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娜
【摘 要】目的:探討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技巧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就診于我院治療高血壓的患者共計96例,采用隨機表法分兩組并給予不同的干預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加強護患溝通,對比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血壓水平優于對照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為顯著(P<0.05)。結論: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效果顯著,可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建議臨床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護患溝通;負性情緒;效果
高血壓是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很多患者會因治療效果不明顯而失去治療信心,極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過大的心理負擔可能加重病情,不利于病情的康復。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人文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加強護患溝通技巧極為重要[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的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6例就診于我院治療高血壓的患者,隨機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45歲~79歲,平均年齡(62.35±1.32)歲;研究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46歲~80歲,平均年齡(63.52±1.15)歲,將所有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知曉研究內容并同意配合。排除標準:意識障礙或溝通障礙者,基線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1.2.2 研究組:加強護患溝通。
1.2.2.1 患者入院后主動與患者交流進行自我介紹,向患者介紹科室情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聊天中了解患者的個人情況、家庭狀況、工作環境、文化水平等,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普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治療方式以及日常注意事項等,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告知患者高血壓的控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因為進展緩慢就焦慮、緊張或者失去信心,以治療成功的案例給予患者正能量,告知患者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態,為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
1.2.2.2 對患者進行診療時,傾聽患者的需求,對患者的疑問耐心解答。熟練掌握各項診療操作,交流過程中可通過與患者握手、撫背或者延伸鼓勵等表達對患者的理解與支持,讓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感到親切,消除陌生感,感受到被尊重進而提升治療依從性。由于高血壓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在描述病情時可能會出現語言啰唆或者對醫護人員的語言理解不好的現象,在傾聽患者講話時一定要有耐心,待患者講完話再為其解答。在為其講解家庭血壓儀使用方法時也要有耐心,并為其演示正確的使用方法直到患者會用為止。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血壓水平和負性情緒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評價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得分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2)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極為滿意率+普通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水平以及負性情緒評分
研究組患者血壓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隨之而來的是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病率逐漸增多,人們對高血壓水平的控制以及對患者的護理干預越來越重視。該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病情進展緩慢,需要長時間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等來維持正常水平,但大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的了解需要醫護人員給予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常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改善高血壓水平效果不佳,基于此,我院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良好的溝通,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本次研究中加強護患溝通的研究組患者血壓水平控制得較好,負性情緒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較大[2,3]。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可有效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減輕其心理負擔,建議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小楊,戚楊.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192-193.
[2] 魯新萍,王悅,李晶,等.高血壓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的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20,15(9):84.
[3] 梁洪艷.護患溝通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7):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