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如何使歷史課堂提問更具有有效性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教師學會提問的重要性。二、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三、在歷史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歷史課堂;提問;重要性;有效性;方法及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課堂提問是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學會提問的重要性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線。”愛因斯坦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心理學角度說,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動力、啟迪學生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好像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和活躍課堂氣氛。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提問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大有裨益。
二、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現在的課堂上更強調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傳統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講學學生聽的方式已不存在。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設想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提問往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對問題準備不足。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問題的設計不精密,準備不足,或是設計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2、問題過多,或過易或過難,學生沒有思考價值。教師提的問題過于簡單,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提的問題過難,學生無從思考,失去學習信心。
3、提問內容缺乏啟發性,不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啟發性是對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問題不要太簡單直露。教師的提問應盡可能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
4、提出的問題內容空泛,針對性不強。課堂上問題針對性不強,過于籠絡,就會使學生把握不準思考、回答的方向,導致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甚至答非所問,難以對教學起到有效地引導。
5、提出的問題枯燥乏味,不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教師所提的問題應符合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同時,提問也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而充分展開。如果課堂提問枯燥乏味,不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或課堂上所有問題都是純理論型的,就難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6、所提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相距較遠,偏離了主題。一些教師只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所提問題與課堂教學重,難點聯系不大甚至無關,表面上看起來課堂氛圍很熱烈,但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學目標也達不到。提問做不到有的放矢,只會浪費時間,保證不了課堂效率。
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我認為,課堂提問要達到高效,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要學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情境要“真”,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時代感,問題要“巧”,能深化主題;問題情境要“新”能啟發學生以新視角去觀察,分析。問題情境要“全”,能使大多數學生產生共鳴。
例如:我在上《羅斯福新政》時,導入新課部分,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以一個小女孩和她母親的對話導入新課,1930年一個寒冷的冬天的傍晚,在一個美國煤礦工人家里,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小女孩問媽媽:“媽媽,天這么冷,我們為什么不生火爐呢?”“因為我們家里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媽媽,爸爸為什么會失業呢?”“因為你爸挖的煤太多了。”為什么當時的美國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通過這個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想了解這種奇怪現象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和問題來學習這節課的內容。
2、課堂提問要做到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在教學中,一些教師隨心所欲,沒有提問層次性的意識,所提出的問題要么太難,打擊了學生的自信與熱情,要么太簡單,學生不感興趣;要么問題太空泛,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從下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分層次問題。例如針對《秦始皇加強重要集權的措施》一目時,問“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措施是什么?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課本知識的整理,所以我讓后進生來回答。我又發問:“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這個問題綜合性很強,因此我讓優秀學生來回答。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每位學生由于在課堂中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所以對提問產生了無比濃厚的興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加了自信。
3、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應及時評價。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評價是每一個老師需要直面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的評價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只有及時,科學、合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才能使教師學生的思維為一體,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評價的標準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效果。例如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這時教師及時加以評價:“這個學生回答問題又正確,聲音又洪亮。”不經意的一句話評價就使學生明白了老師對同學回答問題時聲音的要求,于是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都爭先效仿。這時的評價就像一根“指揮棒”起著導向作用。同樣是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如果并沒有刻意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誤區:只要回答正確,聲音大小無所謂。由此可見,,及時的評價多么重要!
總之,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礎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教師有效提問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說,沒有好的提問就不會有成功的教法,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精彩而有藝術的課堂提問應該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應該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我們必須在備課時多下功夫,通過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真正起到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1年第4期第14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年第6期第47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3]西安市大華中學 張穎《中學歷史課堂提問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