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曉春
(江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南昌卷煙廠,江西 南昌 330096)
從2017年開始,南煙著力推進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結合行業設備“六精”管理要求,對標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發布的《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搭建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統,健全設備全壽命周期基礎信息,固化設備管理流程,借助大數據分析,全面評估設備全壽命周期運行效率和效益,目前,在基礎信息、狀態預測、設備保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以下設備管理難點和痛點改善需求比較突出的情況:一是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執行互檢互鎖,以及設備狀態科學監控閉環管理的需求比較突出;二是形成和有效利用大量的設備運行歷史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科學決策,發現和解決設備管理短板,倒逼設備管理提升的需求比較突出。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設備精益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卷煙制造轉型升級能力,推動工廠的高質量發展,作為南煙MES系統的支撐,南煙開展以設備基礎信息精細化為基礎的設備智慧運維管理,結合行業設備“六精”管理要求,緊緊圍繞內部的提質、降本、增效的總目標,利用大量的設備基礎信息和運維數據,實現設備采購、運維以及處置等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的精準決策,建立以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為指導的設備基礎管理體系、以故障分析與故障預警為核心的設備運行預警體系、以標準化維修和預防性維修為主的現代維修管理體系、實現備件合理庫存與合理采購的信息化管理體系。
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基礎信息是支撐,維護保養是基本,狀態預測是手段,設備修理是關鍵,人才隊伍是保障,成本控制是目的。通俗的說,設備基礎信息精細化也就是要定人、定崗、定責,搭建人機系統。人機系統的搭建主要從人機信息匹配、形成設備樹、技術標準落地、設備信息共享四方面開展。
人機信息匹配包含人與角色的匹配、人與班組的匹配、設備與班組的匹配、人機匹配、設備與終端的匹配等。通過人機信息匹配,明確員工、班組所負責的設備和工作內容,確保責任可追溯。
按照功能位置-設備-子設備-總成-零部件的思路逐級“拆解”設備,細化、規范設備信息,最終形成設備樹,便于后期的設備資產管理、設備維護、備件管理、設備運維分析等。
按照5W1H為什么要做、做什么、什么時候做、如何做、誰來做的思路優化技術標準。優化后的點檢、保養、月保技術標準,部件名稱與設備樹一致,規范部件名稱,便于開展設備分析。點檢標準能量化的量化,并設置為數值型,確定上下限,點檢過程中必須輸入點檢數值才能提交。
通過搭建設備“一機一檔”平臺,共享設備基礎信息,包含設備基礎信息、設備零部件信息、技術標準、圖冊圖紙等。通過現場二維碼,實現現場點檢、各級保養、設備檢查以及知識共享等功能,如圖1所示為現場二維碼及手機端功能。

圖1 現場二維碼及手機端功能
建立以點檢為核心的設備狀態預測體系,實現了點檢工單的自動推送、點檢的隱患管理,形成了點檢的多級監督檢查機制,并通過即時的績效分析和考核,督促點檢落地,實現設備狀態預測精確化,圖2為設備點檢界面。

圖2 設備點檢界面
建立以日保、周保為核心的日常保養體系以及月保為核心的專業維護體系,形成了日常保養(班保、日保、周保、批間保養、停產保養)和專業維護(月保、深度月保、潤滑)的多級監督檢查機制,多維度開展設備健康狀態評價,通過評價推薦設備月保機組,圖3為設備日保界面。

圖3 設備日保界面
出現故障停機時,現場人員通過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提報故障,并拍照記錄。若選擇了自修,故障信息將被推送到本人進行故障處理。若選擇了其他故障負責人,故障信息將被推送到故障責任人進行處理;若未明確,故障信息將被推送到設備管理員或維修組長處進行故障分配明確故障責任人。維修工及時處理負責的設備故障,也可以主動處理狀態為“可接單”狀態的故障。維修工提交故障處理信息后,操作工或維修組長/設備管理員掃碼記錄故障驗收時間,判斷故障處理效果,并拍照記錄,其中,自主維修由操作工驗收,委外維修由維修組長/設備管理員驗收,如圖4所示。

圖4 故障管理界面
梳理設備“六精”管理指標,搭建多維數據指標平臺,對設備過程和結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最終自動生成設備運行分析報告。
優化系統首頁面,在首頁面能夠及時跟蹤待辦事項、工單執行情況、交接班情況以及個人實時績效等內容,倒逼員工提高責任意識。
基于信息系統數據對系統規范使用、基礎信息、專業點檢、保養、潤滑、維修和故障等工作進行考核。跟蹤隱患池以及故障清單中異常情況,對質量維修、頻發故障、2h以上維修進行重點關注。根據系統工單執行過程中發現的異常,對標準進行“再評審”,進一步完善設備技術標準。例如,近期發現接收機電控柜排風扇完好異常較多,將接收機電控柜的月保過程進行點檢改為每周一檢,對于未出現異常的部位,經評審后,適當延長了點檢周期。
在設備點檢、日保以及巡檢過程中可以隨時提報設備隱患,強化設備隱患管理。
(1)流程制度化。形成一套完善的設備管理流程,流程閉環。
(2)標準規范化。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點檢、日常保養、月保、潤滑、維修作業),并規范了零部件名稱。
(3)流程信息化。將流程和技術標準固化于信息系統,并形成系統操作說明和系統操作培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