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梅,何苗,張婧,孫俊秀,范文教
(四川旅游學院烹飪科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100)
火參果(Cucumismetuliferus)又稱奇瓦諾果、非洲蜜瓜等,表皮凹凸不平,較為堅硬,果肉則細膩多籽,口感清甜[1-2],富含氨基酸和有機酸,還有多種具有藥理活性的功能營養物質,如生物堿、黃酮、鞣質、植物甾醇、三萜類等,具有降血糖、助消化的功效[3-4]。火參果原產于非洲,近幾年,國內引進種植,受到了廣泛消費者的喜愛。目前火參果主要以鮮食為主,深加工產品較少。
果醋以水果為原料釀造而成,酸味適中,口感獨特[5-6],果醋的釀造工藝能夠較好地保留水果中的營養物質[7],目前市售果醋主要以蘋果醋和葡萄醋為主,未見有火參果果醋。火參果營養豐富,但不宜存放,以火參果為原料釀造果醋,可同時豐富火參果和果醋的產品種類,進一步提高火參果的經濟價值。本試驗以火參果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釀造火參果果醋,研究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最佳工藝參數,以期為火參果果醋的研發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火參果、白砂糖:購于永輝超市;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醋酸菌:中山聯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復合果膠酶:河南碩之隆實業有限公司;檸檬酸:山東中創檸檬酸生化有限公司;氫氧化鈉、硫酸銅、氯化鈉等:分析純,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
UV-255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島津儀器(蘇州)有限公司;均質機 上海融合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 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壓力蒸汽滅菌鍋 上海東亞壓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1.3.1 工藝流程
參考張海玲[8]和李彩霞等[9]的果醋釀造工藝,設計以下工藝流程:
火參果→清洗破碎→打漿→過濾→果汁濃度調整→果膠酶處理→過濾→蔗糖、檸檬酸調整→殺菌→冷卻→接種→酒精發酵→接種醋酸菌→醋酸發酵→澄清過濾→陳釀→殺菌→成品。
1.3.2 火參果果醋酒精發酵工藝的確定
蔗糖添加量的確定:在pH為4.5的火參果果汁中分別添加6%、7%、8%、9%、10%的蔗糖,調整初始糖度,殺菌后接種0.5%活化好的酵母(將活性干酵母按照1∶25的質量比添加到蔗糖水(質量濃度5%)中,于30 ℃下活化30 min),在25 ℃恒溫環境中發酵4 d。根據發酵液中酒精度來探究蔗糖添加量對酒精發酵的影響。
酵母接種量的確定:在添加8%蔗糖的火參果果汁中,分別接種0.2%、0.4%、0.6%、0.8%、1.0%活化好的酵母,在25 ℃恒溫環境中發酵4 d。根據發酵液的酒精度來探究酵母接種量對酒精發酵的影響。
發酵溫度的確定:在蔗糖添加量8%、酵母接種量0.6%的條件下,將火參果果汁分別置于18,20,22,24,26 ℃下發酵4 d,測定發酵液的酒精度。
發酵時間的確定:在蔗糖添加量8%、酵母接種量0.6%的條件下,將火參果果汁置于22 ℃環境中分別發酵2,3,4,5,6 d,測定發酵液的酒精度。
正交優化試驗: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以酒精度為評價指標,設計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確定酒精發酵最佳參數。
1.3.3 火參果果醋醋酸發酵工藝的確定
醋酸桿菌接種量的確定:在優化后的火參果發酵液中分別接種0.5%、0.6%、0.7%、0.8%、0.9%的醋酸桿菌,置于30 ℃、60 r/min的恒溫振蕩培養箱中發酵8 d,根據果醋中總酸含量確定醋酸桿菌接種量。
發酵溫度的確定:將接種了0.7%醋酸桿菌的火參果發酵液分別置于26,28,30,32,34 ℃的恒溫振蕩培養箱中(轉速60 r/min)發酵8 d,測定果醋中的總酸含量。
發酵時間的確定:將接種了0.7%醋酸桿菌的火參果發酵液置于30 ℃、60 r/min的恒溫振蕩培養箱中分別發酵6,7,8,9,10 d,測定果醋中的總酸含量。
正交優化試驗: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以火參果果醋總酸含量為指標,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確定醋酸發酵的最佳參數。
1.3.4 指標測定方法
酒精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15038-2006酒精計法;總酸度(以醋酸計)的測定:參照GB/T 12456-2008酸度法;菌落總數和大腸桿菌的測定:分別參照國標GB 4789.2-2010和GB 4789.3-2010。
2.1.1 單因素試驗結果
