專業技術干部研修班上,對林業系統扶貧干部和職工作林業扶貧相關政策培訓,為扎實做好林業生態扶貧工作積極獻智獻力。
科學編制扶貧方案。該同志積極參與《四川省林業廳關于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林業扶貧攻堅的意見》《四川省林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以及《四川省林業廳關于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林業脫貧攻堅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明確每年將60%以上的中央和省級林草財政資金安排到貧困縣,國家新增財政資金70%以上安排至深度貧困縣,確立實施生態固本、產業富民、就業增收、改革增效、科技扶智、設施強基等六大林業扶貧任務,并研究出臺了系列配套文件。組織編制了林業扶貧攻堅、林業科技扶貧、汶川縣大寺村聯村幫戶扶貧、臥龍特區扶貧攻堅、深度貧困地區林業扶貧等5個實施方案,形成了“1+4”林業扶貧規劃框架,明確了貧困縣各年度林業扶貧項目支撐、科技支撐和政策支撐。
牽頭推進扶貧專項。該同志認真履行牽頭職責,扎實抓好我局牽頭負責的生態扶貧專項。編制完成《生態建設扶貧專項年度實施方案》和《深度貧困地區生態扶貧專項實施方案》,認真抓好全省生態建設扶貧專項方案實施,有效協調發展改革、國土、環保、農業等省直部門以及市、縣林業部門,圓滿完成年度專項目標任務。聚焦“四大片區”沙化、石漠化、干旱、草地和濕地退化等突出生態問題,大力度推進造林綠化和脆弱生態治理。推動重點生態工程優先向貧困縣傾斜,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126萬畝,治理脆弱生態176萬畝,改良退化草原和天然草原385萬畝,近三年,貧困地區完成各類營造林1800 余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58個百分點。貧困地區林草質量穩步提升,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分別占全省的72.52%和8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4.8%。

盡心推進定點幫扶。按照省委安排,省林草局定點扶貧阿壩州汶川縣,聯系指導汶川縣克枯鄉大寺村、威州鎮茅嶺村脫貧攻堅。作為局扶貧辦主要聯系汶川縣的負責同志,該同志會同其他幫扶單位研究制定了《共扶汶川縣克枯鄉大寺村聯村幫戶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確定采取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科技扶智和結對認親等措施對大寺村進行全面幫扶。指導汶川縣建成林業產業基地17.5萬畝,林地利用率和綜合效益明顯提升。建成“汶川三寶”基地6.8萬畝,2018年實現甜櫻桃、脆李子等特色經濟林果銷售達6000 余萬斤、產值5.12億元,林業產業產值達3.47億元,生態產業對全縣農業產值貢獻率超過80%,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3985元,約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為汶川縣“摘帽”和臥龍特區兩個貧困村“退出”目標順利實現做出了積極貢獻。汶川縣2018年順利實現摘帽目標,全縣3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0.01%。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的精神,推進我省生態護林員政策落實落地,統籌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態”與“生計”,該同志積極參與生態護林員政策調研,牽頭形成調研報告報送省政府,就生態護林員選聘對象、人員待遇、管護對象、實施范圍和資金籌集等提出政策建議。準確把握省情和林情特點,將精準作為核心要求融入政策的方方面面,明確生態護林員指標必須全部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明確一個貧困戶至多安排一人參與護林,少數民族家庭、貧困程度較深的家庭優先考慮,切實做到生態護林員指標到戶精準。參與制定了《四川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實施細則》,明確生態護林員選聘對象、選聘程序、工作職責、勞務報酬等政策。多次采取以會代訓方式,對88個貧困縣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生態護林員業務工作的同志進行了培訓。積極參與生態護林員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全覆蓋督促指導。2016年以來,全省已安排生態護林員資金共計16.5575億元,持續在貧困地區實施生態護林員政策,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穩定生態就業崗位,共選聘到位生態護林(草)員28.7萬人次。2020 年,全省在崗生態護林員8.14萬名,人均獲得勞務報酬近6000元。
根據四川貧困人口分布與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區域高度重疊,經濟貧困與生態惡化相生相伴的區域特征明顯的特殊情況,為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生態就業,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又增加貧困人口就業收入,該同志與局有關同志一道,在認真借鑒山西做法基礎上,與省發展改革委和財政廳反復研究并經多次調研后,起草了《關于扶持發展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意見(代擬稿)》,2018年2月12日,省政府以(川辦發[2018]11號)正式印發出臺。文件要求各地積極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社員人數達20人以上,其中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員人數比例達到60%以上,能夠承擔造林綠化任務。明確將造林補助、干旱半干旱、防沙治沙、公益林造林等造林類項目,直接通過評議方式由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接建設,優先保障社員的勞務收入,項目勞務費用要占到其承攬項目政府投資的45%以上,勞務費用60%以上由貧困社員獲取。截至目前,全省88個貧困縣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1317個,吸納社員4.4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社員3.33萬人,占比75.33%,近三年間,有646個合作社承接各類造林綠化、生態修復治理、產業發展等任務1176萬畝,貧困社員人均勞務收入達5000 余元,直接帶動了1.5萬人實現脫貧,造林合作社機制在部分地方的促脫貧成效已初步顯現,得到了分管省領導堯斯丹副省長的批示肯定。
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支持涼山州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該同志在局領導帶領下,深入涼山州調研,研究提出聚焦重點,支持涼山州脫貧攻堅八條措施,全力支持涼山州生態脫貧、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決勝決戰脫貧攻堅。推進涼山州核桃產業發展由種植規模型向改造提質型轉變,支持核桃實生苗或者低產低效核桃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市),建設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保障性核桃良種采穗圃。在2020年省級造林綠化資金中安排11個貧困縣各100萬,專項用于核桃采穗圃建設。優先安排涼山州長江支流造林綠化任務,支持實施干旱河谷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已落實中央財政林業發展改革資金2580萬元、省級造林綠化專項資金4420萬元支持涼山州開展造林綠化。安排西昌、木里、冕寧、雷波等4縣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態治理產業脫貧工程專項資金1800萬元,支持實施干旱河谷生態治理工程。組建7個科技扶貧里行專家服務團,對口幫扶普格縣、美姑縣等9個深度貧困縣,選派35名省、市專家代表圍繞核桃、花椒、花卉等產業開展專題技術培訓。安排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12638萬元,占全省資金總額的26%,涼山州選聘到崗生態護林員19502名,占全省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