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師竹
她是新四軍干部的妻子,她是江蘇的女兒,她和丈夫張志忠同是潛入臺灣的中共地下黨員,她在1950年11月英勇就義前寫給父母的一封訣別家書,整整60年后才送到了故鄉南通。
一封特殊的家書,演繹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潛伏故事,敘述了一位犧牲時年僅29歲共產黨員的壯麗人生。
1921年2月,季沄出生在南通濠河之濱一個富足安逸的商人家庭,父親季厚庵是交通銀行南通支行的中級職員,豐厚的收入,足以維持一家人的小康生活。季沄是家中長女,她聰明過人又勤奮努力,是南通女子師范附小和南通中學的高材生。進入初中后,正值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季沄如饑似渴地閱讀左翼作家的作品以及進步報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寫標語,出墻報,走岀校門在街頭演講,演活報劇,參加游行示威,當時她還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女孩。
全國抗戰爆發后,季沄隨全家避難上海,考入務本女中。不久,原江蘇南通中學部分遷滬教師在租界內組建通州中學,由于師生大部分來自淪陷區,校內抗日情緒高漲,季沄毅然放棄了教學環境及師資條件較好的務本女中,轉學到通州中學,并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當中。1940年通州中學驅逐了兩名投靠汪偽的特務分子,季沄是這次反汪斗爭的積極分子。不久后,季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0年9月,季沄根據黨組織安排考入了上海暨南大學教育系讀書,擔任暨南大學中共地下黨支部委員。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暨南大學遷往福建,季沄留在上海大同中學從事地下活動,后又轉到蘇州教育學院,負責學院中共地下黨學生支部工作。從這所學校畢業后,她以中學教師的身份作掩護,負責蘇州綢廠的中共地下黨工作,并指導蘇州絲織業與針織業的工人運動。
在火熱的革命活動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季沄邂逅了英俊聰明的張志忠,共同的革命理想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張志忠是臺灣省嘉義縣人,30年代在廈門集美學校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抗戰爆發后,參加八路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轉調新四軍。
1946年,張志忠和季沄乘坐輪船,來到臺灣從事中共地下斗爭。當時,中國共產黨派遣蔡孝乾擔任臺灣省工委書記,張志忠為工委武裝部長。那年,季沄年方25歲,她的掩護身份是臺北市大同中學教師,他們一家住在臺北市的一個藥店里,這家藥店外表經商,實際是地下交通站。1947年2月28日,臺灣人民爆發了反專制、反獨裁、爭民主的群眾運動。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張志忠在嘉義指揮了當地的武裝斗爭。起義失敗后,他又有計劃地組織了撤退工作。
1949年8月下旬,國民黨保密局通過偵破中共基隆市委組織,順藤摸瓜獲得了中共臺灣省工委秘密組織的線索,隨即展開嚴密偵察,于10月31日下午首先在高雄市逮捕了臺灣省工委副書記陳澤民,12月29日,在臺北市逮捕了張志忠、季沄夫婦。接著又于1950年1月29日,在臺北市將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逮捕。陳澤民、蔡孝乾等人接連叛變革命,唯有張志忠、季沄夫婦寧死不屈,堅持斗爭。
張志忠、季沄夫婦被關押在位于臺北的保密局看守所。在那里,一個半榻榻米的牢房住著11個人,腳無處伸,身子無法動。不知道哪天,就會有人被帶出去,遍體鱗傷地回來,或者再也回不來。就這樣,季沄帶著兒子小羊度過了暗無天日的9個月,偶爾可以在放風時看到丈夫張志忠。
入獄后,蔣經國曾兩次到獄中勸降張志忠,問:“張先生,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幫助嗎?”張志忠回答干脆:“你如果想幫助我,就讓我快死。”在監獄里,張志忠曾批斗叛徒蔡孝乾,指責他完全是一副資產階級的嘴臉。獄卒對張志忠很敬畏,說他是共產黨里真正的硬漢子。丈夫的勇敢和不屈鼓舞著妻子,面對各種折磨,季沄始終沒有吐露黨的任何機密。
直到1950年9月,兒子小羊才被允許由其叔叔接回家,季沄也終于被允許和外界通信。10月30日,季沄在給小叔的信中寫道:家中爸爸媽媽年紀太大了,現在知道小羊爸爸和我坐籠子,一定日夜不安,心中難受,請你好言安慰兩位老人……
在預感到敵人將對自己下手時,季沄給3歲的兒子小羊寫下了最后一封信:親愛的小羊,我的好孩子!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小羊不要哭,和阿鄉一同好好地玩。
1950年10月10日,季沄有了不祥的預感,她給遠在南通的父母寫下訣別信:父母親大人,你們身體都健康嗎?自從民國三十三年二月在南通的家中度暑假,至今已有好幾年不見面了。來到臺灣后,時常想回故鄉一行,但總未如愿,深深覺得遺憾。時光荏苒,兒時不再,兒現已是中年人,目前有兩個小孩,一男一女,男叫小羊,女孩阿梅,都已會走路,呀呀唱歌。終日為兒女忙碌,正如二三十年前母親大人為我們兄弟姐妹忙碌相似,自己覺得做母親辛苦,因而時時記起遠在千里外的雙親。臺灣的氣候很好,嘉義山仔頂的氣候更好,大人們如有游性,將來可來觀光。敬祝 安好 女 沄上
季沄知道當時兩岸間不能通信,所以她拜托弟媳將來找機會把信交給父母。她對弟媳說:“芬姐,我的爸爸媽媽遠在千里外,不知道我的境況,我也不希望他們知道,請你將來交通方便時通知他們一聲,我家的地址是:江蘇省南通縣西門通家巷二號,我父親名叫季厚庵。”
就在寫完這封信的第八天,1950年11月18日,季沄慷慨赴死,英勇就義。次日,臺北各大報刊報道說:“省保安司令部昨日清晨6時在本市馬場町刑場槍決男匪諜四名,女匪諜二名……女匪諜季沄,29歲,江蘇南通人……專門負責刺探政府高級人員行動情報。”
1954年3月16日,國民黨對張志忠也下手了!國民黨特工頭子帶著武裝軍警從獄中押著張志忠走進刑場。他們擔心張志忠反抗,準備對張志忠五花大綁。張志忠義正辭嚴地說:“無需綁了,我自己會走!”到了刑場,張志忠轉過身來大聲說道:“你們可以開槍了!”一陣槍聲后,時年45歲的張志忠倒在了血泊中。
他們的兒子小羊在父母犧牲后經受煎熬15年,于1968年元旦在臺北自殺。小羊自殺前給叔叔留下一封信,他寫道:我閉目沉思中國的一切,我熱愛她!季沄的小女兒26歲時不幸患癌離世。
讓季沄想不到的是,一封寫在1950年的訣別信直到2010年,才由《臺共產黨人的悲歌》一書的作者藍博洲先生帶到了南通。60年啊,一封遲到了60年的訣別信!此時,烈士泣血想念的父母早已不在人間,他們永遠都不可能知道,曾引以為傲的女兒女婿在臺灣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了。
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為國家統一而犧牲的英雄。中共中央組織部經過長期的調查核實,于1998年1月將張志忠和季沄追認為革命烈士,并通知他們的親屬。此時距離烈士就義已經過去40多年。
201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在北京西山建成無名英雄紀念廣場,以此紀念上世紀50年代犧牲于臺灣的中共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紀念碑碑文定格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1949年前后,按照黨中央關于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1500余名干部秘密潛入臺灣。由于叛徒出賣等原因,臺灣島內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地下黨員被捕,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余人。
(責任編輯 金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