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憶寧
我的父親楊勇偉,人稱“一枝梅”,出生于1921年,父親的生命軌跡似乎與中國共產黨緊密相合。今年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百年,我激動不已,不由自主地想到父親今年也是百歲之年。
父親出生于上海寶山楊家堰。1940年4月,19歲的他在中共地下黨的引導下奔赴崇明,參加了崇明游擊總隊,5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2月,新四軍一師九團政治處主任韓念龍交給他一項任務:組建南通縣政治保衛隊,即短槍隊。短槍隊成立后,父親任隊長。他在執行任務后,常常給敵人留下一頁傳單,傳單上寫著:“飛檐走壁,來無影,去無蹤。一枝梅”。1943年9月30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以《不是敵人“清鄉”,而是新四軍“清城”》為標題報道了南通短槍隊的戰斗事跡, “一枝梅”的雅號也正是在那個時期讓敵人膽顫心驚。
多部紀錄片中稱父親為智勇雙全“一枝梅”,人們一定以為父親只是戰場上的鋼鐵戰士,其實父親在生活中是個非常有趣的人,既風趣又幽默,與母親的愛情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浪漫主義情懷。
父親與母親相識是在1947年,一次戰斗后,父親負傷到后方休養,成為母親手中的傷病員。在醫療隊,來自上海的母親手術做得很漂亮。敵人射入父親腳上的子彈需要取出來,但醫療隊的麻藥實在太少,只能留給重傷員。在沒有打麻藥的狀態下,母親幫父親取出了子彈。父親的勇敢徹底掠走了母親的芳心。從此,他們成為戀人,并攜手走過了鉆石婚。
我在整理父母遺物時,發現了父親寫給母親的一封情書,這封信既是一封情書,又是一份戰報。上面不僅出現當今社會年輕人常用語“dear”“kiss”“您的V”,還呈現打了勝仗后迫不及待將喜訊告訴心上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對戰友傷亡情況的深深擔憂,同時還不乏情侶間的打鬧和嬉笑。信上寫道:
dear pin:
前夜我們去攻擊離如城九里路的十里廟據點,警戒放到城腳下,距離兩里路,12點進入陣地,2點總攻,3點半解決戰斗。共剿匪1個班、鄉自衛隊2個、城區常備1個分隊,共七八十人;俘虜了53人,繳輕機3挺,步槍36支、加拿大手提機1支、快機1架、手槍1支、彈筒1個、擊斃十余人。
余東打下來了,對南通、通東、東南今后斗爭有其極大的支援。傷亡如何?聽到的話盼能告知一二,特別是八團一營的。
我這里買了十包水果糖,是樂仙的。對不起,還是靠聯絡同志代買的。您要吃,必須把舌頭伸到我這里來,伸一次給一塊……
Kiss
您的V筆? 30日
在戰爭劇或電影中,人們常看到一些穿插了愛情情節的故事,一般都會認為編導為了收視率編造的。殘酷的戰爭時期,哪有心思談情說愛?然而戰士是有感情的,他們在那個特殊時期仍然會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我的父親無疑就是這樣的。
父親給母親寫信時,會用那么時髦的語句“親愛的”“吻你”。在少得可憐能相見的日子里,他又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有一天,終于有一個兩人可以相見的日子,父親非常想好好招待自己的心上人。用什么東西招待呢?炒個“糖醋藕”慰問心上人吧。然而,他們見面的時間不知是季節不對,市面上沒有藕賣,還是父親囊中羞澀沒有經濟實力買,總之父親手中沒有藕。一心想做“糖醋藕”的父親竟然腦洞大開,想到一個妙主意——用白蘿卜替代藕。他先將白蘿卜切成薄片,再用鵝毛管在白蘿卜片上戳出一個個小圓孔,最后用糖醋炒出了一盤人造糖醋“藕片”!不難看出在戰爭年代戰士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多么獨特,他們一樣能用自己的方式盡顯生活的樂趣和美好!
在父親的遺物中,還有一份保存完好的“結婚申請報告”, 這份申請報告記錄著父親年輕時的幽默。有關他們結婚當日發生的故事,我多次聽父親講起。每每講到這段經歷時,父親總忍不住開懷大笑,直笑得眼角掛上淚珠。年輕時的“杰作”,令他一輩子回味無窮。父親只要一想起自己讓母親很囧的樣子,就像當年結婚時那樣興奮無比、手舞足蹈。
當年愛搞幽默的父親竟然在部隊首長批示“同意你們結婚”幾個字前面,用筆添上一個“不” 字。然后,在結婚當日裝出一副苦臉,神色凝重地將“結婚申請報告”遞給母親。母親沒有識破父親的“杰作”,一看到申請報告上寫著“不同意”幾個字,臉色一下子就變了,先前的喜色變得凝重而尷尬,一句話不說,背起行李往外走。父親一見母親不僅臉色變了,還要馬上離去,知道這個“幽默”玩過了頭,趕緊上前拉著母親的手,深情地望著母親說:“我和你開玩笑呢,你還真的當真了?!”“你看看,你再仔細看看,上面的“不”是我加上去的啊,我就想逗逗你呢。哈哈哈哈……”
在父親百年之時,謹以此文表達女兒對老父親的思念之情,同時表達對為新中國誕生英勇作戰的革命前輩的感激之情。
(責任編輯 孫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