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穎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而語文教育則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在識字教學這一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讓孩子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愿意去接受和去傳播這類文化,是小學時期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大目標。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時讓學生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了解傳統文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和文化底蘊,同時激發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使小學生主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承者,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樣也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教學;傳統文化啟蒙
前言: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是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所面對的重要課題,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育起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基本的認識和興趣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在識字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以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教師從小學低齡段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本文將在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和特點,找到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程中識字教學的現存情況
(一)教學內容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主要是以單個生字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識記課文中的生字和這些生字的組詞搭配。這樣的教學內容設計將生字教學從課文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個單獨的教學部分。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的只是單個的字詞,而不是在對整個課文理解的基礎上,識得并學會運用其中需要掌握的字詞。沒有達到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方法
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對生字進行板書并標注拼音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生字的字形和讀音,同時在課下要求學生完成抄寫生字、聽寫詞組等學習任務,來使學生加強對所學字詞的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將生字學習視為疲于應付的任務,學生感受不到識字學習中的快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被動的接受,而沒有主動的求知。
二、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與方法
(一)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講解生字的來源和變遷
漢字的產生及其在歷史進程中的變遷,包含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精粹。教師在平時的識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的讀音和書寫,還要向學生講述這些字的字形所代表的意義和其中內含著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世界萬物的理解,讓一個個生字變成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的生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字向學生介紹漢字所特有的文字結構,以此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對事物的解釋,比如“火”這個字,為象形文字,是人類將根據火苗的形狀所設計的文字結構。再比如“日”“月”“水”“土”這些文字和它們所指代的事物之間都具有外形特征上的聯系,在向學生講述漢字類別以及每個漢字的構成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生字的學習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是如何對世間萬物進行理解的。
(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傳統文化的積累和拓展
生字是進行其他一切學習的工具,也是學生學習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完成生字教學和課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的拓展,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也要注意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傳統文化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生字“貼”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中華民族過春節時貼對聯的習俗、這一習俗的來源,以及貼對聯時的講究。在講解“舟”這一生字時,可以向同學們介紹端午節劃龍舟的活動內容,和端午節的意義及來源。在講解生字“團”的時候,教師要向學生講解中國人在中秋、重陽、春節等節日時注重家人團圓的思想觀念和民族情感。從這一課時的課文內容出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積累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成語、諺語并記錄在本子上,在學習了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使得學生識記和掌握了更多的生詞。
(三)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加入傳統文化的因素
要想在小學語文時期的識字教學過程中中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可以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加入加入與之相關的文化因素。讓學生通過識字教學習得的不再只是單個的文字,而是以生字為媒介,對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內涵和傳統文化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
例如:在上部編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面對這一課的生字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就生字“兩”組詞“兩面三刀”,讓學生通過認識這一個生字學習到一個成語,同時認識到數字在中國成語中的應用。比如教師在講解“寬”這一生字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成語心寬體胖的來歷、含義以及用處,豐富學生對于生字“寬”本身的理解,也幫助學生學習了成語,使學生了解到在傳統文化中對于心胸寬廣之人的描述和形容。通過生字組詞舉例向學生介紹一些成語、歇后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在幫助學生掌握生字及其運用到基礎上,也把傳統文化滲透到了小識字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識字學習時了解和積累了傳統文化知識。使小學生在學習了解到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為積極地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小傳承者。
結語:識字學習是一個人學習的起點,識字教育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傳承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為孩子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小學生實際的理解接受能力為出發點,結合識字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和特點,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來培養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忱,同時也為進一步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艷清.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課堂教育研究.2020(07):45
[2]曹振華.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華夏教師,2019(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