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就包含了豐富的美術與文化內容。2008年,油紙傘制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油紙傘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圓形的傘面寓意圓滿和團圓,“油紙”與有子音相似,表示家中增添人丁;傘架的材質用竹子做成,表示節(jié)節(jié)高升;西湖邊,斷橋上,油紙傘是許仙與白娘子愛情故事的縮影。本文旨在將油紙傘文化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油紙傘,另一方面?zhèn)鞒杏图垈憬浀涔に嚕l(fā)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
關鍵詞:非遺文化;油紙傘;設計工藝
一、油紙傘工藝傳承的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一些優(yōu)秀傳統工藝正漸漸消失于我們的現代生活。一說油紙傘,我們便會聯想到江南的煙雨朦朧以及詩人戴望舒的《雨巷》,油紙傘蘊涵了豐富的寓意以及文化情感。油紙傘工藝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面臨原材料短缺以及制作工藝費時耗工無人傳承的窘境,如今的油紙傘大多是以裝飾功能為主,其情感以及文化內涵已被人所淡化,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需要我們以及下一代的共同努力,因此將非遺文化融入美術課程,對于學生了解和認識非遺文化,普及中國工藝設計史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二、非遺文化融入美術教學實踐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熱愛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性以及創(chuàng)造力,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國傳統文化如甘甜的泉水般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基石,因此美術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在中學美術課堂融入優(yōu)秀的油紙傘文化,有利于傳統文化對學生精神的洗滌,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于非遺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學習并傳承油紙傘制作工藝
油紙傘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整套程序都是依靠手工來完成。首先選擇質量較好的竹子,接著將竹子進行水浸晾曬,然后鉆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制成骨架和傘骨。再把準備好的紙粘上骨架,修邊、定型,曝曬,在傘面繪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最后上油,晾曬好就可以使用。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極少人愿意靜下心來學習油紙傘的制作工藝,這也是油紙傘工藝無人傳承的重要原因。關注文化與生活是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油紙傘中便蘊含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如果將其制作工藝與美術學科進行結合,不僅可以解決油紙傘制作工藝無人傳承的窘境,而且學生可以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知識,在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下鍛煉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形成學生自己的緘默知識。
(三)拓展美育形式,提升審美素養(yǎng)
傳統的美術教學注重傳授雙基,在新課改后,國家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油紙傘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以及美術知識可以為美術教學注入鮮活的動力。油紙傘本身內涵豐富,文化氣息濃厚,并且外形古典浪漫、高貴典雅,是中國古典美的標志,其中包含了許多美術知識,比如在傘面繪制的圖案大多都是中國畫,中國畫大多講究意境,對人的情感、思想、品格、意志等方面有著激勵、滋養(yǎng)、陶冶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油紙傘的制作工藝時也可以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不斷提高其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
(四)豐富中國設計史知識,提高理論修養(yǎng)
邵人箴先生在接受某一雜志采訪時,提出“目前的社會文化的整體風氣是浮夸不實,出現一種庸俗化的傾向,是一種格調不高的俗文化的大普及”。時代在快速發(fā)展,然而人們的審美卻越來越趨于一致,碎片化的信息在短時間滿足了現代人的視覺享受,但是其內在修養(yǎng)卻遠不及古代讀書人。學生在美術課堂不僅要學習美術技能,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有了理論知識的支撐,才能在獎賞美術作品時點評一二。油紙傘的制作工藝作為我國的非遺文化,其中包含了許多工藝設計知識,學生在學習工藝時,教師可借機將油紙傘的由來、油紙傘的發(fā)展與傳承、油紙傘背后的文化意義以及工藝設計史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而激發(fā)其對油紙傘文化的興趣。
三、油紙傘非遺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設計·應用”領域的實施方法
(一)開展主題活動,舉辦油紙傘展覽
在油紙傘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著手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生將油紙傘制作完成后,在美術教室舉辦油紙傘展覽會來展示學生作品,采用學生互評、自評以及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老師和學生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油紙傘的制作工藝,分享繪制的油紙傘圖案的文化內涵,活躍課堂氛圍。美術展覽是一次分享學習成果以及互相學習的機會,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擅于汲取別人的優(yōu)點,長善救失。
(二)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設置角色扮演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思維模式,采用情境教學法,吸引學生進入情境,增加趣味性。從古至今,關于油紙傘的故事很多,例如,《白蛇傳》中,在西湖斷橋,許仙與白娘子“以傘為媒,演繹千年等一回”經典愛情故事,纏綿悱惻,浪漫感人,泛舟湖上,眉目傳情,一把油紙傘定情。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分角色扮演白娘子與許仙,通過設置影視橋段,使學生們感受到油紙傘所蘊含的情感。再如戴望舒詩人筆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一曲雨巷,一把紙傘,戴望舒的《雨巷》描繪的正是江南景。通過讓學生扮演撐傘走在江南雨巷石板路的姑娘,體會在典雅的油紙傘的襯托下,江南女子是如此地溫婉動人。
(三)開展戶外教學,尋找自然素材
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當充分遵守和踐行這一理念。在油紙傘制作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大自然尋找素材,油紙傘的取材正是從大自然而來。大自然是活教材,適時啟發(fā)學生用自然中的各種材料來設計制作油紙傘,開發(fā)想象力,讓學生們盡量利用手、眼、口、鼻去感觸,利用大腦去思考,在這樣真實的情境中學生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還可以去民間工藝場親臨油紙傘的制作過程,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油紙傘工藝。
四、結語
油紙傘制作工藝作為我國的非遺文化應當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油紙傘文化的興趣,從而傳承油紙傘非遺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有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不斷繼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顏慧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李文宇.開發(fā)民間美術資源應用于中小學美術教育[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陳寅輝(1998年-),女,漢族,山東省聊城市,碩士研究生,延安大學,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