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暉
摘要:數學概念是導出數學公式、數學定理、運算法則的邏輯出發點,也是發展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良好載體。要想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在概念學習過程中提升知識應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優化概念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基礎數學;高效性;措施
數學概念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基本元素.人們在實踐中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提煉、分析,最終抽象出數學概念.而今的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存在著重解題、輕概念的誤區.其實,概念就如同一幢大樓的地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建起高樓大廈.作為學生,只有夯實概念基礎,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才能在數學的道路上走遠.鑒于此,筆者根據執教過程中概念教學的一些經驗談點認識,以期共勉.
一、動手操作,直觀理解概念
如前文所述,空間表現形式是構成數學概念的一種重要因素,而對于一些與空間表現形式有關的數學概念,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就是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此來強化學習過程的直觀性。同時,動手操作作為一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鞏固,這也是新課標對當前教學活動的要求。因此,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對于概念教學過程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如:公式是數學概念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以《圓柱和圓錐》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柱表面積公式這一數學概念時,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動手操作。首先,讓學生用紙剪裁一個長方形和兩個面積相等的圓形,同時,我要求圓形的周長和長方形的長或者寬是相等的,最后讓學生嘗試用這幾個圖形拼接成一個立體圖形。經過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都將這幾個平面圖形拼接成了一個圓柱,這也使學生發現了其中的對應關系:圓柱的展開圖實際上就是一個長方形和兩個面積相等的圓形,而且長方形對應的就是圓柱的側面,兩個面積相等的圓形對應的則是圓柱的上、下底。最后,結合動手操作過程,大部分學生都準確地歸納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公式。
二、聯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領域,也是最能調動學生們探究積極性的領域,學生的情感經驗大都是在生活中積累的。而數學學科又是一個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數學概念大多是從生活中總結概括而來的。例如,在《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一課中的“三角形穩定性”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聯系生活的方式,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的。首先,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展示了起重機、三腳架、鋼架橋、屋頂鋼架等生活常見物品圖片。然后,我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都認識這些東西嗎?”“認識。”學生答。“它們都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又問。接著我讓學生以自由發言的方式回答了上述問題。隨后,我繼續問道:“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圖片中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呢?”“都有三角形。”學生答。“為什么呢?”我問。繼而引導學生們對在這一教學問題進行探究,最終在課堂交流與實踐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結論。
三、對比教學,突出特征
每個數學概念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要想提高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就要讓學生們把握數學概念的主要特征,看到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建立起完善的數學概念體系。而對比教學法就是最能突出知識的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以對比教學的方式,降低學生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難度,提高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例如,在《與三角形有關的角》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對比教學的方式教學三角形內外角概念的。首先,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三角形圖案。然后,我指著三角形的一個角問:“這是什么?”“角。”學生答。“它是一般的角嗎?”我問。“不是,是三角形里面的角。”學生答。然后,我將三角形的一條邊延長,指著線與三角形的邊形成的夾角問道:“那這個呢?”“三角形外面的角。”學生答。“如果要給它倆起個名字區分一個該怎么叫?”我又問。“內角和外角”學生答。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以對比教學的方式,突出了內外角的主要特征,幫助學生們準確的區分了兩個概念,完成了概念教學任務。
四、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學習知識,不光是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也是新舊知識的聯系和總結,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對現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完善和補充,為后續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數學教師也需要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通過以前學習的知識來引入新概念,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將以往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和完善。比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先讓學生們復習以往學過的10以內加減法,并通過游戲的方式慢慢增加數量,讓學生們在游戲過程中對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計算。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掌握,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進一步完善其知識結構體系,不但學習了新的知識內容,也實現了對舊知識的鞏固,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
五、結語:
數學概念是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掌握基本解題能力的關鍵。培養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敏感性,加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能夠深入細致地分析問題,利用基礎概念進行習題解答,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數學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王艷霞.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學周刊,2020(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