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娜
摘要: 現在的很多幼兒園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教育“小學化”趨勢,幼教期間教學的內容、方法與對于幼兒的引導模式都有十分明顯的小學時期的影子。影響到幼兒正常的健康發育,磨滅幼兒的學習興趣,抑制幼兒個性的成長與發展,束縛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為此要形成正確的幼教觀念,加大對幼兒園的有效監督,重塑家長對幼教的正確認知。
關鍵詞: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策略
近年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趨嚴重,部分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擴大招生規模,不顧幼兒的年齡、身心和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采取“小學化”的教育模式對幼兒進行施教。這不僅對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危害,也嚴重脫離了幼兒園要“以游戲為主,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宗旨,剝奪了幼兒游戲的權利,耽誤了幼兒智力的開發。以下筆者就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成因及解決措施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社會現狀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提前將小學的教學內容教給孩子,并且逐漸增加難度,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負擔。
其次,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干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后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里還要做等等。
另外,在教育理念上,社會、家長、幼兒園三者都發生了扭曲。家長們過分關注對孩子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素養的提升,大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擴大招生規模,把幼兒園教學內容的數量和難度當做辦園的特色和亮點,忽視了幼兒的成長規律。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及形成原因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對幼兒具有很大的危害,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幼兒產生厭學心理。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和身體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過早介入小學的教學內容會使幼兒不喜歡課堂,進而產生厭惡上學的情緒。即便幼兒有一些收獲,但這種負面影響會影響孩子一身的發展,從長遠來看也是得不償失的。
2.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孩子的童年應該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學習,幼兒園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遵循幼兒的教育規律,為孩子創造幸福。
3.危害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正處于發育期,過早過多的進行規范性學習,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上的不良癥狀的產生,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還不成熟,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使他們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且在成人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心靈受到創傷,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形成原因
首先,家長的需求對幼兒教育的辦學目的和教學方向影響最大。社會競爭的激烈使得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他們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望子成龍的心理,他們不惜血本的給孩子買各類小學輔導教材,給孩子報周末輔導班,甚至把孩子能背多少古詩、能寫多少漢字作為孩子優秀與否的評判標準,這些做法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但幼兒園卻為了擴大招生規模,迎合了家長的心理需求,從而推動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產生。其次,受我國當前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的影響,中小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延伸到幼兒園,他們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過早的給幼兒灌輸各種學科的小學知識,并以分數論英雄、定成敗,導致小學教育鏈向幼兒階段延伸和擴展。
三、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如何有效防止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通過調研和分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正確認識。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幼兒園的辦學意義和宗旨,通過科學的制度建設、評估考核、督導等各種形式規范辦園行為,糾正當前不良現象,尤其是糾正民辦幼兒園的辦學行為,讓全社會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形成幼兒教育“小學化”人人喊批的局面,讓其無藏身之處。
2.幼兒園要形成聽評課常態化機制,園領導要經常去班級聽課,發現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解決;幼兒園除了要為教師爭取校外培訓機會外,自身也要多次開展教育教學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素質能力;面對家長的錯誤教育理念,幼兒園要堅持辦園理念和宗旨,并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增進與家長的交流聯系,及時溝通,宣傳科學的育兒理念。
3.幼兒教師應堅持科學的教育理念,貫徹“游戲教學”的精神,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全面素質能力,利用現代媒體學習優秀幼兒園教學的先進經驗,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摒棄小學化教育傾向。
4.遵循幼教規律?!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毒V要》中強調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視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是由某一方面就能導致的,它是由社會、家長和幼兒園多個方面造成的。所以,在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過程中,這三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及時糾正與幼兒身心發展不相符的教學方式,才能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史春梅.芻議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7年02期
[2]田旭學.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3]黃婷婷.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山西青年;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