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涵新
【摘 要】目的:干化學法檢測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的比較研究。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院治療的350例患者,實施干化學法檢測,觀察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結果:兩組TBIL、CLU、BUN、CREA、URIC、TC、CHOL、HDL-C、LDL-C、ALP、CCT、CK、AMY、NA、CHE、CHE、MG、CO2指標差異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血清組相比,血漿組ASL(18.75±2.96)IU/L、ALB(46.66±1.84)g/L、DBIL(5.41±2.41)μmol/L、ALT(10.44±3.62)IU/L、LDH(149.25±19.14)IU/L、HBDH(128.75±18.63)IU/L、LIP(31.28±6.85)IU/L、CA(2.31±0.09)mmo/L、K(3.57±0.27)mmo/L、P(1.25±0.13)mmo/L偏低,CL(104.29±1.33)、TP(78.01±3.51)指標偏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干化學法檢測使用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與常規結果有差異,但差異小,能夠滿足患者急診患者要求。
【關鍵詞】干化學法;肝素抗凝;血漿;血清生化
現代檢測方法發展和全自動化學分析儀的運用范圍,使得為臨床研究提供及時、準確檢測結果成為臨床研究重點,且此方法對于緊急搶救病人尤為重要[1]。臨床血液樣本提交立即延遲導致獲得結果回報時間顯著延遲[2]。即使分離膠促凝管的血樣仍需要15毫秒~20毫秒后才能離心,且分離血清也有可能含有纖維蛋白凝塊,堵塞加樣針,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或設備故障[3]?;诖吮敬窝芯窟x取我院350例患者實施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的比較研究,觀察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院治療的350例患者,實施干化學法檢測,觀察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男200例,女150例,年齡21歲~83歲,平均年齡(52±4.15)歲。
1.2 方法
儀器:西門子ADVIA2400,強生350;采取患者靜脈血6 mL,分別放入感受抗凝管和常規血清分離管,靜置20min,對兩管血液實施離心處理10 min,將血清、血漿放入一起實施指標監測,對比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血清血漿29項檢測指標結果比較,兩組TBIL、CLU、BUN、CREA、URIC、TC、CHOL、HDL-C、LDL-C、ALP、CCT、CK、AMY、NA、CHE、CHE、MG、CO2指標差異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血清組相比,血漿組ASL(18.75±2.96)IU/L、ALB(46.66±1.84)g/L、DBIL(5.41±2.41)μmol/L、ALT(10.44±3.62)IU/L、LDH(149.25±19.14)IU/L、HBDH(128.75±18.63)IU/L、LIP(31.28±6.85)IU/L、CA(2.31±0.09)mmo/L、K(3.57±0.27)mmo/L、P(1.25±0.13)mmo/L偏低,CL(104.29±1.33)、TP(78.01±3.51)指標偏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干化學法檢測是一種化學分析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把液體樣品直接添加到不同項目的商業化干燥劑中,用試樣中水作為溶劑觸發特定的化學反應,實現化學分析的方法[4]。干化學法檢測是基于酶分析的一類方法,也稱為干試劑化學或法、固相化學法。其主要特點是精度高、速度快、通常在3min~4 min內得到測試結果,操作簡單,無需日常校準[5];不需要提前配置溶液、存儲樣品、無需預處理;干化學法檢測能夠通過選擇性多層磨具實施過濾以避免在測量過程中產生感染物質;樣品容量較少,反應時水由標本中的液體成分實施供給,提高測量靈敏度;基于電極法原理的多層膜片僅供一次使用,具有傳統電學優點而不存在其缺點;在某些情況下,可替代濕化學法對急診標本實施檢驗,還可對常規測試結果實施評估[6]。
