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 周冉 溫宏偉 呂文月 王振宇
【摘 要】目的:研究超聲引導下切除異常回聲組織在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腫塊型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2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實驗組共計13例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小切口切除全部異常回聲組織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共計13例患者,參照傳統乳腺病變組織擴大切除術治療。結果:對比實驗組及對照組,前者復發率更低,外觀滿意度更高,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病程無明顯差異。結論:超聲引導下小切口切除全部異常回聲組織在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中的應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肉芽腫性乳腺炎;超聲引導;異常回聲組織
肉芽腫性乳腺炎(GM)是一種較少見的乳腺良性疾病,但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態勢,且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初期常表現為單個堅硬的乳房腫塊,且多為單側發病,病程較長者可形成多個離散的乳房腫塊。乳腺超聲可作為GM 首選的檢查手段,最常見的表現為不規則低回聲腫塊、管狀回聲及多發膿腔,血流豐富。病灶纖維化明顯時,病灶后方可見明顯聲影[1]。目前手術、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結核藥物及中藥等均被應用于此病的治療。普遍公認的是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治療后行手術治療。但是傳統開放手術存在切除范圍大、術后乳房外形損毀概率大、復發率高等缺點,我院乳腺科2016年11月開始采用超聲引導下小切口切除全部異常回聲組織的手術方式,并與同期傳統擴大切除病灶手術病例進行對比研究。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腫塊型肉芽腫性乳腺炎患者26例。年齡22歲~40歲,平均年齡(32.2±4.3)歲,均有生育及哺乳史。病例納入標準:①經穿刺病理診斷為肉芽腫性乳腺炎,臨床表現為腫塊型,無明顯皮膚潰瘍、竇道形成或皮下膿腫;②診斷明確后行類固醇激素治療,均采用甲潑尼龍片(美卓樂)口服治療,起始劑量30mg/日,根據療效遞減劑量,腫塊縮小并穩定,超聲評估最大病灶大小<5 cm后行手術治療,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排除標準:合并導管周圍乳腺炎及其他乳腺良惡性腫瘤患者,伴有乳頭內陷且與發病關系密切者,伴有其他嚴重疾患者。
1.2 方法
①實驗組:術前口服甲潑尼龍片治療,達手術條件后超聲引導下小切口切除全部異常回聲組織。采用設備為美國GE公司超聲診斷儀。術中超聲定位標注病灶位置及數量,局麻下選取乳暈邊緣行小切口手術治療,術中超聲反復探查病灶,確保切除全部異常回聲組織。內置皮片引流條,術后常規加壓包扎,門診每2天換藥至痊愈。術后繼續口服甲潑尼龍片,逐漸減量至4 mg qd維持1月停藥。②對照組:達手術條件后采用傳統開放手術。無皮損者盡量取乳暈緣切口;病灶距離乳暈較遠者則取腫塊表面切口;皮膚有疤痕者選取瘢痕切口,一并切除瘢痕組織。術中切除觸診異常病灶及周邊組織,余治療同實驗組。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復發判定標準[2]:術后隨訪半年以上,患者臨床及輔助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定義為治愈;隨訪期間臨床癥狀重新出現,經穿刺病理檢查證實為肉芽腫性乳腺炎,則視為復發。②外觀滿意程度評定,判斷標準[2]:非常滿意(乳房外形良好);基本滿意(乳房外形較好或一般);不滿意(乳房外形畸形)。③病程時長。
1.4 隨訪
患者均定期返院門診復查,平均隨訪時間為術后8.2±2.6個月。
1.5 統計學計算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復發率更低,外觀滿意度更高,差異顯著(P<0.05),兩組病程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GM的發病機制是由分泌物溢出且滲入到小葉結締組織間隙中,造成中性粒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出現浸潤情況,有效破壞了乳腺上皮、乳腺小葉等部位,最終形成肉芽腫性乳腺炎[3]。研究指出,開展類固醇激素治療后手術切除,能顯著縮小或消除腫塊,減輕炎癥,大大降低復發率[4]。目前的手術方式大多采用傳統的開放式手術,因為缺乏精準超聲引導,為了降低局部復發率,往往選擇更大范圍的切除,過多正常腺體及脂肪組織被切除從而使得乳房外觀損毀擴大。。
本研究觀察發現:在治療效果方面,實驗組復發率更低,這可能是術中超聲精準定位起到關鍵的作用,全程超聲引導能有效判斷病灶(異常回聲組織)是否被切除干凈。同時,手術時機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行類固醇激素治療而直接選擇手術,即使病灶廣泛切除,也被認為會增加復發率,以及皮膚潰瘍、膿腫、竇道及傷口感染的發生率。在外觀滿意度方面,試驗組則明顯優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Oztekin PS,Durhan G,Nercis Kosar P,et al.Imaging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granulomatous mastitis[J].IranJ Radiol,2016,13(3):e33900.
[2] 孫巖峰,李玉勝,王永,等.肉芽腫性乳腺炎不同手術方式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學,2018,39(1):72-74.
[3] 王荔,曹洪霞,張柯,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誤診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2):301.
[4] 任佳,韋麗光,于紅梅,等.地塞米松沖擊療法聯合手術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藥物生物技術,2019,26(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