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鵬,彭冬秀,李 肯,康小燕,張若緯*
(1.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蔬菜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蔬菜遺傳育種企業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1;2.西安灃東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61)
甜瓜(CucumismeloL.)是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因生產周期較短、經濟效益較高,深受種植戶青睞。隨著設施農業在北方的興起,甜瓜栽培面積日漸擴大,已成為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
由于連年種植,甜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發生頻繁,發病時嚴重影響甜瓜產量和品質,甚至絕收,給種植戶造成巨大損失。傳統防治方法多采用農藥噴施或灌根,往往收效甚微[1],還有可能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阻礙了甜瓜產業健康發展。嫁接栽培是防治土傳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天津周邊地區已有小規?;募藿佑绻S,可為天津市種植戶提供優質嫁接苗,但長距離運輸易導致甜瓜苗受損,加之高昂的物流成本和嫁接成本,使甜瓜種植者望而卻步。本研究綜合實際生產情況,利用本市主栽薄皮甜瓜品種天美55,系統總結了甜瓜嫁接苗工廠化生產流程和關鍵技術,以期為天津市甜瓜嫁接技術推廣及甜瓜集約化生產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2]。
薄皮甜瓜天美55 和南瓜砧木SN-1 均由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天美55 植株長勢健壯,綜合抗性突出,孫蔓結果為主。果實發育期27 d,果實筒形,單果重650 g,果皮白色,成熟后帶黃暈,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肉質酥脆,香味濃郁,667 m2產量在3 000 kg 以上。
SN-1 苗期子葉平展時,胚軸直徑5 mm,胚軸髓充實不空心,嫁接親和性高。以SN-1 為砧木的嫁接苗,抗枯萎病、基腐病等土傳病害,植株長勢健壯,生長速度快,開花早于自生苗3 d左右,667 m2產量可提高15%。
將種子浸泡于4 倍體積的55 ℃溫水中,并不停攪拌,搓去種子表面黏性物質,水溫下降到室溫后浸種。4 h 后撈出種子控干水分,用透氣良好的紗布包裹,將包好的種子裝入用鑷子扎出透氣孔的塑料袋中,系緊袋口防止漏氣,最后將種子放入30~35 ℃恒溫箱中催芽18 h,待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甜瓜接穗可選用平盤或72 孔穴盤,砧木選用32孔穴盤;基質配比一般為草炭、蛭石、珍珠巖質量比3∶2∶1,同時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三元復合肥1.5~2 kg、百菌清0.5 kg,或直接選用甜瓜專用商品基質。穴盤采用50%百菌清500~800 倍液或高錳酸鉀500 倍液浸泡消毒5 h后,清水沖洗2遍,自然晾干。
為了增加育苗基質的吸水性,保證種子出苗整齊,裝盤前,基質預先拌入1/5 體積的水,要求手捏可成團不滴水,放手掉地上可散開。攪拌后覆蓋薄膜悶0.5 h,使水分分散均勻。
裝盤時,基質裝滿穴盤的每個孔,緊實度應一致。甜瓜種子小,在按壓播種孔時,深度以穴盤深度的一半為宜;砧木種子大,在按壓其播種孔時,深度以穴盤深度的2/3 為宜,因為深度過淺,種殼被子葉拱出土面,俗稱“帶帽出土”;深度過深,會增加出土時間,而且出苗不齊,增加嫁接難度。
準備嫁接的溫室可提前一天用異丙威煙熏劑200 g/667 m2進行悶棚熏蒸。第二天清晨,揭開風口通風,直至煙霧散盡。苗床應設置在溫室中部,嫁接前將苗床整平,鋪設地熱線時以100 W/m2為宜,地熱線之間距離為10~12 cm,切記鋪設地熱線時不能有交叉重疊或打死彎,以防重疊處溫度過高而起火。鋪好地熱線并撒3 cm 厚的基質,用竹片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上面鋪好地膜和遮陽網,將拱棚四周壓實,保證拱棚完全密封。
輕輕將發芽的種子擺入播種孔中間,芽尖朝下,每孔播種1 粒種子即可,播種后,均勻撒入基質,并用薄木板輕輕刮掉多余基質,之后澆足水,覆蓋透明薄膜,四周壓實,達到保溫保濕的目的,待種子破土,及時揭去薄膜。
切接法一般接穗比砧木早2~4 d 播種,待接穗苗齡10~12 d,即接穗子葉平展,真葉剛吐露,砧木子葉平展時,方可嫁接。插接法一般砧木比接穗早2~3 d 播種,待砧木苗齡為10 d,砧木和接穗子葉平展時,即可嫁接。
嫁接前一天,砧木和接穗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以達到防病、殺菌和去除附著子葉表面灰塵的作用。同時準備操作臺、嫁接夾、刀片、嫁接針、毛巾、手持噴霧器、75%酒精、脫脂棉。
切接法:將砧木從靠近子葉一邊用到斜45°角切掉生長點和一片子葉,傷口長約8 mm 的斜面;接穗是從子葉下5~8 mm 處斜切成楔型,隨后嵌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夾固定,使砧木子葉和接穗子葉呈“十”字形交叉(如圖1)。

