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熠
[摘 ? 要]疫情時代線上到線下的過渡及后疫情時代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促使幼兒園教師角色發生變化,教師需要將面對面的教學活動變為線上指導,在與幼兒互動的同時增強與家長的互動。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教育環境和教育對象的轉變也將會不斷整合、創新。面對新的挑戰,幼兒園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提升專業力量,適應疫情新常態環境。
[關鍵詞]疫情時代;幼兒教師;角色變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國家教育部緊急研究下發《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開學延期,但教育不能延期。在疫情還未結束,幼兒居家無法入園的情況下,幼兒教師肩負著更加重要的教育使命和責任擔當。全國各地幼兒園周密部署、積極準備、分層安排,根據現實情況和要求,響應家長和社會需求,落實教育工作和任務。教師角色因此也在特殊時期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進行定位,通過轉變教育方式和行為,為廣大幼兒提供線上教育、家園互動等不同類型的網絡云端活動,引導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這些變化同樣引發了幼兒教師對后疫情時代教育更全面的思考和更完善的布局。
一、幼兒教師角色特點及教師觀
教師這一職業具有復雜性、創造性、長期性、連續性和廣延性等勞動特點,相應地促成了教師角色的多元化。教師角色是指在特定的教育關系或教育環境中所承擔的相應的身份地位,并按照教育制度的客觀要求以及社會、學校、教師自身等不同方面賦予的一定角色期望,而形成的具體的行為規范與模式的總和[1]。幼兒教師在疫情時代及后疫情時代,要做到愛國敬業、關愛學生,以科學的精神不斷更新知識、潛心研究,堅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利用網絡延伸教育,靈活變化角色,從實施者變為指導者,變線下教學為線上指導,變與幼兒互動為與家長和幼兒互動,把握教育契機,在特殊時期為幼兒帶來不間斷的教育和不一樣的成長體驗。
每一種職業都有其專業發展要求,尤其是教師這類專業性較強的行業。我國教師觀論述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學與課程的關系、教學與研究的關系、學校與社區的關系均產生了新模式。疫情及后疫情時代,教師更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與責任,教師與各方面的關系體現出教師這一職業的價值和意義。幼兒教師角色的轉變與幼兒園教育調整息息相關。幼兒教師的教師觀包括其專業素養和專業發展,其中專業素養需要教師具備科學的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貫穿教師的職業生涯,保證教育順應時代發展,教學緊跟社會形勢。幼兒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者,更是學前兒童成長的促進者,因此在特殊時期,教師要以幼兒為本,基于疫情和社會需求,作為課程資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科學研究與疫情相關的課程,發揮社會作用,應對疫情防控新常態;關注幼兒身體和心理健康,為幼兒提供居家防疫和親子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二、疫情時代幼兒教師的角色變化
2020年上半學年,疫情阻礙了開學的步伐,師生無法正?;貧w校園的情況使知識獲取與傳授的方式、教與學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這些改變也相應地促成了教師角色發生變化,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水平。幼兒教師在此次疫情中的角色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線下教學活動變為線上指導
幼兒是通過生活及其它活動來學習的,這些活動尤其是生活活動,往往具有綜合性,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具有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價值[2]。幼兒園有著詳細的每日生活流程,但由于無法正常開學,這些活動流程無法按部就班地實施。幼兒園根據疫情及家長實際情況,本著有益、有趣、適宜且便捷的原則,設計了適用于幼兒家庭生活的精簡活動方案和安排,科學施策,為家長提供專業的參考、指導,讓幼兒在家中也能獲得多方面的體驗與發展,感受“云端保教”。幼兒教師充分發揮和展示專業的知識水平,設計、創作教育資源,向家庭推送活動,與幼兒保持緊密聯系。一方面,教師每天堅持在班級群內發起健康打卡,時刻關注幼兒身體情況,積極主動關愛疫情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根據實際情況,經常與他們視頻、音頻通話,開展幫扶活動,關心、鼓勵他們;另一方面,在線上提供內容豐富多樣的互動指導,涉及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操節活動、親子游戲、親子閱讀、安全教育活動、衛生保健建議、幼兒食譜推薦等,通過多元網絡媒介,使幼兒、家長和教師形成一個學習、成長和防控共同體,在開展科學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同時,體現了保教并重的價值。
2.變與幼兒互動為與家長和幼兒的互動
幼兒線上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實施情況與家長息息相關,教師不再直接面對幼兒,而是促成了幼兒教師與家長間的互動,教師與家長在統一的認識和觀念下協同育人,同頻共振。疫情期間的幼兒教育更加需要家園密切地交流與合作,在線上教育、家園互動活動中,教師傳遞的內容由家長打開電子設備給幼兒觀看,活動的進行與實施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安全、衛生保健知識及食譜的推薦等都通過家長傳遞給幼兒,而幼兒的表現則由家長拍攝記錄轉給教師觀看,活動的反饋也需要收集家長意見……
