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樣在樂團實踐和訓練過程中,提高并催化樂團整體的接受能力和融合能力是此項目針對樂團訓練日常調研的重點。通過依托導師項目平臺請來國內知名指揮家楊春林、葛亞南對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民族管弦樂團進行開放型排練,破除單一指揮排練制;通過學院層面借調省歌劇舞劇團多位專業演奏家對樂團進行軟實力支撐,提升團員音樂表達精確性;通過樂器分組交叉排練,讓團員體驗不同樂器音色的差異性。此類途徑為我院民族管弦樂團更高效的進行融合性訓練提供了窗口,填補了一些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因缺乏部分基礎性和合作性產生的排練缺口。
關鍵詞:民族管弦樂團;催化訓練;融合性
一、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在排練中出現的差異性問題
在對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將近一年左右催化訓練過程中暴露出一系列困難:由于基礎性差、樂團排練經驗少、曲目核心要義體悟慢、樂器音色表達不準確、樂團人數少配制低等問題,使得曲目在平時排練過程中阻力重重進程緩慢。隨著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的如期開始,我院民族管弦樂團也進行著賽前準備,在此狀態下,應對比賽無論從曲目整體音樂性表達、音準表達、聲部配合方面都將是一次的艱難挑戰。在整個樂團中吹管樂器(包涵笛子、嗩吶、笙)的音準精確度最低,彈撥樂器(包涵琵琶、古箏、阮)其次。而整體的民樂團在近一年排練內音準的精確度最高甚至沒有到達50%。也就是說在連續兩天的排練中就有一次樂團音準出現重大問題。雖然音準問題最為關鍵,但也僅僅只是排練過程中的一方面缺口,音樂的整體表達和聲部間的默契配合也需要巨大的提高。在此情況下,如何解決樂團當下窘境是的首要前提,所以我團對高層次排練力量的輸入在此時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需要。
二、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在排練時的催化訓練
為了及時解決當下出現的問題,樂團依托導師項目平臺請來國內知名指揮家楊春林、葛亞南對我院民族管弦樂團進行拓展指導。用已具備的樂團條件和團員的當下的專業技能,去解決排演實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催化訓練過程中以下準則是是排練效率快速提高的重要支柱:
(一)開放型的指導模式
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外援指導中,使用開放型的指導模式,排練以演出的形式,允許兄弟院校、社會團體和音樂愛好者現場觀摩反饋。增加樂團團員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排練演出經驗,以指揮的要求潛移默化帶動樂團團員提高自身對音樂的要求,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舞臺上更直觀、更深入的感受音樂想要表達的深層內涵。
(二)實踐性的排練意圖
實踐性的項目意圖,即在除了樂團本身指揮的排練下,不僅外請知名指揮家進行樂團訓練。在此基礎上,還鍛煉有能力的團員承擔樂團日常代排、曲目SOLO片段、以及樂團的管理與協調。在多次排練下快速促進團員之間默契性、紀律性、協調性。同時破除單一指揮排練制,讓樂團團員們從不同知識構架、不同處理方法、不同音樂層次得到豐富的排練反饋。
(三)互助型的排練思想
互助性的思想碰撞。從曲目方面,在指揮、觀眾以及排演者各個角度的多次反饋下,我院作曲老師的創作靈感不斷被激發,使其創作的曲目增強創新意識、不斷自我革新。在階段內出現了曲目隨排隨改的現象,在曲目框架、結構、內涵上不斷精進,進而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在排演曲目方面也出現了地域性的開拓創新。
從排演者方面,通過采取相同樂器組內幫扶、相同樂種組內幫扶、不同樂種組合練習等方式進行團員互助。頻繁連續的專業技術互助交流是貼近學術先驅的起點,也是開拓音樂專業視野的最高效途徑。互助練習在短時間內讓樂團團員一定程度認識到自己的技術不足和專業缺陷,擴大團員對彼此業務熟悉程度,極大提高樂團整體技能平均值,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做到專業技巧的可控和平衡。
三、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在催化訓練時的融合性探索
(一)提升樂團對團員們開放培養的排練機制
融合性訓練是樂團近一年時間里做出的最重要一項訓練。通過讓團員們承擔樂團、室內樂、小組合等各種形式的舞臺實踐,激活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技能靈敏度。提升樂團對團員們開放培養的排練機制,學員們通過參加比賽總結經驗、提高能力,有意識的增加音樂的表達需求,在排練時能夠迅速的與指揮接軌,充分調動音樂積極性。
(二)借調省歌劇舞劇團多位專業演奏家輔助共同訓練
通過學院層面借調省歌劇舞劇團多位專業演奏家對樂團進行軟實力支撐,提升團員音樂表達精確性;樂種的分組交叉排練,讓團員體驗不同樂器音色的差異性,了解自己與專業演奏員之間的差距。通過校對調音器、節拍器的方法統一標準,增強基本功;通過觀看自身排練視頻與知名樂團演出視頻對比提升音樂感知力;通過指揮強調音樂的精準性、增加團員的音樂智力。此類途徑為我院民族管弦樂團更高效的進行融合性訓練提供了窗口,填補了一些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因缺乏部分基礎性和合作性產生的排練缺口。
四、通過催化融合訓練后樂團的成果
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在通過長達一年多的催化訓練與融合探索后,對團員專業自信的提升和樂團力量的儲備都有巨大的積累。使得樂團在第六屆全區大學生藝術展演上取得了(乙組)大合奏、小合奏雙金的成績、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上取得了(乙組)大合奏一等獎、小合奏二等獎的豐碩戰果。
總之對我院“民族管弦樂團”將近一年左右采取的催化訓練方式,目前來看是有效且可持續實行的。繼續提升開放的訓練模式在樂團成熟的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我國民族管弦樂隊結構體制的形成和沿革》孫克仁、林友林,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2-01
[2]《"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二十三 我們將如何面對21世紀?──民族管弦樂隊的轉型 解構及其它》李西安,人民音樂2000
[3]《關于民族管弦樂隊的建制問題》范乃信,中國音樂2005-03
[4]《我們將如何面對21世紀?:民族管弦樂隊的轉型,解構及其它》李西安,人民音樂2000
[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民族管弦樂團”訓練的思考與研究 ?,項目編號:YCX21130,項目負責人:王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