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清 陳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在小兒肺炎護理中,通過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患兒100例進行分析,分兩組。對照組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對比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咳喘緩解時間及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肺炎患兒的治療中,通過人性化護理的實施能提升患兒依從率,縮短治療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肺炎;人性化護理;常規護理;治療依從率
小兒肺炎為臨床的常見疾病,嬰幼兒階段為該疾病的好發階段。臨床研究發現導致小兒肺炎發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受到病毒或細菌等感染所造成的。該疾病為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情進展迅速?;純号R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咳嗽等[1]。由于患兒本身年齡較小,各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導致其受到細菌病毒感染的風險增大[2]。在患病后需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否則隨著病情的進展,癥狀的加重,可能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的威脅。而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臨床在開展治療的過程中常受到患兒治療依從性差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療效受到影響[3]。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為患兒開展治療的同時還應當搭配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本研究就小兒肺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運用進行分析探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患兒100例進行分析,分兩組,各50例。觀察組,女23例,男27例,年齡1歲~8歲,平均年齡(5.47±1.18)歲;對照組中,女24例,男26例,年齡2歲~8歲,平均年齡(5.51±1.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①病房護理。調節病房濕度溫度至患兒舒適,定期清掃病房并開窗通風。可按照小兒的喜好布置病房,如在病房中張貼一些卡通人物。放置一些玩具模型等,消除患兒對醫院的恐懼感。②加強溝通。在溝通中,護理人員應稱呼小兒為“小朋友”,采用小兒喜歡的語言方式溝通,以拉近于患兒的距離,提升其依從性。③重要事項。告知患兒家屬治療期間的重要注意事項,如定期為小兒拍背、翻身等。告知家屬如何搭配患兒的飲食,做到營養均衡。
1.3 觀察標準
對比患兒的治療情況。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情況
觀察組住院時間、咳喘緩解時間及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依從率
觀察組患兒的依從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嬰幼兒階段,小兒的免疫力較低,各器官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當有細菌或病毒入侵時,極易受到感染而引起肺炎[4]。目前臨床在小兒肺炎的治療中,常采用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但由于患兒年齡偏小,因此在治療中,難以有效配合,給臨床治療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導致治療效果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在有效的護理方式開展下,能改善小兒的情況,減少其治療的排斥心理,從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在人性化護理的干預下,是一種機遇常規護理的延伸[5]。該護理方式是以患兒為中心開展的護理工作,更注重患兒的需求,盡最大可能地滿足患兒的需求,從而拉近與患兒間的距離,提升其治療依從性。且人性化護理下能給予患兒更貼心的護理,能減少患兒的心理及生理不適感,可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咳喘緩解時間及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在小兒肺炎的護理中,通過人性化護理的實施能促進患兒癥狀的改善,提升其治療依從率,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妤,曹穎,李琳.人性化護理在嬰幼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效果及對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23):3541-3543.
[2] 黨菊會.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兒肺功能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3):503-504.
[3] 姬秋林,王黎.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5):174-175.
[4] 李英珍,梁華珍,冉蔣鴻.品管圈氣道管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控制中的效果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0,124(2):141-144.
[5] 張文靖.個性化護理在重癥肺炎高熱驚厥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意義研究——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護理手冊》[J].中國醫學裝備,2020,196(1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