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 要】目的:探究初產婦接受改良式助產干預對降低其會陰側切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100例初產婦進行研究,分組如下:參照組(50例,常規護理)、研究組(50例,改良式助產干預),護理效果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陰道順產率、會陰側切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胎兒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初產婦分娩時實施改良式助產干預,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時還可有效預防新生兒并發癥, 具有顯著護理效果。
【關鍵詞】改良式助產干預;初產婦;會陰側切
自然分娩為產婦常見分娩方式,產后恢復快,且并發癥少,對產婦具有重要意義。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改良式助產干預可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預防會陰側切[1]。本文將以100例初產婦為對象,探究改良式助產干預的應用價值,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100例初產婦進行研究,分組如下:參照組(50例,常規護理)、研究組(50例,改良式助產干預)。參照組,年齡19歲~33歲,平均年齡(26.78±2.34)歲,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39.91±2.12)周。研究組,年齡20歲~32歲,平均年齡(26.12±2.08)歲,孕周38周~42周,平均孕周(39.34±3.12)周。對比一般資料,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講述分娩知識,給予初產婦鼓勵與支持,密切關注產程變化。
1.2.2 給予研究組改良式助產干預:(1)成立管理小組,包括組長、助產護士、護理人員,加強小組成員培訓學習,明確各自工作職責,組長監督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助產護士實施護理干預。(2)給予初產婦產前保健,護理人員與初產婦一對一健康教育,拉近彼此距離,建立良好溝通與信任;向初產婦發放知識手冊,內容包括接生技術、分娩體位等,強調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利弊;產區使用布簾隔離,避免胎兒與強光突然接觸,在室內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并控制室溫為28℃;指導初產婦拉瑪澤呼吸減痛法。(3)給予初產婦分娩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胎頭在露出3cm~4cm時,由助產士對胎頭娩出進行控制,采用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進行接產。在胎兒即將娩出時,將產房中燈光調暗。(4)加強產后護理,胎兒在娩出以后,在初產婦裸露的皮膚上放置,由初產婦給予新生兒撫摸,在臍帶搏動消失以后,剪斷臍帶;向初產婦講述母乳喂養;給予初產婦生活指導,包括飲食、產后活動等,密切關注初產婦的情緒,及時疏導負性情緒。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自然分娩率、會陰側切率、新生兒并發癥,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自然分娩率、會陰側切率比較
研究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參照組,研究組會陰側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胎兒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初產婦分娩時以缺乏有關知識與經驗,極易出現緊張、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受到認知水平、心理因素等影響,初產婦往往會直接選擇剖宮產,需加強產程護理。改良式助產干預是以人性化角度作為出發點,指導初產婦選擇自然、舒適體位,確保胎兒在產道通過時壓力減少,預防產道損傷[2-4]。研究表明,改良式助產干預有助于消除初產婦負性情緒,提高自然分娩率。本次研究中,針對初產婦實施改良式助產干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陰道順產率、會陰側切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胎兒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在改良式助產干預中,結合個人分娩經歷,在不同產程中給初產婦提供有效建議與方法,使得初產婦能夠使用不同體位施以撫摸,緩解分娩痛苦,隨著產程進展,導樂均給予積極幫助,安慰與鼓勵初產婦,使得初產婦充滿自信心,將個人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分娩過程順利完成[5,6]。
綜上所述,初產婦分娩時實施改良式助產干預,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時還可有效預防新生兒并發癥, 具有顯著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文萍.改良式助產對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臨床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19,4(15):147-149.
[2] 劉素英.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影響的研究[J].健康大視野,2021(5):157.
[3] 藍蘇艷.助產士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影響的研究價值分析[J].母嬰世界,2021(2):179.
[4] 孫召香.正位無創助產聯合Lamaze呼吸法對初產婦分娩產程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5):21-22.
[5] 黎政紅,林秀春,季利芬.導樂分娩干預對經陰道分娩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23):3687-3689.
[6] 劉文萍.改良式助產對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臨床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19,4(1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