圖1 切接法(接穗子葉和砧木子葉呈“十”字形交叉)
插接法:先去除砧木生長點,隨后用嫁接針貼著一片子葉基部斜向下45°角插入髓腔,但不要插破砧木表皮;接穗削成楔型,隨后插入砧木中,并使接穗刀口外露0.5 mm,接穗子葉和砧木子葉呈“十”字形交叉(如圖2)。

圖2 插接法(接穗子葉和砧木子葉呈“十”字形交叉)
嫁接苗后期管理是決定嫁接苗成活率的關鍵因素。從嫁接到成活一般需要1~2 周時間,在這期間,做好保濕、保溫、遮光等工作。接穗從開始嫁接到放入小拱棚過程中絕不能發生萎蔫,因此嫁接過程中宜用手持噴霧器向接穗噴水霧,嫁接后的幼苗立即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遮蔭小拱棚中,并澆緩苗水。
嫁接后1~4 d 要控溫保濕,防止接穗萎蔫,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8~22 ℃;白天溫度超過35 ℃時,應往拱棚內灌水,再覆蓋一層遮陽網,進行物理降溫;當溫度高于40 ℃時,要放下保溫被做避光處理;當夜溫低于10 ℃時,采用覆蓋棉氈并開地熱線保溫。5~7 d 后適當提高白天溫度,以促進傷口愈合,白天氣溫保持在28~33 ℃,夜間棚內溫度在15~18 ℃,在此期間降低夜間溫度,防止徒長。7~12 d 后,適當通風降溫,白天保持在30 ℃,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 ℃。
嫁接后1~3 d,小拱棚要完全密閉,并澆足緩苗水,使棚內空氣濕度保持在95%~98%,防止接穗萎蔫,影響成活率,根據苗情,每天可適當補澆緩苗水;嫁接后3~7 d,苗床相對濕度保持在88%~95%,此時,砧木和接穗之間的傷口開始逐漸愈合,降低濕度,可有效防止病菌從傷口處入侵;7 d后,相對濕度保持在70%~75%,此時嫁接苗傷口基本愈合,因此應增加光照和通風換氣,降低濕度,苗床缺水時,可用2 000 目花灑進行噴施補水;約10 d 后,嫁接苗長出新葉成活。
最初1~3 d,白天需要完全遮蔭,若拱棚內溫度過高,可向拱棚內灌水降溫,揭開拱棚兩側換氣1~2次,同時可放保溫被做遮光處理;第3~4 d 的清晨和傍晚可去除覆蓋物,讓嫁接苗接受散射光;5~6 d后,嫁接苗新葉開始生長,除了中午外的時間,可打開小拱棚薄膜通風透光;7~10 d 應逐漸加大通風量;10 d后嫁接苗成活,去除小拱棚,正常管理。
砧木的生長點被切除后,在子葉根部仍可萌發側芽,由于側芽生長快,與接穗爭養分,影響嫁接苗成活和生長,要及時去除;操作時應一手輕捏砧木胚軸,一手輕摘側芽,以免損傷子葉和松動接穗。嫁接苗從砧木播種到成苗定植,需要35~40 d,期間如養分不足需合理施肥,施肥方法為嫁接10 d 后噴施磷酸二氫鉀2 000倍液[3]。
由于嫁接苗管理期間,小拱棚內溫濕度過高,容易引發立枯病、猝倒病等病害,因此撤除小拱棚后,可噴施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 800~2 000 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進行防治[4],同時在苗床四周擺放黃板防治煙粉虱、蚜蟲等蟲害。
壯苗標準為砧木胚軸粗壯,長度適中,接穗二葉一心,葉片油綠,無病蟲害(如圖3),嫁接處愈合良好即可定植[5]。

圖3 標準壯苗(接穗二葉一心)
定植前7 天開始煉苗,根據苗情,可噴灑磷酸二氫鉀2 000 倍液補施葉面肥。定植棚應提前悶棚以提高地溫,定植時深度不宜太深,剛好與基質土坨持平,保證嫁接傷口愈合處位于土壤上方,以免愈合部位感染發病[6]。
定植后1周左右,砧木側芽可能會二次萌發側芽,要及時去除。澆緩苗水時,盡可能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當嫁接苗緩苗后,田間管理按照常規管理進行。