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虹,王鴻彬,茅衛東(通訊作者)
(江陰市中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胃癌臨床發病率高,晚期治療效果差,患者病死率高,位居癌癥病死率的前3位[1]。目前,小分子靶向藥物在胃癌治療中得到應用[2],但藥物不同,治療效果也有較大差異性。晚期胃癌治療中,多西他賽、阿帕替尼均可以用于二線治療,其藥效上也有差異。近年來,我國對多西他賽、阿帕替尼二線化療效果多有研究,發現兩者在聯合應用后對晚期胃癌的患者癥狀緩解更加明顯。本研究選擇江陰市人民醫院治療的70例胃癌患者進行二線治療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江陰市人民醫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治療的70例胃癌患者進行二線治療研究,采用雙盲法將所有胃癌患者平均分組,A組與B組均為35例胃癌患者。A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42~71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病程(3.07±0.01)年。B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43~70歲,病程8個月~5年,平均病程(3.11±0.0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WHO(2019年)晚期胃癌臨床診斷標準,Ⅳ期患者;(2)生存時間≥4個月;(3)晚期胃癌患者知情同意此次二線治療要求。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晚期胃癌二線治療研究者;(2)精神疾病;(3)病情終末期;(4)靶向治療病灶<1個。
晚期胃癌二線治療研究期間,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知情同意各組二線治療化療方案。
A組接受多西他賽H20030540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藥,75 mg/m2;療程6個月。
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阿帕替尼:H20140105;阿帕替尼首日靜脈滴注為75 mg/m2,采用注射液的方式給藥;在此期間讓晚期胃癌患者每日口服1次多西他賽,服用時間為晚餐后30 min,單次劑量為500 mg。
(1)血清腫瘤標志物:CA19-9、CA75-4。(2)治療效果:無效(疾病進展)、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3)治療效果評價參照WHO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2019版),判斷晚期胃癌患者的用藥治療效果。(4)生活質量:生理功能、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活力,使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對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5)不良反應:蛋白尿、血小板減少、血壓上升、消化道出血、腎功能損傷。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B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比較(±s, kU/L)

表1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比較(±s, kU/L)
組別 例數 CA19-9 CA75-4 A組 35 51.32±5.03 45.30±1.33 B組 35 30.32±7.01 38.44±1.34 t 14.3994 21.4960 P 0.0000 0.0000
治療后,B組病情緩解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治療后,B組生活質量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一般健康狀況 活力A 組 35 17.05±1.07 5.09±0.07 17.03±1.03 7.03±0.36 B 組 35 26.08±2.44 6.41±0.02 20.03±0.02 15.03±1.09 t 20.0511 107.2679 17.2280 41.230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治療后,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胃癌已經成為社會的常見消化系統癌癥,人數相對較多。由于早期胃癌癥狀并不明顯,容易被患者當成普通胃病所忽視,因此多數胃癌患者確診時都已經發展到病情中晚期,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晚期胃癌治療中化療是主要方式,能夠緩解胃癌進展,但也會伴隨著明顯的化療副作用,對晚期胃癌患者身心均造成嚴重影響。靶向治療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癌癥治療方式,用藥效果更為顯著,能夠直接作用于靶點發揮藥效,相比于化療的大范圍作用于人體,用藥安全性更高,減少對健康細胞的損傷。劉曉琳在相關研究中指出,通過靶向藥物治療,可以利用藥物與癌癥細胞的親和力進行精準治療,從而提升臨床治療精準度[3]。
阿帕替尼是經過全球醫學專家臨床證實在晚期胃癌中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可以阻斷腫瘤細胞內血管生成。郎夢[4]、吳白露[5]在研究中肯定了阿帕替尼多靶點抗癌治療效果。晚期胃癌患者往往伴隨著癌細胞擴散問題,將其應用后對于晚期胃癌治療效果更好。多西他賽則屬于常規抗癌藥物,為M周期特異性藥物,將其應用于晚期胃癌治療中能夠破壞腫瘤的微管網絡結構,相對而言抗瘤譜較廣,適用于多種疾病治療,但該藥物應用后也有強烈的較為強烈的不良反應。臨床治療中,針對晚期胃癌靶向藥物治療研究中,眾多醫學專家觀察多西他賽、阿帕替尼等藥物單獨用藥與聯合用藥后的效果。莊惠杰和拾錦[6]在相關研究中指出,在胃癌治療中將多西他賽+阿帕替尼聯合應用后,可以在晚期胃癌中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提升晚期胃癌治療針對性。匡菁[7]在多西他賽+阿帕替尼聯合治療研究中發現,使用2種藥物的聯合治療方案,結果發現聯合應用兩種靶向藥物后,可以顯著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數據。
本文選擇70例晚期胃癌患者進行研究,通過數據結果可以得知B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數據、治療效果均得到改善,主要與兩種靶向藥物作用效果有所差異,因此治療效果更好。本文結果顯示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因為阿帕替尼經過臨床驗證后在晚期胃癌中治療效果更好,靶點治療針對性強,減少多西他賽藥劑量的使用,聯合用藥后人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因此相關指標數據優勢明顯。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因此帶動了其生活質量提升。以上結果說明了在臨床治療中,多西他賽+阿帕替尼聯合應用后有助于晚期胃癌二線治療,效果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在晚期胃癌二線治療中采用多西他賽+阿帕替尼聯合治療方案,能夠有效緩解病情進展,治療效果好,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提升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