由圖1可知,當蔗糖添加量低于9%時,增加蔗糖添加量有利于酒精度的增加;而蔗糖添加量大于9%時,發酵液中酒精度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為較高的糖濃度會對酵母生長代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該試驗條件下酵母的發酵能力有限[10-11]。因此,在火參果果汁中添加9%的蔗糖進行酒精發酵較為合適。當酵母接種量為0.6%時,發酵液中酒精度最高,接種量過低,酒精發酵不完全,但接種量過高,前期發酵產生的大量酒精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12]。發酵溫度是影響酒精發酵的重要因素,溫度較低,酵母生長代謝緩慢,發酵產物較少;溫度過高,酵母的生理活性同樣會受到抑制[13]。當發酵溫度為22 ℃時,發酵液中酒精度最高,為6.34%,因此,確定酒精發酵溫度為22 ℃。發酵時間少于4 d時,發酵不徹底,但由于果汁中的糖濃度有限,發酵超過4 d時,發酵液中酒精度也不會繼續增加,因此發酵時間4 d最為合適。
圖1 酒精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Fig.1 Single factor test results of alcoholic fermentation
2.1.2 酒精發酵正交優化試驗結果
根據酒精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以發酵液中酒精度為評價指標,設計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正交結果見表2。通過極差分析發現,各因素對酒精發酵的影響順序為C>A>B>D,即發酵溫度>蔗糖添加量>酵母接種量>發酵時間。酒精發酵的最佳工藝條件是A2B2C3D1,即蔗糖添加量9%,酵母添加量0.6%,發酵溫度24 ℃,發酵時間3 d,在最優條件下發酵液的酒精度為7.23%,比其他組合高。
表1 酒精發酵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lcoholic fermentation
表2 酒精發酵正交試驗結果Table 2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lcoholic fermentation
2.2.1 醋酸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
醋酸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見圖2。
圖2 醋酸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Fig.2 Single factor test results of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在醋酸發酵過程中,酒精在醋酸桿菌的作用下轉化成醋酸[14],使得總酸含量逐漸增加。醋酸桿菌接種量為0.7%時,發酵液中總酸含量達到最高值6.48%。由于酒精含量有限,更多的接種量并不會引起總酸的繼續增加,因此,將0.7%作為醋酸發酵的最佳醋酸桿菌接種量。當發酵溫度小于30 ℃時,隨著發酵溫度的增加,果醋中總酸含量增加;當發酵溫度高于30 ℃時,醋酸桿菌的活性受到高溫抑制,總酸含量下降[15];發酵溫度為30 ℃時,果醋中總酸含量最大,為6.58%。發酵時間過短,酒精轉化不完全,但由于酒精含量的有限以及高酸環境對醋酸桿菌的抑制,發酵時間也不宜過長,發酵9 d時火參果果醋中總酸含量最高。
2.2.2 醋酸發酵參數正交優化試驗結果
根據醋酸發酵單因素試驗結果,以火參果果醋中總酸含量為評價指標,設計L9(33)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3,試驗結果見表4。醋酸發酵的最佳工藝條件是A2B3C1,即醋酸桿菌接種量0.7%,發酵溫度32 ℃,發酵時間7 d。通過極差分析發現,各個因素對醋酸發酵的影響順序為B>A>C,即發酵溫度>醋酸桿菌接種量>發酵時間。發酵溫度對醋酸發酵的影響最為顯著,過低或是過高的溫度都會對醋酸桿菌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
表3 醋酸發酵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3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表4 醋酸發酵正交試驗結果Table 4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2.3.1 感官指標
參考NY/T 2987-2016,取50 mL果醋樣品于透明玻璃杯中,在自然光亮處進行感官評價。產品色澤:火參果果醋呈綠色,澄清透明有光澤;香味:具有純正果醋香和火參果特有香,整體氣味協調,無異味;滋味:口感清爽,酸中微甜,余味較濃;組織狀態:均勻,無沉淀;無雜質。整體而言,火參果果醋香味協調,具有獨特性。
2.3.2 理化指標
NY/T 2987-2016和GB/T 30884-2014中規定果醋中總酸含量(以醋酸計)應≥3 g/kg,火參果果醋測得總酸為6.84%,符合相關標準。
2.3.3 微生物指標
火參果果醋中檢出菌落總數4 CFU/g,大腸桿菌和致病菌均未檢出,符合質量標準要求。
酒精發酵與醋酸發酵是果醋釀造的重要環節,影響果醋的整體品質。本實驗以火參果為原料,對果醋的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進行了工藝參數優化。酒精發酵的最適條件為蔗糖添加量9%、酵母添加量0.6%、發酵溫度24 ℃、發酵時間3 d;醋酸發酵的最佳條件為醋酸桿菌接種量0.7%、發酵溫度32 ℃、發酵時間7 d。最終所制得的火參果果醋品質符合相關標準,且具有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