現階段臨床上最常用活的生化檢查方法是靜脈采集血樣標本,但分離血清標本的時間較長,這使得纖維蛋白你盡快堵塞加樣針,在固定過程中可能引起細胞變形、擠壓、破壞而產生結果誤差,由于反應時長較長,不能實時對急診危重患者提供診治指標[7]。肝素是一種帶有酸性物質粘膠,抑制血清、Xa協同因子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對滲透壓影響較??;肝炎是一種帶有硫酸基因的黏多糖,能夠控制血清、Xa協同因子的活性和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對滲透壓無影響,能夠控制因為凝血口離心分離過程中的血細胞變形和浸潤差異;肝素類抗凝集標本不需要的固定血液保存過程,可在采血后立即進行研究,以提高急診檢查效率,從而使肝素抗凝血漿檢測結果更好地與急診醫學相吻合,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8]?,F階段用于檢測臨床生物指標檢測和正常參考值主要來自血清標本,這需要進一步分析肝素抗凝血漿是否可代替血清素用于研究活檢[9,10]。
國內外對于濕化學方法、血漿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報道廣泛,但結果差異大。一方面與可能是受統計學方法影響,另一方面可能是受測試項目儀器、儀表和方法影響。然而,臨床可行性研究結論是:兩組TBIL、CLU、BUN、CREA、URIC、TC、CHOL、HDL-C、LDL-C、ALP、CCT、CK、AMY、NA、CHE、CHE、MG、CO2指標差異小。與血清組相比,血漿組ASL(18.75±2.96)IU/L、ALB(46.66±1.84)g/L、DBIL(5.41±2.41)μmol/L、ALT(10.44±3.62)IU/L、LDH(149.25±19.14)IU/L、HBDH(128.75±18.63)IU/L、LIP(31.28±6.85)IU/L、CA(2.31±0.09)mmo/L、K(3.57±0.27)mmo/L、P(1.25±0.13)mmo/L偏低,CL(104.29±1.33)、TP(78.01±3.51)指標偏高。此結果表明:K、CCT、TP、ALB、CA、CO2、P、Mg、LDH、LIP 等指標的差異在1/2 LIA下差異在可接受范圍內。ALT、AST 等血清及血漿大于1/2CLA的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臨床一致性差,臨床不可接受,不能直接使用肝素抗凝血漿代替血清檢測Alt、AST,為血漿樣本需要重新建立參照系并做進一步研究。干化學法檢測肝素抗凝血漿的生化指標與常規血清檢測的結果差異較大,并應建立參考值的使用治療單獨設置參考值即可。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與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有關,也可能與工具等有關。
綜上所述,干化學法檢測使用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與常規結果有差異,但差異小,能夠滿足患者急診患者要求。
參考文獻
[1] 張俊瑋.肝素抗凝血漿與血清在臨床生化檢驗結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22):3776-3778.
[2] 藍嵐.血清分離膠與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標本對急診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學,2019(2):174-175.
[3] 李琴,趙獻芝,謝友慧,等.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對生長期肉鵝血清生化指標和激素水平的影響及相關性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20(6):35-41.
[4] 牛懷瑛,石英.血脂生化檢驗中的分級檢驗方法與拉網式檢驗的比較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3):96-98.
[5] 楊建彬.分級檢驗法與傳統拉網式檢驗法在血脂生化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21,19(10):162-163.
[6] 楊雪林.分級檢驗方法用于血脂生化檢驗中的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z2):42-43.
[7] 劉鴻燕.肝素鋰抗凝血漿用于血液透析后對患者生化檢驗的影響[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9,29(4):34-36.
[8] 趙桂蘋,賈佑雨,程文婷.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肝素鋰抗凝管與血清管檢測鐵代謝三項的價值對比[J].中外醫療,2020,39(1):189-191.
[9] 羅旦,李艷,楊玉蘭,等.肝素鈉抗凝血漿替代血清化學發光法檢測β-HCG和孕酮的效果[J].武警醫學,2019,30(11):999-1000.
[10] 朱玉飛.分析急診生化檢驗中肝素抗凝血漿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