因此,家園合作成為疫情期間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教師與家長間的互動變得尤為重要。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需要家長這座橋梁運用電子設備,傳遞云端指導、互動和愛,讓幼兒的宅家生活也精彩,同時加深親子、師幼、家園之間的關系,深化家園合作。實時、便捷的網絡環境還能開啟個性化指導,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想法,教師與家長通過一對一溝通交流,為家長帶來更真切、實際的針對性教育幫助。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碧貏e是在疫情背景下,教師面臨著對幼兒和家長的“雙重教育”,家與園的共同合作發揮著關鍵作用。有效的家園溝通能讓家長更深入地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幫助家長獲取最新的育兒理念和方法[3],從而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既可增強親子關系,又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后疫情時代幼兒教師角色的發展
當前,在短期內疫情不會徹底消失,并且隨時都可能規模性地暴發,這就是對今后人們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將產生深遠且深刻影響的后疫情時代。這場疫情讓各個行業都面臨新的思考和布局,教育界更在思考如何構建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教師群體需要加深怎樣的教育理念和秉承怎樣的教育原則。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幼兒教師無論在疫情時代還是后疫情時代,都面臨著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環境。教育信息化已經從2.0時代進入3.0時代,“互聯網+”的教育模式飛速發展,幼兒園教育加速“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模式已初步形成。因此,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已成為教師必備職業素養之一。
1974年,美國相關專業人士首次提出信息素養的定義,認為“信息素養是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其后,隨著信息素養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信息素養的界定也不斷細化。信息社會是一個創新型的社會,教師在不斷深化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之時,還要積極接受新理念、新知識,重視對自身信息素養的學習和培養,拓寬專業面,勇于創新,認識到在信息時代高效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資源的優勢和重要性。教師要運用自身專業的職業素養,堅持在特殊時期“兩條腿”走路,即“科學織密疫情防控防護網”“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和支持”。所以,家園共育的模式也尤為凸顯,幼兒教師要認清形勢,更加堅定地樹立和落實“幼兒+教師+家長”一體化理念與模式。具體來說,教師要為家長提供專業科學的指導,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其中,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與合作,進行多樣化、多維度的家園共育,真正使幼兒教育源于生活、回歸生活。
另外,兒童教育的本質是文化和兒童主體的雙向創生,通俗來說,就是使幼兒適應成人的生活,這種適應不僅是順應,而且是同化和創造[4]。新冠肺炎疫情使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幼兒的身心發展要面面俱到。在后疫情時代,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幫助幼兒適應疫情環境,積極面對疫情的延續和常態化。要引導幼兒在原有認知結構中對新的信息重組、改造,對所獲得的新信息進行轉換,使之符合幼兒現有的認知方式和水平。這一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疫情衍生的新資源,從幼兒實際發展的需求出發,引導幼兒創造,如以幼兒新獲得的認知內容為題材開展不同領域的創作等,來實現后疫情時代的幼有所育。
2020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活動的主題為“特殊的時光,不一樣的陪伴”。大家彼此的陪伴不減,教育不少。疫情時代下,師生之間、家園之間度過了很長一段不一樣的時光,幼兒教師一方面順應社會發展,應對突發狀況,轉變角色模式,有條不紊地為幼兒帶來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也認識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保教活動所需的信息素養是當下幼兒教師的必備能力。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迎來了十周年,在后疫情時代,幼兒教師更要以十周年的宣傳月活動主題“砥礪十年,奠基未來”來激勵自己不斷向前,推進教育新實踐,總結教育新經驗!
參考文獻
[1]楊菁.國內近十年教師角色研究綜述[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26-29.
[2]孫娓娓.新教育理念下幼兒教師角色的轉變[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2):131-132.
[3]陸圣紅. 疫情背景下“提高家園溝通有效性”的專題視頻研討活動實錄[J].早期教育,2020(5):29-31.
[4]劉曉東.論兒童教育的本質[J].學前教育研究,1998(4):23-25.
(責任編輯 姚力寧 ? 校對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